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采购大缩水国产手机厂商回暖无期

2008-05-16 01:32
IT时代周刊 2008年19期
关键词:国产手机联通中国电信

杜 舟

电信重组不仅不是拯救者,相反,它对依靠运营商定制的手机厂商来说,成了一服毒药,致使一些此前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也陷入了困局。而在技术制胜的时代,基本放弃研发的国内厂商,能走出利润“寒冬”吗

原本哀鸿遍野的国产手机厂商,又遭遇电信重组这一艰难时局。

继波导、夏新等老牌厂商大幅亏损之后,由于运营商放缓甚至停止手机采购,致使部分CDMA手机厂商严重亏损,此前业绩表现较好的企业也受到了冲击,华为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原本为联通设计的CDMA手机,最后成了积压品,目前一直忙于低价处理积压手机,致使战略部署被打乱。

那些依赖运营商定制的手机企业,一向把希望寄托在电信重组后运营商的大单采购。但从目前来看,运营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走低端路线,这将使手机企业面临利润来源更加缩水的尴尬。而日前中国电信首轮500万部CDMA终端采集,对嗷嗷待哺的30多家参与竞标的手机厂商来说,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显然,单一依靠运营商的风险越来越大,它们该如何应对这艰难时局?

电信重组的受害者

2008年,是中国电信史上有纪念意义的一年,电信重组形成了3家全业务运营商。

但对手机厂商来说,却是一片唱衰,波导、夏新等老牌厂商继续亏损。为了摆脱困境,今年上半年,夏新采取“瘦身”策略,对销售体系进行大手术,大幅压缩费用支出。但今年上半年仍然亏损超过4亿元。而去年巨亏5.93亿元的波导,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仅为12.92亿元,同比下降39.32%,净利润亏损2208.64万元。

另一方面,联想出卖手机业务,长虹、TCL则近乎被市场遗忘,新起之秀天语风头尽失,能盈利者仅为少数“山寨机”厂商和一些二线厂商。而电信重组,不仅没有拯救低迷的国产手机市场,反而将一些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推下了火坑。记者获悉,受电信重组影响,华为、中兴等厂商也陷入了困境,只能寄托海外市场。

今年以来,国产手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清冷局面,连业绩一向坚挺的宇龙酷派也不例外。宇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坚持自主研发的厂商,凭借独步全球的双网双待技术,在国内高端市场一枝独秀。

本刊记者获悉,电信重组严重影响了运营商的采购计划。1月24日,中国联通宣布新一年CDMA手机采购计划:在1200万部的基础上力争达到1500万部,同时CDMA手机定制将实现产品差异化,进一步扩大C网用户的市场份额。2007年,联通采购了近1100万部CDMA终端。

2008年伊始,联通华盛第一笔大额CDMA终端采购合同又尘埃落定。据透露,在总数为200余万部的超低端CDMA手机定制采购合同中,中标的厂商有三星、LG、摩托罗拉、诺基亚、华为、海信等,而中兴则一家独揽了接近一半的份额,中标了90万部CDMA手机。

不过,随着C网被电信收购的传言甚嚣尘上,联通对C网基本采取了“冷处理”,以免为电信作“嫁衣裳”。3月15日,某市联通分公司召开月度经营会议,分公司领导公开宣布数项决定,其中包括:即日起CDMA网业务不再纳入各种经营指标考核,停止CDMA业务广告,已签广告合同更换为GSM广告。

而5月24日电信重组消息公布后,联通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对C网的宣传,全力发展GSM。于是,CDMA终端采购再也无从谈起。

联通对CDMA终端采购近乎停滞,这对依靠运营商定制的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8月27日,宇龙的中期业绩公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酷派智能手机销量比去年同期下滑。不过,宇龙表示,这不会影响公司全年的业绩目标。

近年来,在国产手机普遍不振的处境下,宇龙以旗下酷派CDMA/GSM双模手机的差异化定位,迎合了联通两张网络的需求,抢占了CDMA手机市场难得的利润空间。2007年,公司的净利润高达1.67亿港元,在国产手机行业中名列前茅。

与酷派相似的还有华为,它曾凭借与联通定制CDMA手机,而稳定其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地位。然而,重组后CDMA易主,定制合同成了一纸空文,造成华为手机大量积压,在国内手机市场陷入被动局面。记者从华为内部人士那了解到,目前,华为正大量清理库存手机,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而为避免招标手机中出现库存积压品,中国电信不允许手机企业再参与此前为中国联通定制的CDMA机型。多普达就拿了两款去年为中国联通定制的低端手机去竞标,结果没有中标。现在,多家CDMA手机生产商都面临着原有CDMA手机无法处理,而陷入了巨大库存的困局。

