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实践探究类试题的解法

2008-03-27 06:25方秋艳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3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所学试题

方秋艳

近年来,各省市的思想品德中考试题,注重创新,出现了一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新题型,这就是实践探究类试题。实践探究类试题往往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占有较大的分值比重。这类试题一般选取重大时政或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事件为背景材料,用提示语搭建起活动的舞台,设置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模拟的活动氛围中,或参与辩论,或进行演讲,或参加主题班会,或组织社会调查,通过活动探究,灵活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各省市思想品德中考中的实践探究类试题,大体包括活动型、材料分析型、调查与对策型等类型。

1.活动型。这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设计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等。这类试题在活动的设计上,从收集资料—获得途径—完成内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层层推进,逐步深入。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平时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及时总结和积累知识,从中体会活动的意义。设计活动主题要明确具体,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切忌撇开活动套用课本观点;提出活动方式要注意紧紧围绕主题要求,从多角度探究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如辩论会、实地调查、查阅资料、走访咨询等。

例1:为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学校要举行一次演讲比赛。班级推选你参赛,你正在积极做准备工作。

(1)要写好演讲稿,你需要收集哪些资料?(至少两个方面)

(2)你将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些资料?(至少两个方面)

(3)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自身实际写出演讲稿的结尾部分。(50字左右即可)

2.材料分析型。解答这类题要紧密结合材料,立足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其大意;其次,要明确活动探究的指向要求,即提出的问题;再次,要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探究,给出理想的答案。

例2:材料一:2005年8月8日,台风“麦莎”肆虐青岛的第二天,一名女青年被飞浪卷入大海,在青岛打工的魏青刚三次跳进大海将人救出,面对他人的追问,他只说了句“我是河南人”,便悄然离去。

材料二:面对父亲患病、母亲出走的困境,12年来,洪战辉一边抚养年幼的妹妹,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一边打零工维持生活和自己的学业,用单薄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据悉,你校准备进行一次“学英雄事迹,树时代新风”的调查问卷,以下相关内容请你完成:

(1)你认为魏青刚或洪战辉身上最令你感动的精神品质有哪些?(至少两个方面)

(2)风采已经见证,榜样力量无穷。你将如何把先进人物的高尚品格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至少三个方面)

3.调查与对策型。这类题以社会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考查考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紧密结合材料,认真分析调查数据或问题,按探究指向即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提出的对策要具体、合理,切忌抛开材料,泛泛而答。

例3:时下,我省某些中小学校开展了“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有的同学在当上“星”之前,既不是班干部,也不是“三好学生”,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和成绩比较突出,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誉。

请你探究下列问题:

(1)学校评选“校园之星”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两方面即可)

(2)请你就评选什么样的“星”给学校提出几条建议。(至少四条)

例:评选“文艺之星”。

(3)你怎样以实际行动向评选出的“校园之星”学习?

总体来说,解答实践探究类试题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走进具体的材料情境,全面搜集相关信息,认真分析情境材料(文字、漫画、图表等)蕴含的主要观点,根据设问要求,揭示出主要观点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出与题目要求相吻合的基本观点。

第二步: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设计答案时要注意使用学科语言,注意规范,体现活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例4:【新闻点击】

2007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并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3月16日,大会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链接】

春天再次来临,“两会”的民生春风吹绿大地,政府的“民生礼包”温暖了十三亿人心。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项举措直接惠及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预算中的一组组数据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

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展示了上面的两段材料,小刚看完材料后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帮助回答。

(1)《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3)你的身边还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请列举两例。

(4)为了解决民生问题,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解析: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召开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2007年重要的时政热点。这个热点涉及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很多,试题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生问题等。解答本题时,通过阅读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我们不难发现本题第1、第2问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等知识点,第3问考查了民生问题,第4问考查了民生问题的解决途径。第1、第2问比较简单,只要掌握主干知识,就容易回答出来;解答第3问时要结合生活实际,从身边的问题入手;解答第4问时要围绕所学内容,从多方面多角度回答,同时使用学科语言,注意答案的规范性。

参考答案:(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工作宗旨和工作原则。(3)如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只要符合题意要求,答出两点即可)(4)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所学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非所学
非所学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浅析医院党建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