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综合试题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2008-05-30 10:41吴庆才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6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时政基础知识

吴庆才

政史综合试题是运用思想品德、历史两个学科的知识,围绕一个或几个相关的专题,借助一定的背景材料,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设问的一类试题。这类试题一方面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综合渗透,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思想品德、历史知识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政史综合试题体现了中考试题综合性的考查要求,代表了中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和发展方向,对思想品德、历史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政史综合试题呢?

1.打造敲门砖——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是“双开”试题的基本特点,政史综合试题也不例外。因此,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是解答政史综合试题的关键。不论政史综合试题怎样设置,都离不开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因此,我们要对这两个学科各自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及其相互关联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全面把握课本中的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防止出现“死角”,同时按照记忆、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准确地把握每一条知识线,最终形成“提起一条线、线上点点清,放下一大片、片片都会用”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领取通行证——全面提高基本能力。

“综合能力测试”的核心是能力。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提高灵活运用、综合运用两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在这个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和提高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复习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知识网络,以热点专题为依托,充分挖掘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并配合以相关的检测题来强化训练,以培养自己的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要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及答题技巧,尤其要学会如何审题、如何用专业术语来答题等技能。复习时要精选精练,切忌采用题海战术;同一情境材料,可作不同题型训练,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找出重点、热点问题与两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加强训练,找规律,找思路,做到触类旁通。

3.用好指南针——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时政焦点。

关注社会热点和时政焦点,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与中考接轨。政史综合试题一般是按课程标准要求、结合社会热点和时政焦点设置的,将课本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中,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积极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措施,关注国内、国际发生的大事,并联系两个学科的基本观点,使基础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融合,从而活化知识,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构建立交桥——适当综合两科知识。

人们常说,社会生活中处处渗透、融合着学科知识。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明事理,学习历史知识可以发现历史事件中隐藏着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关注社会生活和时政焦点,“守好自己门,适当串串门”,论中学史,史中悟论,使这两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2007年浙江省绍兴市的一道中考政史综合试题来谈谈这类试题的解答方法。

例: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同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据此回答:

1.请依次写出我国古代史上自秦以来实现南北“大一统”的朝代。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紫荆花开10年,香港社会稳定,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充满生机和活力。请简述香港回归的意义及这一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

3.当前,台湾当局谋求“法理台独”的分裂活动明显猖狂,台海局势转趋紧张。面对这一严峻挑战,青少年应尽怎样的社会责任?

【解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内涵;其次要审清题意,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现学科的相关知识;再次要立足问题,多角度思维,展示自己的新认识、新观点;最后要注重事理结合,做到事实与观点的有机统一。

这道试题以“香港回归十周年”这一时政热点为载体,综合考查了思想品德、历史学科的知识,是一道典型的政史综合试题。这道试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巧妙地体现了知识立意考查与能力立意考查的有机统一;二是紧扣热点问题设问,较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该题巧妙地把背景材料和设问组合在一起,使考生通过对背景材料的解读,把注意力和思维聚焦在国家统一和“一国两制”这一基本方针上。第一问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只要能够列出我国古代史上自秦以来实现南北“大一统”的朝代即可;第二问要求考生谈启示,考生能够结合香港回归的意义及其实行“一国两制”这一基本方针的优越性来回答即可;第三问要求考生谈做法,考生要紧密结合试题设问的指向,整合课本相关知识,从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积极宣传“一国两制”方针、同分裂国家统一的言行做斗争等方面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

1.汉(西汉,东汉)、隋、唐、元、明、清。

2.①意义:香港的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②启示:“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青少年应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积极宣传“一国两制”方针,与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做坚决的斗争。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时政基础知识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时政
时政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