中国企业文化的国际化

2006-10-30 03:25刘军勇
企业文明 2006年7期
关键词:全球化国际化文化

刘军勇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经济愈来愈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我国企业无论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在日益“国际化”的国内市场中都将面临国际化的竞争,能否培育自己的文化并发挥其作用,将决定其在21世纪的生存能力。

建设国际化的企业文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时代,同样也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以世界眼光洞悉世界顶尖企业成功的文化基因和雄居世界500强的成功奥秘在哪里?以全球化的眼光,领悟世界顶尖企业成功背后文化力的轨迹和作用。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说过:“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世界500强公司的一个共同点是始终坚持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研究许多百年企业之所以存在的原因,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置入到企业当中去。尽管他们的经营战略和经营业务总是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核心文化理念。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政府已明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全方位开展海外投资,中共“十五大”提出并确定了鼓励能够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方针。当企业进入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时候,企业文化就成为与多种文化进行沟通的媒介,成为融合多种文化和进行文化整合的媒介,成为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最终决定企业竞争成败。

全球化经济交流中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研究新世纪世界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综合考察我们认为,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呈现出以下五种发展趋势。

一是速度文化。这个世界充满着变化,正所谓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当今世界“一个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传统竞争因素的重要性在不断减弱,而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竞争。新经济中的现代企业已没有决策大小的问题,只有速度快慢的问题。无怪乎,张瑞敏提出了“快鱼吃慢鱼理论”。因此,培育起一种重视速度的文化成为当务之急。新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规模更强大、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另外,企业速度文化强调的不仅是创造崭新的管理和运行流程,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出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快速变动的商业环境中提供企业员工最快速的反应机制,让员工充分发挥潜力,主动掌握不断流动的信息所透露出的商机。

二是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创新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当今世界,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需求。企业生产规模或成本不再重要,而创造性和灵活性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在变动频繁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欧洲最大的电气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准则,就是“我们以创新塑造未来”。正如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冯必乐所说:“我们公司是以创新立业的,创新是我们成功的秘诀。今天创新依然是我们最锐利的武器,我们的目标是永创世界一流水平。”因此,适合个人创新、组织灵活机动以及完善的人才流动体系正是使一个经济组织始终充满着新的活力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

三是虚拟文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产物就是虚拟,就是与信息紧密挂钩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和产业。其一,利用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软性操作系统整合优势资源;其二,只需要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发设计能力,而不必将自己耗费在低价值产出和常规的普通工业生产中。在新经济中,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而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由此可见,企业虚拟文化的要旨在于具有灵活、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康柏、耐克、可口可乐等美国公司就是虚拟经营的典范,他们不断地制造概念,通过概念来进行市场扩张。在全球生产普遍供大于求的形势下,传统的消费概念已经过时,发现消费、创造消费,从有限消费转变为无限消费,就成为虚拟经营的重要内容。

四是学习文化。终身学习,永续经营。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够适应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就是提高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战略决策。中国企业要以建设学习型企业为契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同时,要宣传教育职工树立持之以恒的学习观念,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制定有利于促进建立学习型企业的新机制,把建设学习共进、知识共享、交流互通、创新超越为标志的学习型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和目标,并致力于把学习力整合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融合文化。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的内涵发生变化,竞争中的合作,使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企业文化的融合铺平道路。企业文化要适应“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通过全球化把各种稀缺要素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全球性合作实现最佳优势互补。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和融合。不管何种形式协作、结盟,双赢模式都必须有文化沟通,有双赢文化和双赢智慧、双赢思维方式。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企业有了包容性的融合文化,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完成双赢或多赢的商业运作。因此,建设全球化的企业文化,整合差异已成为跨国集团企业文化的重要任务。

如何打造中国企业文化国际化的“金钥匙”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环境,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与对手较量或合作的平台上如何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旗舰企业呢?答案就是,加强培育和发展符合先进企业文化前进方向、具有时代特征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中国企业文化和我们的国家一起加入WTO并通向成功的“金钥匙”。

