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2008-08-23 09:09赵荣敏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2期
关键词:单程木箱路程

赵荣敏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在物理教学的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有意识地加强引导,方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路程、速度的教学中,重做苏步青教授小学时做的一道习题,加以分析,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题为:甲、乙两地相距30 km,A、B两人分别由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A每小时走5 km,B骑车每小时走10 km,A带的小狗每小时走8 km;小狗在行走时,遇到B马上返回走,遇到A迅速折回,一直到A、B会面为止.求小狗从出发到A、B会面停下一共行走了多少路程.

因受原有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试图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去求出小狗在每一阶段与人相遇中行走的路程(或时间),再累计出总的路程.具体分析起来,方知不易.若换一种思路,在已知小狗速度的情况下,求它行走的路程,关键求时间.如果反问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小狗中间停下吗?回答肯定是没有.那么它行走的时间是多少?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出.在这关键处,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小狗行走的时间与A、B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一旦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就会恍然大悟,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又如,求路程的另一习题:一战士要翻越一座大山去执行任务,然后沿原路返回.已知上山速度为每小时5 km,下山速度为每小时6 km,往返一趟共用11 h,求他翻越这座山的一个单程是多少千米.

学生初看此题,感到不好求解,因为在往返一趟的总时间中,不知上山、下山各用了多少时间,故用一般的方法不好解.如果问学生,战士来回一趟中上山、下山是否都行走了一个单程呢?则问题就会清楚了.如设一个单程为s km,可得s/5+s/6=11,解方程得s=30(km).可见,换一种思路,即可柳暗花明.

再如,参照物的选取中有这样一题:一个木箱在河水中漂流,在木箱的上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者到木箱的距离相同,两船同时划向木箱,若两船在水中划行的速度相同,问哪个船先捞到木箱.

学生初看此题,比较糊涂,因为此题为定性分析,既没数值,又在做不同方向的运动.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点拨学生灵活地选择以河水为参照物,则木箱相对静止,两船对水的速度相同,就会很容易得到同时到达木箱处的结论.

猜你喜欢
单程木箱路程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多走的路程
也为你摘星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阿香婆婆的枣木箱
5.7万内地人去年赴港定居
皮箱与木箱
把木箱换成纸箱
“没有!所有的防弹衣都不合我的尺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