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法论”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

2008-03-18 08:20吕星宇
天津教育 2008年2期
关键词:科学性科学研究方法论

吕星宇

有学者称教育研究要有突破性进展,必须首先在方法论上取得突破,然而回应并不强烈。在教育研究课题中,方法论似乎离解决具体的教育理论或实践问题很远,所以很多研究者并不深切感到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有研究者认识到方法论的价值和功能才会自觉地运用方法论,才能发挥方法论对科学研究的指导功能。对方法论价值的理解离不开对方法论研究根本任务的理解。方法论本身的内涵决定了它的价值和功能。

一、方法论内涵

方法论中涉及的方法不是个别具体的方法,与方法论对应的是方法的立体体系,“方法体系结构的第一个层次为哲学方法,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不同于分析、综合、抽象等具体思维方法,而是指已经形成的一种认识框架与思维路线,用以认识事物共同规律、一般特性。第二层次为研究范式,是研究需要综合运用的思维工具、技术工具和符号工具与顺序规范的特定结构性组合,是为了保证研究有效开展。第三层次为技术层面的一些具体的手段和工具,由学科研究的任务、对象的特性决定”。对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用已有理论无法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困惑,对已有结论的根本性怀疑,带来对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范式的怀疑,对已有的方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以及方法核心的合理性反思,使人们产生改变观念的需要,就会导致寻找新的方法体系,这就是方法论转变。所以,方法论研究是为满足人类认识发展后对新的认识方式的需要而产生的。

方法论关注的不是纯方法,不是对现有方法合理性确认以后的运用,也不是研究对象本身,它以人类认识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对象与方法的關系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研究对象特性与方法整体的适切性。“它着重揭示已有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与研究对象性质的矛盾,以构建解决这一矛盾的新理论基础与核心为直接任务”,具有推动人类认识水平质的飞跃和社会实践发展的功能。

二、方法论的价值

1.方法论是教育研究创新的源泉。

方法论研究不是对已有方法的理论说明或运用指导,也不是对每个具体方法的改进,而以通过改变旧有思维方式、更新研究范式去解决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为根本任务。从内涵上分析,方法论对科学研究是否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能否有创新具有决定意义。因此,方法论具有提高研究人员素养与研究能力的普遍意义。研究人员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科研能力的决定因素就不再是知识的继续积累,而是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和开拓性。它与批判性的反思能力和综合性的构建能力有关。冲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发现新的视角,新的认识路线与方法,需要的是方法论的突破。方法论是每一个希望在研究中有所发现的研究人员所必需的修养,是教育创新的源泉。

2.方法论是教育研究科学性的保证。

谈及教育研究,是指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科学性是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的原则,没有科学性的研究,其建构的理论以及所提出的种种所谓解决问题的“建议”“策略”就会成为无意义的意见表达。方法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保证科学研究的科学性。

首先,方法论体系中的哲学层为教育研究提供思考问题的前提性认识与前提性假设,对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的关注与反思,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性的基础。其次,方法论本身所关注的就是方法与研究对象的适切性,方法论这种反思的特点能极大地保证科学研究方法选择的科学性。最后,哲学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研究的思维方法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哲学为关于认识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路线与策略的一般思想方法提供指导,有方法论支撑的科学研究其问题假设、思维方式、研究范式、具体的技术都在研究者的反思的框架内,从而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

3.方法论为思维方式改变提供框架。

方法论体系是一个系统,以有组织的结构组成整体,还以层次的方式组合成不同水平的子系统,层与层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每一个层次代表方法论的不同抽象水平,每一个层次上的不同方面展示的是不同的视角,是一个立体的层式结构。我们在教育研究中普遍习惯于平面思维,缺乏层次意识,忽视层次性、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把原来不是一个层次上的问题放到一个层次上,无法理解同一层次的不同方面甚至对立面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综合的可能。缺乏对研究对象的系统的把握。对研究对象的新发现、新认识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研究者必须进一步深入思考,应该有思考问题的附着点,思考问题的框架和脉络。站在方法论的角度上,将研究对象置于层次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得到不同层面的、不同角度的全景式的认识。方法论的结构性、多层面性,能改变对教育问题单一、平面的认知方式,变为立体式思维方式,提供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层面,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拓展、重构教育研究问题域与对象观的新视角。因此,方法论是思维方式转变的有效思想武器。

4.方法论为教育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教育研究中对立的研究意识强,习惯将貌似独立的事物分出主次关系,如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很多教育问题的研究都处于争鸣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处理事物的关系时,思维方式不对。从方法论的立场上看,教育是多层面的、多侧面的立体系统,从不同层面研究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结论。对有冲突的对立关系的,不能简单的否定一个肯定一个,而是应该深入研究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层面上的多种不同的、可能出现的关系模式,寻找可以在什么层次上、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统一,冲突发生时怎么进行选择。把原来对问题的全部做出的答案转化为对问题某一方面的回答,通过对答案的研究拓展了问题的空间,形成了比过去更有包容量的立体综合认识。新观点的产生往往就在于准确确定了新观点在方法论结构中位置,在于对事情关系的研究,在于新的答案结构的形成,而不是在对过去答案的否定和选择上。发展并不是对原有答案的否定,而是有条件的否定,发展更是拓展、补充、修正,是以已有观点为基础,对认识方法和知识结构的重建。因此,方法论能够为教育研究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处在科学革命时代的教育研究,同样面临着方法论的挑战,顾及我国的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实现突破性进展的欲求,方法论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研究和教育认识的重大变化与发展,进而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嵘)

猜你喜欢
科学性科学研究方法论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纺织科学研究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