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文两篇

2008-01-08 09:38
安徽文学·增刊 2008年2期
关键词:功课学校孩子

重 生(美国)

一当东方遇到西方

两种文化的激流中

大学读的是教育系,出国留学念的是特殊教育,找到的工作是教师。但巧的是,无论在何处、何地、何校,我总是发现自己是唯一的东方面孔。

在工作岗位上,我要以完全西化的方式来教学生;回家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又要以中国式父母的立场,把中国文化的优点传承给孩子,有冲突吗?肯定!

东西两方在教育观念上的不同,其实渊源于文化。中国一直是君主制度,这种帝王思想一直影响中国人对家庭和养育孩子的观念。这五千年累积下来的,是父母权大,家中长者说了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而美国主张的是自由民主。当初那些清教徒为了争取宗教自由,远离压迫,鼓起勇气搭上“五月花”号,乘风破浪来到新大陆,为了能自由敬拜,不惜牺牲生命。

这种精神传承下来,造成许多与中国文化相反的地方。在教育孩子上,中国家庭调教出来的孩子,比较含蓄、内敛、有礼貌;美国家庭出来的孩子,好奇心重,勇往直前,有创新的思想。

当中国人把孩子送到美国的教育制度里,往往发现自己或孩子有点儿不适应。但因为工作忙,加上语言沟通能力不强,无法深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去了解我们的孩子处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冲击中,到底要如何调适,才能健康地成长。

再加上学校中有一些原则,是与信仰冲突的。在一个以基督教为主的家庭中,当家长和当孩子都真为难啊!可是既然来到了这个国家,又没有回去的打算,你说,该改变和适应的是谁?

太过保护孩子

从一出世开始,中国父母就太过保护孩子。记得我抱着老大从医院回家前,医生再三嘱咐,衣服穿得合适就好,不必穿得太多。待回到家中,婆婆立刻将小人儿包上三层。

中国婴儿的照片中,常看到孩子被包得如粽子一般。而美国孩子穿得比较轻松。这种粽子情结可以延续到成家、立业、生孩子,还不放手。

而美国孩子到了十八岁,就大事小事自理。如果是女孩,也许出嫁时,父母出钱,把婚礼办一办;也有父母一句话“没钱”,让孩子自已抓瞎的。

如何做到合宜?既让孩子知道要独立,又知道父母绝对支持他、爱他呢?这是中国父母需要学习的。

太过重视成绩

中国父母有时太过重视成绩,特别是对功课、分数,可以用十二万分来形容。当然,如果每家医院、律师楼都是中国人是最好的啦!所以在功课上常常逼得很紧,把高分的观念注入到他的脑子里。SAT要补习,暑假要上进修班,在家也要给孩子额外的功课做。

我常听到中国父母向我抱怨美国学校课业太简单,回家又没有作业,好像中国孩子在美国学校都是“放牛吃草”,不知美国绝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士大夫思想,拳击手都可以做总统。

课外活动、运动、校队,有时比功课更重要。那些在足球、游泳校队的同学,只要有教练的准许,可以提早离校参加比赛;但如果你因为要补习数理化,想提早回家是不行的!

在这些课外活动中,可以学到领导能力、做事方法和其他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替孩子做选择

中国父母喜欢影响自己孩子的决定,而美国教育重视个人选择。我觉得这是东西差异的最高峰。

在中国人的聚会里,多半听到父母讲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有时只是谦虚而已);而在美国人的聚会里,给孩子正面的夸奖和赞美较多。

美式教育比较重视孩子的自我。中国父母却希望孩子照自己的意思选读科系,说学理工赚钱比较多,学艺术一定苦,等等。有一位朋友千劝万求,让他的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去转读工程。结果,两年后,孩子还是回到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如果孩子是“乖乖牌”,当然皆大欢喜,但问题是,事实上有许多时候事与愿违。

从一个孩子的出生,到成长、立业、成熟,是一段很长的路。我们身为父母所经历过的挣扎,他们迟早都会一一走过。加上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定点并不容易,所以,这些孩子需要我们家长给予更多的理解。

孩子是上天所赐的产业,让我们从他那里得到智慧,学会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使我们的下一代,拥有充满爱和喜乐盼望的人生!

二当小女生打电话来

邻居李太太打电话来,如惊弓之鸟,又急又气,问我这个过来人如何处理孩子的电话问题。她是秉承中国礼教传统思想的母亲,不喜欢孩子太早交异性朋友。

范克是她的独子,从小我看着他长大,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今年六年级,想必在学校甚受欢迎。最近有许多女孩子下课后打电话找范克说话,次数之多几乎到了让李太太不能忍受的地步。问她们要留话否,又说没有。李太太怕这些女孩子会使范克分心,又怕这种情形持续下去,不知如何是好?

的确,现在的孩子愈来愈早熟,加上电影、电视的影响,很小的孩子就会交异性朋友。而且女孩子比以前主动、热情,会打电话到男孩子家中,也会邀请喜欢的男孩子到家中开派对。

老美父母与老中父母在这件事上态度不尽一致。老美父母鼓励这种社交,但保守的中国父母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只是,在这样一个开放又重视社交的国家里,可以约束一时,但保护不了一世。最佳的方法是教导孩子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能做出聪明的选择,能够有勇气和自信说“不”。

六年级的孩子是青春期的起头。今年你可以用强压的方法──不准去!不准打电话!不准和小男生(小女生)说话!过两年,情形就不是做父母的可以控制的了。因为他(她)会越来越独立,而且会逐渐站在朋友那一边。说他朋友不好,不希望他和他的朋友玩,他(她)就会与你为敌,以致弄得关系紧张,没有啥道理好讲!

我给李太太的建议是,

1. 了解实际情况。孩子毕竟才六年级,事情不会复杂,不过是她喜欢他啦,看看范克怎么回应。小男生多半尚未开窍,如果他不在乎,何必打草惊蛇?但如果他愿意回电话,你就要赶快找个机会,在与他轻松的对话中,把你的观点清晰地传达给他。

2. 不可向老师告状。美国老师不管这档子事儿!顶多把对方的电话号码告诉你,要你自己处理。向老师告状会使事情复杂化,而且小题大作。如果其他孩子知道,你的孩子会成为同学的笑柄,也必然引起他对你的反弹!

3. 开始适当的社交活动。我不是赞同这么早社交,特别是家庭派对。如果学校有大型的活动,我会鼓励孩子参加,父母也主动参与帮忙,一味约束反而有害。学校活动有老师在旁管理,他可以学习如何与男女同学相处,出不了大事。

4. 适当的拒绝。美国人不含蓄,小女生也是一样。暗示有时行不通,得用坚定但委婉的语气告诉那小女孩,范克实在很忙,今晚有功课或其他活动,有话明天到学校再说。请不要再打

电话来!

5. 升到九年级以后,处理的方式就要完全不同了。比如为了保护我家的两个小帅哥,我们家不知开了多少派对,出钱出力(为了保证至少在我眼底下),而且和其他有共同忧心的父母串连,总算帮助两个孩子安然地度过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青苹果期。

教导正确的观念,是上天交付为人父母的责任,我们要勇敢而又有智慧地担起此大任。

猜你喜欢
功课学校孩子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梦想家
纸蜻蜓
放学了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