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

2016-04-05 21:51张云端
财税月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

张云端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民生问题成各个国家首要关注的重点,医疗保障制度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国外医疗保障制度起步早,发展快,且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并积累的一定的发展经验,其中尤以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保障模式、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美国自愿性商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新加坡储蓄基金医疗保障模式最具代表性。但就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而言,起步较晚,发展并不是十分成熟,覆盖范围存在一定的限制,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劳动就业制度壁垒,忽视普通劳动者对医疗消费的实际需求,造成差别对待。另外,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医疗费用分配存在差别。以床位为例,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5%,而城市医院床位则占全国医院床位的53%,这种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也就造成当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利益无法实现全民共享,使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解决民生中的手段地位逐步下降,最终影响全民的生活幸福感。因此,为提高全民的生活幸福感,必须做好民生问题的解决工作,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鉴于国外医疗保障制度起步较早,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因此可以借鉴国外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模式,并根据中国具体的实际情况,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关键词 医疗保障制度;民生问题;发展启示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障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且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并将其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的手段。为促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应该以国外医疗保障制度为借鉴标准,并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

一、国外医疗保障制度

(一)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以政府为主要,并以税收的形式筹集医疗保障资金,随后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再下发给各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免费向其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但这种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较快;医疗工作人员服务积极性低下;医疗服务供需矛盾较大,治疗等待时间较长,导致部分病人并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医疗保障制度受私人医院及私立医疗保险的冲击较大。

(二)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以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以保险原则为基本出发点,保证居民平等地享有医疗服务。其主要特点为保障资金社会统筹,实现互助共济,但仍存在一定问题:缺乏对预防保健的关注;国家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缺少一定监督机制,医疗费用上涨较快;政府无法实现对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监督。

(三)美国自愿性商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仅向年龄>65的老人,年龄<18岁的青年及孕妇、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其他在职居民则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形式避免医疗风险。这种模式可以使保险受保人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商业医疗服务,但对于一些健康状况较差,收入较低的投保人,并不能获得完全的商业医疗服务,因此存在一定的缺陷: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较低,完全依靠市场并不能完全获得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四)新加坡储蓄基金医疗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以强制性储蓄积累满足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以立法为基本根据,强制性地将公民的一部分消费通过储蓄的方式转变为医疗保障资金。以储蓄为基础,一方面强调居民的个人责任,另一方面又发挥社会医疗风险的分担作用,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居民晚年医疗保障问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高的储蓄会导致医疗需求的降低。

(五)各国医疗报障制度绩效评分比较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的医疗报障制度的绩效评分最优。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为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实现权力和义务的对等,最大限度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且在其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政府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其改革中采用的“自由选择医疗保障资金——医疗保障资金及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洽谈——抑制医疗保障资金上涨,提高服务效率”模式,明显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服务效率,有效地抑制了医疗保障资金的上涨。英国的问题则主要表现在管理过于宽松,导致医疗服务水平低下。美国排名最后,主要由于其公平性较差,居民医疗服务的普及性不足,其中存在15%的居民并未享受到医疗服务。另外,政府的干预能力不足。因此,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参考德国的发展经验。

二、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启示

(一)医疗保障制度应该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在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必须充分正视我国的具体国情,即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经济差异性较大。相比之下,以保险制度为基础的医疗保障制度经济差异的适应性较强,可以适应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地区。而且把医疗保障制度的部分权利下放给地方政府,更可以建立起一套适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制度,实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也为地方政府的其他活动预留了空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责任

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政府应该承当一定的责任,是我国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承担者。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以国家为指导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与公正。另外,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如用人、绩效考评、监督等,真正提高其行政效率。

(三)加强立法,创造健康的制度环境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立法,完善相关的保障措施,明确各主体的利益和权利。完善药品流通机制,实现对医院药品流通的有效控制,保证医疗保障资金的有序运用及可查。完善基本医疗服务的服务标准,明确报销药品目录,报销诊断目录,控制医疗保障基金的支出,确保医疗基金能够支付基本的医疗服务。

(四)完善医疗保障费用控制制度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模式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完全适应费用上涨带来的影响,因此必须完善相应的费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控制体系的作用,建立由医疗服务提供者、需求者及卫生监管部门共同组成的全面控制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费用的控制。

(五)加大医疗投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目前,全国居民的医疗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并不能完全使用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大医疗投入,实现医疗资源的全方位分配,并适当向农村、偏远山区倾斜,提高区域医疗水平,保证全民共享医疗保障制度成果。

参考文献:

[1]万筱明.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借鉴研究[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7,24(3):108-112.

[2]阮雯.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分析及借鉴[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6):60-63.

[3]李长远,张举国.国外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4, (11):102-105.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
公共财政走向民生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选择
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民生问题的滋生与应对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想新方略论要
新时期下医院廉政风险管理和监督的实践
论毛泽东解决民生问题的四个路径
强化医保档案管理造福广大参保居民
浅析医院党建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民生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探析
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