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渐行渐近的肥沃市场

2007-07-23 03:54钟雁明
中国经贸 2007年6期
关键词:广东澳大利亚出口

钟雁明

澳大利亚大陆的面积为76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好转,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新的税制改革,经济继续强劲地增长。胡锦涛主席2003年在访问堪培拉时签署的经贸框架是双边经济关系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该框架包括双方承诺进一步促进贸易往来和贸易自由化,促进能源和矿产、农业等重要领域的合作,以及在经贸方面的互访。该协议签署后,中澳之间的贸易取得了飞速进展,以中国与澳大利亚贸易额最大的广东省为例,据海关统计,2006年广东与澳大利亚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65.1亿美元,比协议签署的2003年迅猛增长82.1%,协议签署后的3年时间里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2.1%,澳大利亚这块充满潜力的巨大市场,正从遥远的大洋中间逐步缩小与广东的时空距离,为广东商人提供越来越多的商机,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广东逐渐成为澳大利亚稳定且巨大的资源性产品需求市场,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澳大利亚出口广东的商品中约三分之二是初级产品,主要包括油气产品、铁矿石、氧化铝、羊毛、大麦、煤和铜矿石等。21世纪以来,广东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快速增长使粤澳贸易额和贸易范围迅速增大。粤澳经贸关系之所以能够稳步快速地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地贸易的互补性很强。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品、能源产品、农产品可长期供应广东市场,而广东则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市场,既能向澳大利亚提供轻工、纺织、机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也能提供诸如卫星发射这样的高新技术服务。因此,两地经济取长补短、互利合作的潜力很大。从进口方面看,广东与澳大利亚通过签订长期的能源供应协议,双方取得了“双赢”的可喜局面,2006年广东自澳大利亚仅进口液化石油气一项数量就达到130万吨,比上年劲增78.7%,价值达到4.6亿美元,比上年(下同)迅猛增长35.8%;2007年第1季度进口量已达67.4万吨,继续比2006年同期高速增长2.1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广东自澳大利亚进口煤、铁矿砂、大麦、棉花的数量分别达到223万吨、87万吨、18.5万吨和3.2万吨,增幅分别达到25.1%、1.1倍、20.2%和46.3%;此外,2006年自澳大利亚进口的氧化铝、原木、锰矿砂的数量也分别达到17万吨、11.1万立方米、10.4万吨,以上8种资源性产品的进口额已占2006年广东自澳大利亚进口额的25.2%,澳大利亚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性产品的供应基地。

二是广东与澳大利亚双方经贸合作日趋紧密,澳大利亚已成为广东制造基地加工链重要的一环。广东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之一,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性产品,而澳大利亚在加工制造链中处于相对上游的链条当中,每年可以为广东提供大量的上游产品。2006年,广东自澳大利亚进口的商品中,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金额为10.8亿美元,增长6.3%,占广东自东盟进口额的33.8%。从具体产业看,粤澳两地在基础产业双方的合作也不断扩大。比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双方的合作也体现了“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2006年广东自澳大利亚进口废钢、废铜和废铝分别达到43.1万吨、41万吨和31.2万吨,分别增长77.6%、57.2%和28.4%。与此同时,2006年广东向澳大利亚出口加工后的钢材及铝材的数量分别达到2万吨和4.4万吨,两地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是中澳经贸框架的签定为广东企业带来更多商机,广东优势产品对澳大利亚出口出现强劲增长。中澳经贸框架签定以来广东加工制造产业继续转型升级,广东对澳大利亚出口的主打商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2006年,广东机电产品对澳大利亚出口额已达到18.3亿美元,增长20.6%,再次创下广东机电产品对澳大利亚出口额的新高,占广东对澳大利亚出口额的比重达到55%,成为广东对澳大利亚出口的拳头产品。其中彩电对澳大利亚出口已达1.4亿美元,高速增长37.6%;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出口22.3万台,价值3549万美元,分别增长1.5倍和6.4倍:录放像机出口149万台,价值6156万美元,分别增长45.1%和68.7%。此外,2006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互有交叉)对澳大利亚出口额为6.3亿美元,增幅达到34%。在欧盟和美国纷纷对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设定限额的同时,广东纺织服装企业积极拓展潜力巨大的澳大利亚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2006年,广东服装及衣着附件对澳大利亚出口额已达到创记录的4.1亿美元,显示出澳大利亚市场对服装旺盛的消费能力;对澳大利亚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的金额为5711万美元,大幅增长40.1%。此外,家具、塑料制品、鞋类分别出口1.3亿美元、1.1亿美元和1.1亿美元,增幅分别达到38.1%、32.9%和27.1%,显示出广东传统大宗出口产品在澳大利亚仍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对广东而言,澳大利亚并不是飘游在大洋之中的一个孤岛市场,而是一个充满巨大诱惑力的潜在市场,而且它与广东之间的经贸距离也越来越近,特别值得广东商人努力去开拓。在开拓的过程,国内企业应充分了解澳大利亚的具体情况,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积极应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注意报价技巧。澳大利亚市场集中在东南部几个大城市,竞争相当激烈,因此,澳洲进口商对价格相当敏感。一般而言,外国公司要与当地公司竞争,报价要比当地产品的价格优惠15%以上,澳商才会考虑以进口产品替代当地产品;外国公司要与其他外国公司竞争,报价要比竞争对手优惠5%以上,澳商才有可能考虑更换供应商。而且澳洲主流商界不习惯“漫天要价、就地还價”,因此国内企业对澳商报价,应是实际价格或接近实际价格,浮动余地不要太大,这样更容易得到签约的机会。

二是充分利用反季节销售。澳大利亚大陆的三分之一处于南回归线以北,其余部分伸展至南纬39度。因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别,部分季节性较强的商品在北半球可能过时,但在澳大利亚也许还继续销售,因此国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反季节因素,降低进入澳大利亚的销售成本,提升竞争实力,但同时要避免将质量低劣的产品销往澳大利亚市场,以免影响国内产品的整体形象。

三是及时收集当地经贸动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至2006年年底,澳大利亚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已超过40起,名列全球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排名的第5位。2006年,澳大利亚陆续对原产于中国的空心钢管、无色层压安全玻璃板等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国内企业应及时收集有关信息,积极应诉争取自身权益,同时还应未雨绸缪,避免同一产品在短期内大量进入澳大利亚市场,以免引起当地业者的强烈不满,进而要求政府采取保护贸易措施。

四是做好外贸“功课”遵规入市。澳大利亚是一个法制程度很高的国家,国内进出口商在出货前,应弄清楚自己要出口的产品是否在澳大利亚管制之列。如澳大利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类。如果确定出口的产品在管制范围之内,则必须申请相关安全认证,以保证顺利通关,例如,水暖器材必须申请澳大利亚新出台的W强制安全认证标志,电冰箱与制冷器、洗衣机、干衣机、洗碗机、家用空调等产品,还须申请能耗标签等等。

猜你喜欢
广东澳大利亚出口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粤来粤美”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行在澳大利亚
某官自白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澳大利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