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障碍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08-04-19 08:06胡海燕胡充寅胡瑞燕李振谋狄艳飞赵炜花薛玉阳卢晓岚田清理何英胜
中国疗养医学 2008年4期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胡海燕 苏 华 胡充寅 胡瑞燕 李振谋 狄艳飞 赵炜花 薛玉阳 卢晓岚 田清理 何英胜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微循环障碍疗法对代谢综合征(M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符合美国NCEP-ATP诊断标准的123例MS患者用微循环障碍疗法治疗63例,并与60例常规治疗的MS患者进行各疗效指标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以及治疗后的组间对照。结果 结果显示:①微循环障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组经治疗,腹围、血压、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各组间治疗前后自身对比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②微循环障碍治疗后,各项指标降幅更为明显,两组间治疗后疗效对比,各项指标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循环障碍疗法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较常规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微循环障碍;微循环治疗装置;代谢综合征

微循环障碍疗法是我院治疗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一项创新型技术,是在Wehrli光量子血氧疗法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由微循环研究员苏华教授等经数十年潜心研究而成。该技术采用我院自主研发的“微循环障碍治疗装置”,经过多年的实验性治疗和临床实践,在许多以微循环障碍为病理基础的疾病治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2年以来,我们着力对63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采用微循环障碍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入选标准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入华灵微循环研究所治疗的,符合美国NCEP-ATP诊断标准的123例MS患者。NCEP-ATP诊断标准为:①腹型肥胖。采用亚太地区标准,腹围:男≥90 cm,女≥80 cm。②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 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血压≥17.3/11.3 kPa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异常。空腹TG≥1.7 mmol/L及(或)HDL-C男<1.04 mmol/L,女<1.30 mmol/L,包括已确诊为血脂异常并治疗者。

1.2分组方法123例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6.5±7.0)岁;治疗组63例,男36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0±7.5)岁。对照组采用生活方式调整和针对性药物干预,治疗组在生活方式调整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微循环障碍治疗法治疗。

1.3检测方法患者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于早上7:00~9:00之间进行血样采集及腹围、血压测量:①腹围测量采用软皮尺,受试者取站位,双脚分开25~30 cm,使体重均匀分配,平稳呼吸,在髂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测量腹围,测3次,取平均值。②血压测量采用汞柱式血压计,以规范方法于患者静息后5 min测量患者右上臂血压,测3次,取均值。③血脂、血糖检测采用标准方法收集血样,送生化实验室,用日本产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020)测定FBS、TC、TG、HDL-C、LDL-C、尿酸值。使用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葡萄糖测定-GOD-PAP法试剂盒”、“总胆固醇测定COD-CE-PAP法试剂盒”、“三酰甘油测定-GPO-PAP法试剂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盒”、“尿酸URO-PAP法试剂盒”,每次测定均用标准质控血清控制测定质量,全部测定由1人操作。

1.4微循环障碍治疗方法治疗前检验输血前9项,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于百级无菌层流间内,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用一次性耗材将静脉血采入特制的一次性血容器中,同时输入生物诱导剂和经“微循环治疗装置”处理的血容量制品。部分经紫外线光照、充氧和微循环装置的处理,于当日回输给患者,部分经过动静脉和离子诱导等方法将有害物质祛除,于第3日将纯净的血清通过紫外线照射、充氧和微循环障碍治疗装置的处理再回输给患者,两日之间静脉点滴中药活血化淤制剂。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意义,P<0.01为统计学检验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治疗前两组的性别、年龄、腹围、血压以及相关血液生化各项指标是均衡的,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高腹围:腹围 男≥90 cm,女≥80 cm

高血压:血压≥17.3/11.3 kPa

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

高TC: 空腹TC≥5.9 mmol/L

高TG:空腹TG≥1.7 mmol/L

高LDL-C:空腹LDL-C≥3.12 mmol/L

低HDL-C:空腹HDL-C男<1.04 mmol/L,女<1.30 mmol/L

2.2 各组间治疗前后自身疗效对比及两组间治疗后的疗效对比①各组间治疗前后自身疗效对比显示,各组经治疗后腹围、血压、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各组间治疗前后自身对比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②两组间治療后疗效对比,治疗组各项疗效指标更低,两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更好于对照组(表2)。