杯水车薪

电信重组期间,至少有半年时间属于“空白期”。在这“空白期”中,一些过于依赖运营商采购的手机厂商已是嗷嗷待哺。而在这期间,它们还得不停地加大对CDMA手机的研发,以维持在这一领域的优势。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手机属于快速消费品,一款产品的市场热度一般只有两三个月。因此,很多厂家推出的产品,目前已是被淘汰产品。

欣慰的是,9月30日,中国电信正式接收了CDMA网络,并确立了争取在2009年实现CDMA用户数突破1亿的目标。这对CDMA终端制造商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电信未来的一举一动,将关系到它们的业绩表现,也将深刻影响各自的市场策略。

在日前召开的2008中国CDMA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小伟强调,中国电信的CDMA终端定位以中高端为主,2009年将集采5500万部CDMA手机。对在水深火热之中的CDMA手机厂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杨小伟在论坛上表示,“切入中高端是中国电信发展CDMA的重中之重,不仅要提升品牌影响力,也要加强客户感知。而足够的规模是实现中国电信切入中高端目标的保障。”

而中国电信为了阻止CDMA用户流失,最近展开了第一期CDMA终端采集,数量达500万台。记者从宇龙酷派市场部了解到,总共有30多家厂商参与这场竞标,最终确定了70款机型。有消息透露,三星(100万部)、中兴(90万部)、华为(80万部)、宇龙酷派(70万部)成为最大赢家。

不过,与中国电信将CDMA定位中高端不同的是,这次采集以低端产品为主。宇龙酷派助理总裁刘东凯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高端产品仅占其中的10%,而且有些产品价格在200元左右。

“低于1500元的产品就无利可图了,这是我们的底限,不会再生产更低端的产品了。但即使我们最低端的产品,在电信的采购中,还是高端的。”刘东凯这样告诉记者。

从目前来看,中国电信主要是为了应对小灵通转网,中国电信目前有5000万小灵通用户,按照董事长王晓初提出的1/3实现转网,约有1700万小灵通用户将成为CDMA用户。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小灵通用户属于低端用户,其2007年的ARPU值仅为25元。因此,中国电信今后发展的用户,仍然是以中低端为主,与他们所说的定位中高端颇有出入。而中低端手机利润微薄,对手机厂商也极为不利。

从中国电信首次的500万部手机采购来看,平均下来,每家厂商还不足20万台,对饥饿已久的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深圳一家手机厂商对此颇有微言,“此次采购无疑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饥不择食的CDMA厂商,此次采购仅是安慰性的。”

依赖运营商风险大

长期以来,华为、中兴过于依靠运营商渠道销售,传统的代理商渠道为其短板。然而,CDMA和GSM手机不一样,中国市场划分精细、结构复杂,市场已经产生传统社会渠道、运营商渠道和企业用户渠道三大类。GSM手机即便运营商不采购,社会渠道一样走得通,但CDMA手机只有一种渠道,那就是运营商。

在国内手机产业发展史上,较依赖运营商的只有智能手机厂商多普达。2005年,与中国移动的捆绑销售令多普达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争夺定制手机的品牌增多,多普达深感主动权被掌握在运营商手中。随后,多普达改走多渠道战略。宇龙公司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年加大了渠道建设,除了走运营商渠道外,还开辟社会化渠道。

自从2006年以来,在对待C网和G网上,中国联通在网络投资方面,明显偏G网。今年年初,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曾公开表示,公司今年不会因为电信重组减少对网络的投资,将投入不低于200亿元资金,用于对GSM网络进行升级。不过,在记者问及联通对CDMA领域的投入时,常小兵避而不答。

中国联通公布的7月运营数据显示,其中CDMA网用户数单月流失41.3万户。而今年8月,中国联通CDMA手机用户累计为4235.8万户,相比上个月,用户数又流失39.8万。对于CDMA制造商来说,在C网式微的情况下,绑死在运营商这一条船上,无疑是很不安全的。

猜你喜欢
国产手机联通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再聘6名首席专家
一张图读懂联通两年混改
国产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支持联通当混改“先锋”
国产手机出口印度市场竞争力分析
国产手机莫重蹈诺基亚覆辙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