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疗养时的心理护理

2008-04-19 08:06张晓瑞张文秀
中国疗养医学 2008年4期
关键词:失落感疗养血压

冯 颖 张晓瑞 张文秀

高血压病是我国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目前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高血压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目前,单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则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以2005年6月~2006年9月来我院疗养的48例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为实施心理护理对象,男32例,女16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年龄56岁。

2心理特点

2.1失落感来院的疗养员大多是刚退休或面临退位的领导干部,心理上会产生失落感,好似大雁离群,没着没落,茫茫然不知所措,往往有一种不甘心、不安心的心理状态。角色的改变,不仅意味着失掉了某种权力,更为重要的是丧失了原来所担当的那个角色的情感,随即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矛盾。他们对新的生活规律往往不能立即适应,这是因为离开长期热爱的工作,失去了长期充当的那个角色的生活模式和自己对别人以及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2.2恐惧、孤独大部分患高血压的疗养员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不十分了解,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对自己身体的不适和疾病一知半解的自我分析中。如能否完全治好;是否会引起脑血管以外疾病和留下后遗症;是否会出现心梗等。内心充满了担忧,这些不良情绪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引发恐惧、焦虑,使病人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等,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疗效,甚至诱发或加重病情。

2.3药物依赖多数疗养员药物依赖心理较重,认为某种药物对自身不起作用,或仅认为疗效不佳,则采取不配合态度;或认为某种药有明显疗效,则点名要求服用。这种心理有时可提高疗效,甚至使某些无活性的药物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目前“安慰剂”的应用正是利用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普遍认为只要坚持服药,病情就有好转,而轻视心理调节的作用。

3心理护理措施

3.1解除焦虑,树立自信心从疗养员入院开始,以诚相待,消除他们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诚恳、周到的服务,为疗养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在他们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避免使其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他们信任的前提下,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稳定情绪,消除药物依赖心理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血压的变化。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时,血压就会随之升高。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疗养员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他们的思想情绪,通过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使疗养员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我们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患者报告真实血压数值,让他们从心理刺激的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3.3调动疗养员的积极性,发挥余热通过积极的协商与沟通,请一些部队上德高望众的老首长给部队官兵授课。让疗养员发挥余热,使这些为部队和党作过贡献的老领导能老有所为,克服孤独和失落感等负性情绪,尽快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充分地感受到“夕阳无限好”,以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今后的人生。

(收稿日期:2007-06-04)

猜你喜欢
失落感疗养血压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最怕啥
吉林组织先进模范人物参加休假疗养
编辑工作的失落感及其应对策略
围城内外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知识无力感
失而不落
论军队疗养院的疗养安全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