3讨论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近年新定义的一种证候群[1],是一种以多种心血管危险聚集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基础和共同土壤,也是当今心血管疾病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MS的临床处理策略,限于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降压、降脂、降糖、减肥等针对性的药物干预[2],尚缺乏一种能迅速、显著地降低MS各项紊乱的生化指标的有力措施。

Reaven在1988年首先提出了MS的概念[3],从最初的描述不断深化的研究中可以看出,MS的实质始终没有脱离血液中糖、脂等代谢紊乱,包括更深层的胰岛素、瘦素、脂联素等作用紊乱,而它们最终产生大循环乃至微循环障碍,导致各种疾病。目前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还限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和康复医学提倡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临床医学使用的对症性的药物治疗上。本研究从改善MS患者的微循环障碍[4]入手,采用自主研发的微循环障碍治疗装置进行组合性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5],动静态分离等技术改良血液质量,改善血液循环的内环境,以期取得良性循环,达到纠正代谢紊乱的目的。

本研究数据显示:①微循环障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组经治疗,腹围、血压、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各组间治疗前后自身对比P<0.01,说明微循环障碍治疗和常规治疗对MS均有明显疗效。②两组间治疗后疗效对比,治疗组各项疗效指标更低,两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微循环障碍治疗疗效更优于常规治疗。综上所述,微循环障碍治疗,无论是自身前后对照还是与常规治疗组对照,均有显著的疗效,微循环障碍治疗疗效更好于常规治疗。

本研究显示的疗效,得益于微循环障碍治疗的核心技术,而其核心技术最重要的部分是“微循环障碍治疗装置”,该装置集生物学、物理学、药学原理为一体,是在Wehrli光量子血氧疗法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由华灵微循环研究所苏华教授(微循环障碍疗法创始人)等研发,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

微循环障碍疗法治疗MS的机理可能是[6]:①糖代谢紊乱的改善在于小剂量紫外线照射,可促进IL-1产生,IL-1是一种高度生理活性蛋白,释放因子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使血浆中血糖降低。紫外线光量子照射还能激活红细胞膜泵功能性,提高内源性胰岛素水平,促进糖利用,减轻蛋白糖基化反应,同时通过对活性中心金属离子的作用使胰岛素活性提高20%~40%。②脂代谢的改善在于通过血液分离技术直接祛除了患者血液中的有害成分,如过高的TC、TG、LDL-C纤维蛋白原、衰老的RBC、自由基等,同时补充了含有光量子和高氧的血容量,稀释了血液。③血压的改善在于,一是通过紫外线照射和充氧后,使血液质量改善,血氧饱和度增加,有形成分减少,流速增快,对血管壁的压力减轻;二是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炎性物质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血管弹性及顺应性增强,外周阻力下降。

由于本研究的例数有限,长期追踪观察数据尚未整理,尽管疗效显著,但大量的疗效评估工作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有待于今后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魏毅东.代谢综合征临床管理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进展,2006,6 (27):681-685

2华琦,尹春琳.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处理策略[J].心血管进展,2006,6 (27):688-691

3祈丽华,严晓伟.代谢综合征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进展,2006,6 (27):697-699

4杨国栋,主编.微循环障碍与莨菪药物的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5-94

5王春艳.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在国内的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生杂志,2005,2(14):95-96

6韦兴昌.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研究进展[J].中华理疗杂志,1994,10(1):39-42

(收稿日期:2007-06-22)

猜你喜欢
代谢综合征
黄芪对高血压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心肾保护的临床研究
钢厂工人代谢综合征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
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代谢综合征文献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基于信息网络平台对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的胰岛素抵抗评估
脂肪肝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小檗碱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代谢综合征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初评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