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与师德建设

2006-12-30 07:54巫远宁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9期
关键词:家教学习型师德

面对知识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挑战,过去那种传统单一型的教师素质结构已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而教师则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教师们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解学校和周围世界出现的新现象,提高师德水平。因此,广泛用于西方管理领域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师德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大胆借鉴国外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并与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将对师德建设工作有所启发。

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组织成员富有创造性,善于不断学习。

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组织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组织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

第二,领导的角色发生转变,实行自主管理。

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领导的设计工作是对组织各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他不只是设计组织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设计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作为领导的首要任务是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主管理”是组织成员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主管理,组织成员可以自己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己选择伙伴组成团队,选定改革、进取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检查效果和评估总结。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形成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它来源于组织成员而又高于成员个人的愿望。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能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加组织快速应变、创造未来的能力。

第三,扁平型的组织结构

传统的单位组织通常是金字塔型的,学习型组织的结构则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间隔层次极少。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使下层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实现责权职的统一。从而使组织内部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协调合作,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创造力。

二、师德状况的主要问题: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师队伍中经济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只重个人利益,缺乏敬业精神。

笔者通过访谈法了解到:由于家教工作的报酬不菲,很多教师都在自己家中进行家教辅导。这种现象在大城市中尤其普遍,几乎所有重点中学的“主课”教师都或多或少的提供过家教服务。按照这一“行业”的市价计算,一名省重点中学的教师做一次家教的收入在400元左右,一个月在3000元左右。许多教师的家教收入比其工资和奖金都高。大量的从事家教服务,使得教师没有时间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第二,教育观念落后,缺乏师生交流

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抱着相当落后的教育观念。他们从不敞开心扉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地位不平等,不能大度地容纳学生的想法。他们处事专断,对学生漠不关心,使学生对教师总是避而远之,更谈不上互动与交流。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与教师沟通的愿望,其学习情况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出现了师生间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教学水平不高,缺乏创新精神。

有的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备课不认真或根本不备课,上课照本宣科,作业不布置,课后不辅导。对教学应付了事,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2002年6月湖北省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对8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高校教学的不满意率高达九成以上。其中认为“学校教学内容枯燥陈旧”“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水平不高”两项分别为48.4%和44.9%。而在1995年3月的调查中,这两项分别为21%和13%。可见高校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在最近几年里出现了滑坡。

第四,只重个人利益,缺乏共同愿景。

教师团队之间充斥着许多个人利益和人际关系上的矛盾,从而失去了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可能。学术上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搞纯理论思辨的多,深入实践做实证研究的少,这与实证研究需要团队合作有关。更有甚者为了评职称、出成果,炮制出长篇累牍的“论文”、“专著”,随意侵占他人的研究成果,论文只求数量而不重质量。

三、对师德建设的建议

导致当前师德水平滑坡的原因有很多。客观上,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教师任用制度的不完善等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主观上,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等也都与其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创建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使全体教师公正的得到回报?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化冲突与矛盾为合作与激励,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解决。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彼得.圣吉提出的一种学习型组织模型,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使我们在重新审视师德培养和提高这一重大课题时,有了新的理论依据。

其一,教师个人家庭与事业共同发展。

解决师德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使教师事业的发展与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获得平衡。在日常观念中,我们一谈到师德问题就首先想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而事实上要求所有的教师都无原则的放弃个人利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加强师德建设,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公平的管理体制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在教师为学校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教师满足自身生活上、事业上的需要。在学习型组织当中,成员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相得益彰。学习型组织承诺支持每一位成员充分的自我发展,而成员也承诺对组织的发展尽心尽力。这样,个人与组织的界限变得模糊,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消失。从而提高成员家庭生活的质量,达到个人、家庭与事业共同发展。

其二,改善心智模式,学会与学生沟通。

心智模式,即每个人看待与理解周围事物的思维模式;它决定我们如何认知世界,并影响我们采取何种行动。首先,必须学会首先把镜子转向自己,看看自己的心智模式有哪些缺陷。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改善心智模式,改进教学中的缺点,工作业绩才能越来越辉煌。其次,必须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常被人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再去考虑是否别人对自己有成见。第三,必须开放心灵,容纳学生的想法。良好的心智模式是开放的,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实现与学生的充分沟通。

其三,教师个体学习与团体学习相结合。

教师的劳动带有个体性、分散性的特点。因此,教师主体要强化自学意识,对教育实践保持高度的醒觉状态。运用理论知识对教育情境和具体问题做出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反思,把教育实践者与研究者两重身份融为一体。但教师也必须意识到,个体学习的方式在目前知识激增,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囿于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及模式化倾向,获取的知识必然十分有限,即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的反思性训练其实也必须要依靠专家和其他教师的指点和支持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作为团体成员的教师应超越自我,学会如何相互学习和工作,在学习型团体中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成长。

其四,帮助树立自我超越的意识。

“自我超越”是指学习如何拓展个人能力,创造我们想要的结果。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帮助树立、挖掘自我超越的意识,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前提。具有自我超越品格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作品一般,全身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要使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必须先帮助其树立自我超越的意识。面对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校则应积极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每位教师虚心学习,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与提高的欲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巫远宁广东省深圳大鹏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家教学习型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