打造诚信中国、弘扬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核心理念

目前,信用缺失是我国企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企业信用状况令人堪忧,失信行为已经影响到经济主体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形象。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曾经尖锐地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诚信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然而,失信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如同民谣所言:“除了飞机大炮,什么都敢假冒。”在国内就连医院治病的药品、救人性命的血浆,都有人敢造假。至于食品、烟酒、保健品、美容化妆品,其假冒伪劣更是数不胜数,与我国企业走上国际化的形象极不相称。当然我国也不乏诚信治企的好例子,像海尔砸冰箱、公路一局炸涵洞、双鹤的生命之源、平安的道德诚信等。这就要求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商德,宣传诚信理念,倡导诚信价值观,完善法律体系,规范信用关系,建立信用经济,以诚信的形象、卓越的品牌、优质的服务,打造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创建学习型企业,从容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到来,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一个企业更不可能拥有掌握现代科技的所有人才。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企业和个人如果不能随时更新,那么就会滞后于历史的发展,就会被淘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企业必须是学习型的企业,员工也必须是学习型员工,形成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的良性循环。在去年5月份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上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的一席话,得到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呼应。他认为,新的亚洲世纪将面临两项挑战,这就是知识差距和财富差距。他认为,知识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成本将在产品及服务的成本中占据越来越大的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些国家将成为头脑国家,他们创造并出口知识,而另一些国家则会成为躯干国家,只能引进并使用知识。如果我们不想成为只有躯干而没有头脑的国家,就必须加强学习和教育,因为经济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能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未来。可以肯定,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

实施品牌战略,树立中国企业的卓越形象

品牌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灵魂。对于一个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来讲,要想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在国际上找到市场,要让异国他乡的顾客也认可你的产品,首先就必须让他们先认可你的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本,品牌不仅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素质、信誉和形象,也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和一个国家形象的有力体现。因此,塑造企业名牌形象,应始终是中国企业走入国际市场的首要战略。通过塑造企业品牌,促使消费者对品牌从认识到认可、从认可到满意、从满意到认同、从认同到信赖、从信赖到忠诚、从忠诚到信仰。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老板说过:“即使工厂一夜之间烧光,只要品牌还在,我马上就能恢复生产。”可见,品牌不但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也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更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树立品牌信仰。我们不仅要塑造一个知名的产品品牌,还要塑造一个具有民族象征的企业形象。

完善企业制度,以制度入世保障中国企业的文化入世

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和制度文化。文化需要传承,需要以适应国际化市场的制度来保证,即需要企业制度入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文化同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一起,作为“软件”和灵魂渗透和贯穿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它与物质资源是“精、气、神”和“筋、骨、皮”的关系。通过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等各要素的综合作用,形成自身的文化环境,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认为企业制度体系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企业产权制度、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契约制度、企业人格化制度。这六个方面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又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全面构架。企业制度入世的问题不解决,企业就很难保证文化入世,就不能借鉴和吸收国际上最新的经营理念,最充分地调动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入世后的国有企业应以产权改革为中心,以资本运营为纽带,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道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股权多元化、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资本运营战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样才能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提高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能力。

开展企业文化国际化研究,规避企业国际化风险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有时会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如何克服文化因素带来的风险,在本国化、区域化与全球化之间,寻求一种适度的平衡,就成为许多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可以说,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问题已经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曾在中国国内有名的“白象”牌电池出口到国际市场,其品牌就直译为“white elephant”,这种质优价廉的电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状况却很不理想。后经调查发现“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还有累赘物、废物的意思,可以设想这种品牌的电池又如何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呢?

面对这种影响,我们必须学会品尝文化,趋利避害。中国企业在实施跨国发展的过程中,应详细了解拟进入国家的市场与文化情况,根据所在国家不同的文化层面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管理措施与策略。这就要求我们从文化根源上开展企业文化研究的国际比较,从经营合作中规避国际文化风险,从国际化战略角度规避国际文化风险。因此,可以说,当今世界的潮流是“竞争”之中有“竞合”,各种文化的优质要素经过整合后形成一个新的企业文化,这并不是替代或战胜,而是适应或融合。

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经济活动往往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运作,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呼唤文化的支持。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来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全球化国际化文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谁远谁近?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全球化陷阱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