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考场作文点“睛”

2008-06-21 10:12蒋宜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8年6期
关键词:题目文章作文

蒋宜贤

一篇优美的作文,就好像着妆的少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让人久久不忍掩卷。而一篇普通的作文,如果增加几处亮点,也好像万绿丛中几点红花,能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那么,如何挖掘作文的亮点呢?

—、标题:先声夺人

拟一个有文采有意蕴的好标题,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它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引领人们步入胜景,在一瞥间打动读者;又犹如一个人有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自然会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也会对你的作文内容有更多的关注和阅读欲望。正如郑板桥所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

好的作文题目或深邃、或简洁、或比喻、或呼告、或引人思索、或引用诗文名句、或妙用歌词。而目前流行的话题作文,大多数都要求考生自拟题目,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先声夺人的机会。

1.巧用修辞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就如在文中镶嵌了零琼碎玉一般,使作文闪烁出华丽的色彩,而标题恰当运用修辞,更是先声夺人,美不胜收。

河北省要求以“发现”为话题作文,一考生以暗喻“发现是一只小船”为题,视觉新颖。

徐州市以“水”为话题作文,出现了一系列点睛传神、生动形象的题目:“佳人似水”、“水样年华”、“吾梦女儿水”、“水,轻轻的爱”……

2.引用和化用诗词名句

这类命题能展示你阅读的广泛,文学功底的深厚,同时使读者产生共鸣。

如:“道考试欲说还休”、“一帘幽梦”、“惊起一滩鸥鹭”。

一位同学在写初三生活压力过大,负担过重时拟题“人比黄花瘦”,只看题目,学生的千般苦楚、万重辛酸便可见一斑。

3.创设抒情意境

“又是槐花飘香时”、“梦里江南水乡”、“月上梢头”“那山那树那水”、“悠悠故乡情”……

这类题目抒情意味较浓,先声夺人地把读者带入一种朦胧的抒情氛围之中,从而引起共鸣,激起美的遐想。

4.用公式列另类题目

如“天才=勤奋+汗水+方法”,高考佳作题目“联想1+1”、“感情+错误认识=无知”、“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赛”、“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

5.用俗语、口语做题目生动形象

如“这次我栽了!”、“都是“情”字惹的祸”。

二、开头:一见钟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就好像书法绘画的落笔,应反复斟酌,仔细推敲,力求恰到好处,使读者一见钟情,眼睛为之一亮,心情为之一振。

1.修辞抒情,扣人心弦

“一直苦苦思索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一直苦苦追求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你给我清风与明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

(“精彩__________”的满分作文《精彩语文》)

考生开头就直抒胸臆:自己一直苦苦思索、追求着“精彩语文”。然后以第二人称行文, 将“精彩语文”拟人化,用排比句具体写出了“语文”的“精彩”,拉近了人们与语文的距离,读来有亲切感。

“我们置身茵茵绿草之上,任红红的夕阳静静的将红纱披在我们身上……”

语言凝练生动,清新亮丽,充满诗情画意。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伞?”

一学生写母爱时起笔引用了冰心的诗句,使文章感情写的浓浓郁郁,一下子抓住了读者。

这些语句,这些亮点,犹如一颗颗明星,镶嵌在夜幕上,放出迷人的光彩。

2.幽默,俏皮可爱

真正的幽默感,是一种智力的优越感,它能使读者会心的一笑,引起感情的共鸣。

比如描写初三生活起笔可说“考卷漫天飞,书本遍地堆”,或者“看不完的是书;听不完的是唠叨:做不完的是各科作业。”

幽默,以其独有的感染力,而成为作文中的亮点。

3.情景描写,美感顿生

“秋日的黄昏,荻带着一身的寂寞,走进了那片枫林中。踩着那些干枯的,失去绿色的落叶,哧哧啦啦的声音在脚底响起。荻蹲下去,慢慢捡起一片,一颗泪珠竟无声无息地滴落在叶子上。”

(山西以“公平”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被遗忘的角落》)

秋日黄昏这一特定时间和落叶这一特定事物有力地烘托了自己寂寞伤感这一特定的心境,可谓浑然天成。使人立即想起鲁迅《故乡》的开头,“苍黄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的景与“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的情水乳交融。可见考生也是学以致用。

4.悬念提引,惊心动魄

“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

(宿迁市命题满分作文《掌声又响起来》)

开头紧扣题目点明掌声,设置悬念——为什么这“赞许”我的掌声,却“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以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为下文落实“又”做了很好的铺垫。

5.题记单列,形式优美

“淡淡的,真的是淡淡的,却让我一瞬间体味到了一种别样的馨香……”

——题记

(江苏南通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蔓延在栀子花开的季节》)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扬帆出海的小船最好的归宿;家,是一把大大的伞,有风有雨为我遮为我挡;家,也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

