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墙铁壁”的北京如何打造

2008-07-29 09:26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26期
关键词:奥运村警车安保

孙 冉

奥运安保首席专家披露内幕

中国政府花费8年时间、耗资数亿,构造了北京奥运会的安保网:比赛场馆周界圈、奥运村周界圈、大北京保卫圈三个层次的防控圈。在场馆中,有来自高科技设备和“人海战术”的保卫;奥运场馆周边3公里内,均被划入周界控制中;而在北京全城,因摄像头高密度覆盖,5年内银行没有发生过大的事故

期盼中略带紧张的气氛在北京奥运到计时30天的临界点突然蔓延开来。直升机开始频繁地在奥运村上空盘旋,每次轰鸣声都引起路人的注目。安保工作者将所有“涉奥”地区(场馆及中心区)进行地毯式清查后,白色的警戒围栏在周边立起。岗哨遍布在围栏之外,如果没有通行证,休想进入这个敏感地区。而在鸟巢旁边的奥运村内,大批白色帐篷已经搭建起来,大量军车整齐停好——2个多月前,这样的阵势在四川地震灾区随处可见。

事实上,早在2003年末,奥运安保工作就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很多准备工作更是从申奥成功后就已经展开。

中国政府花费7年时间搭建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安全网,强调“大安全”概念。对于国际安保理念和历届奥运会安保经验兼容并包,结合自身已有的安保资源,形成了本届奥运会的安保体系网:大北京保卫圈、奥运村周界圈、比赛场馆周界圈三个层次的防控圈。

“铜墙铁壁、外松内紧”,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式,奥运安保首席专家马昕对本届奥运安保原则的这样总结。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2007年年底曾经向全体市民提问:“北京奥运,你准备好了吗?”

如今,奥运村西面的盘古大观广场,大屏幕不时闪现,“WE ARE READY”!

伤员可用直升机运走,特警可从天而降,运动员与安保人员的比例接近1:1

场馆是奥运安保的最核心部分,安保工作自建馆之日起就已启动。

雅典奥运倒计时100天时,曾发生体育馆爆炸案。恐怖分子趁体育场翻修时,将炸药埋在了体育场之下,后来引爆。为避免这种情况,2003年场馆开始动工时,就采取了每桶土都要有警察看管,拉进每一箱材料都有专人检查的责任审查制度。

此外,每个场馆都有配套的安保设计,与施工同步。马昕在申奥成功后考察了北京所有的体育场馆,发现几乎所有的体育场馆都等同于普通大楼来建设。在场馆内接受电视采访,随意地站在监控室,让保安级别和值班人数等安保信息一览无遗。

如今,每个场馆都新建了直升机停机坪,安保通信室、谈判室、备勤室、机降通道、要人通道。伤员可用直升机运走,特警可从天而降。

场馆建设还必须开阔且具有弹性,以备将来需要,随时添加各种设备器材。

任何一个安保体系都包括四部分:周界控制系统、报警网络、监视系统和实体防护。其中,每一系统下又包括不同的类别,比如出入口控制系统还包括爆炸物检测、危险物检测等。

这样的安保系统不论在大小场馆,还是虚拟互联网,都可依此将安保做到100%安全。“因为给定时间和地点,只要方法有效,贯彻实施。”马昕说。

场馆中,除了随时与上级指挥中心连网的场馆指挥中心,以及严密的监视系统,更多的保卫来自“人海战术”。

每个场馆都会有公安、武警、军队、保安、志愿者及工程部的人在场。保守地估算,在奥运村内,运动员、教练的人数与安保人员和志愿者的人数,最起码1:1。

为保证奥运的祥和氛围,在现场的安保工作会尽可能少动用着装的警力。“为此,给部队发安保服装都快发不过来了。”马昕说。

奥运时场馆内的安保人员情况可想而之。

安保指挥中心设在仰山,“奥运卫星”对场馆情况了如指掌

奥运场馆周边3公里内,均划入“周界控制”中。这种周界是三维立体的——有外层、有内层;有明的,也有暗的,一般人很难过这种周界。

从表面看,一个人要想从进入奥运场馆只要过两道门:场馆周边区域大门与场馆大门。事实上,不知要经过多少道用了各种高科技手段竖起来的“无形界线”。

周界范围内,所有车辆都受到摄像头跟踪,可疑车辆被纳入监控系统重点跟踪。自盐湖城冬奥会起,雷达成为奥运安保的常规手段,空中运动物体一并纳入监控中;到了雅典奥运会,海上也密布传感器,大批蛙人候命。吸取国际经验,北京奥运从天空到地面再到海里,都有防护。