——题记

(重庆以“力量”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家庭的温馨》)

紧扣文章的所要表达的主题,运用优美的抒情议论语句写明题记,有一种先声夺人之感,一开始就引人注目。

三、主体:生动流畅

1.整体构思巧妙

一考生在《四季》主体部分四小节的起始句中写到:“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枝芭蕉一分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恰当引用四句古诗分写四季,扣住了四季特征,而又条理性强,真是几处亮点饰华章,当然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2.局部穿插古诗词,文采斐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一腔热血涌上心头,我的感情潮水不得控制,曾经古人的‘气吞万里如虎是怎样一番豪迈,而今我虽不能驰骋边塞,却将这一腔热血化作激昂文字,则又是一番‘千骑卷平冈的壮观,这恰是水之澎湃,水之豪迈。”

古诗文的穿插,感情激荡,使文章慷慨陈词、气势轩昂。

3.修辞的渗透,如点点碎玉,晶莹华丽

“书是一串跳动的音符愉悦和谐;书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带给我清凉;书是一位沧桑的老人,教给我感悟和思索……”

比喻精当,语句清新活泼

“书页轻翻,心旌微摇,叹梁祝身化彩蝶,喜张崔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清照泛舟碧波……”

恰当用典,增强了文采,体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于是,我如同一只鸵鸟,把头深深埋进书堆里,发现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竟有这样一块沙漠清泉。它用无声的语言教会我正直、坚强、乐观地生活;它如含苞欲放的花蕾,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绽出最动人的容颜;它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用耐心和智慧挖掘,会使你得到受用一生的巨大财富。”

连用了比喻、借代、排比等修辞,读来累累如贯珠,词采华美而自然流畅。所以,它既是语言的亮点,也是思想的亮点。

四、结尾:余音绕梁

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1.感悟反问

“我忽然明白了让的技巧,生活的繁杂与我无关,我不必整天想着让开他们,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寻找一条平和的人生之路,平平稳稳地走下去。做一个心灵的隐士,又何必一定要让开世间的繁杂?”

(江苏扬州以“让”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让的技巧》)

这是考生在浙西大峡谷中漂流,从乘竹筏的大伯的一句“我哪清楚呦,撑了这么多年的筏子,我只知道哪里安全,可以让筏子平稳地通过,要想去避让危险干啥?”得到的感悟。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生的感悟是多么的独特而又深刻啊!反问句结尾,更让读者觉得不容置疑。

2.俏皮幽默

“看浮云般的人生,望江南,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

(广东深圳半命题“的味道”的满分作文《江南的味道》)

考生明明知道在诗人笔下,江南的味道是多情的,最后还要两个设问句来一句:“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并俏皮、幽默说“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似乎与自己无关,这就留给读者以仔细揣摩品味的余地。

3.诗歌意境

“夜深了,小街静下来了,天上的星星和小街的街灯遥相呼应,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

(湖北宜昌以“美”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小街真美丽》)

读了这篇文章的结尾,人们自然会想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因为这一结尾抓住小街的特征,运用了联想的写法,具有诗一般的意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又一篇《乡愁》作者结尾写道:“常忆起家乡,思绪随和风飘扬。知否知否,常对窗泪流,何时再重睹绿柳。伤否伤否,哪朝能重携你手?”

这段文字使读者和作者一起融入绵长浓郁的思乡之情中,把文章感情推向高潮,使思乡之情三日不绝于心。

4.揭开谜底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事”

(湖南益阳市半命题“走近 ”的满分作文《走近那张“牛皮癣”》)

题目中的“牛皮癣”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专门清除“牛皮癣”的清洁工、晨练的老爷爷都没有揭掉这张“牛皮癣”?上学的小学生为什么还要呵护这张“牛皮癣”?直到文章的结尾才解开了这个谜底,不但能给人以“原来如此”的轻松感,还给人们以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值得弘扬的亲情美的享受。

5.引用名句

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能丰富文章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而如果能引用一些闪着智慧光彩、蕴涵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则往往会使文章大大增色。

“现在我成绩好了。我也读懂了那句我从前决不会明白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浙江金华半命题“想起了 ”的满分作文《想起了那次醒悟》)

引用名句结尾,能收到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简捷明了,干净利落。如果把源自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比作一顶王冠,那么恰当的名言警句则无异于镶嵌在皇冠上的颗颗明珠。

总之,作文中的亮点,就犹如夜幕上的颗颗明星,镶嵌在文章的每一处都是点睛之笔,都会晶莹剔透,闪烁出艺术的光芒。只要肯动脑筋、会动脑筋,多阅读、多动笔,相信你的作文终会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题目文章作文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