2002年,专家联名提议设立奥运村附近的仰山奥运安保指挥中心,以此来统领北京所有场馆的指挥中心。

此提议16天后批下,指挥中心共花费了6000万建成,日后即作为奥运村的派出所。

由此形成三级指挥网络,一级为北京市公安局指导中心,二级为仰山奥运村指导中心,三级为各场馆指导中心。

北京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环境1号卫星——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为奥运发的卫星。空中通讯平台与所有场馆的安防系统、安保科技系统联结在一起,使得总指挥中心、前沿指挥部对每一个场馆的情况了如指掌。

假如一个场馆的安检系统发现了问题,不但这个场馆的指挥所知道,总指挥部也会知道。如果问题出场馆周边,就这个场馆而言,它所有的监控系统——比如图像系统会指向这个发现问题的地方,便于场馆指挥所的指挥长立即、直观地了解发生了什么问题,直接地调动警力来处置。

四张网覆盖“大北京安保圈”。全市摄像头至少20万个;打110,警车2分钟内到

北京奥运安保工作的定位首先要解决北京地区的平安,以北京的平安保奥运的平安。为此北京市公安局织起了“四张网”——巡逻网、社区网、治安网、内保网。

几年前开始,这张网络就开始消无声息地建立起来。摄像头系统覆盖全北京市,凡是城镇的社区都设置了保安室,配备了摄像头和录像系统。在2006年,已经达到100%的覆盖率。曾经公开的摄像头数字已经达到20万,马昕说现在“30万都不止”。

因为摄像头如此高密度覆盖,北京5年内银行都没有发生过大的事故,小事故很快破案。

马昕说,一个社区曾出过一个案子,当下就调来了所有摄像,包括银行、储蓄所、饭馆、商店、小卖部,让警察学院的学员帮着看录像,最终找到了嫌犯。

这种监控水平让前来考察的伦敦警方很吃惊,虽然伦敦也以摄像头密布而著称,但还没达到这个数量,更做不到全市联网。

如果留心会发现,如今北京巡逻的警力也在大幅提高。“其实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只是现在强度更大。”马昕说。

警车巡逻并非24小时,但采取随机时间。马昕称,如今警车出现的频率毫不逊色出租车。

北京市公安局的警车在全国一向是名列前茅的,因为奥运又购置许多新警车,车上都配备有110和GPS的指挥系统,每辆警车的状态后方指挥部时时监控。

打110,规定警车3分钟内必到,而马昕实验过,目前2分钟就能到。

北京周界也在收缩战线,如今进北京的所有大小道路都要编号排查,进北京的火车也开始购票实名制。

公安部名单上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和治安隐患分子,都将被拒绝入京。

而对于海外来华的签证恢复了对等原则——需要邀请函,这也是为了尽量减少可疑外籍人员入境的措施。

目前,奥运安保协调小组已经制定出台了30个奥运安保总体性计划

每届奥运会都重视经验传承,雅典奥运会后因其在安保方面的巨额投入,让人们倾慕“雅典经验”,花费了15亿美元。而马昕相信,如今“北京经验”已经超过了这个数目。

马昕认为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的创新在于,综合管理制度使得安保方案得以最大程度施展。这取决于中国“大公安小司法”的公安职能模式,而非美国“大司法小公安”的模式。

由20个国家部委和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的奥运安保协调小组,是国家级的安保协调机构。

奥运安保方案要经过一整套体系设计,包括主管领导,专家意见,基层报预案,国际奥组委的推荐,经过开会审定统一形成。

其中每个部委部门,全市各委办局也有各自的预案,在此基础上综合出一个新的方案。而且这种组织架构也利于这套方案的展开,每项任务由哪个部门完成,都有限人、限时的节点。

目前奥运安保协调小组已经制定出台了30个奥运安保总体性计划。这些计划既涉及公安机关各主要业务部门,如治安、刑侦、出入境、交通、消防等,也涉及了卫生、气象等部门。这个方案处于开放状态,至今仍在不断地完善中。

整个奥运安保方案又处于国家安保体系的一部分。“国家安全体系是任何发达国家需要的,”马昕说,“美国、日本、俄罗斯都是由最高领导人直接出任负责人,综合协调各部门。”

目前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安全体系,只在外交部有一个安全小组。但本次奥运经过如此积累,中国第一个跨部门的安全小组——奥运安全协调小组,即可以看作未来国家安全小组的雏形。

此次安保工作的创新还在于,彻底调动起整个国家民众的力量。万无一失的安保方案,有了人防、物防、技防、重装备的防护,更有效的恐怕是“群众雪亮的眼睛”。

马昕说仅北京的交通建设费就花费了2000亿人民币。

毫无疑问,奥运会使得北京成为了一座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但这种安全系数是否能在奥运后得以保留,北京市政府早有打算。

猜你喜欢
奥运村警车安保
爆料站
跟踪导练(一)
Scratch极品飞车热力追踪
德国人租“警车”防盗
里约备战奥运会
里约奥运宿舍太差,运动员拒绝入住
“猴”安保
车臣女“人弹”袭击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