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2008-09-18 10:40王晓东
关键词:技术效率钢铁上市公司

王晓东

〔摘要〕文章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00年至2006年间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显著,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明显;整个行业7年来技术效率改进不大,部分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技术效率稳步提高,但另外一些企业的技术效率却逐年下降;显著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有企业规模、流通股比例、高管薪酬、东部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国有股比例、企业成立时间长短、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人数、中西部地区差异与企业技术效率关联不显著。

〔关键词〕技术效率;钢铁;上市公司;随机前沿分析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2-0017-05

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产量与人均钢消费量一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序的重要指标。我国钢铁产量1996年已跃居世界首位,2000—2006年则更是我国钢铁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内钢材产量从2000年的1.32亿吨增长至2005年的3.71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作为我国钢铁企业领头羊的钢铁类上市公司在去年到今年的大牛市中出尽了风头,整个行业的股价都翻一倍以上,这使得人们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认识焕然一新,不再像从前那样仅把它看做是夕阳产业。股价上涨的基础是公司价值的上涨,所以有必要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近年来的运营表现做出实证研究,从理论层面探索价值形成的源泉,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当前的钢铁行业,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一般来说公司价值源于为社会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源于在同类型公司中独特的竞争优势——如低成本、差异化、专门化等。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其生产高度流程化、标准化,规模效应显著,竞争制胜的关键在于控制成本,而控制成本的基本手段则是提高效率。效率的实质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效率的测量方法很多,如会计稽核中的总收益减去总支出所得的利润指标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采用技术效率作为研究手段,这是因为技术效率是基于生产函数而得出的,能够反映企业的本质——投入产出函数自身的特性,此外技术效率是在群体研究对象中度量被评价单元的相对效率,效率的排序依赖于彼此之间的数据关联,充分反映了群体内各单元的竞争实力。

研究技术效率的主要方法有2个: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SFA)。DEA是由Charnes等(1978)提出的。该方法通过实际生产单位的投入产出数据构造经验生产可能集,估计经验生产前沿面从而给出生产单位的效率测量。SFA由Aigner等(1977)提出,这是一种假设生产或成本前沿函数,用回归分析来确定表达式中参数的方法,它将误差项分为两类:管理误差项反映技术欠效率,随机误差项表示任何可能出现的不可控因素带来的影响。DEA是非参数法,不需要预先假定生产函数形式,并且不需要投入的价值,但这种方法也由于不考虑测量误差而受到批评。近年来人们在处理面临复杂随机环境的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SFA,而且SFA能够分析面板数据,能更加丰富的表现被研究群体的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关系。本文采用SFA中的BC(1995)模型,该模型由Battese和Coelli在1995年提出,该模型假设欠效率项服从截尾正态分布,并认为技术效率随时间不同而变化;该模型运用面板数据不但测算了效率数值的大小,还从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着手进行研究,模型如下:

Yit=Xitβ+(Vit-Uit),i=1,…,N,t=1,…,T

Mit=δ0+ δnZit

Yit表示第i个企业第t期的产量;Xit表示第i个企业第t期的K×1维要素投入。β是待估参数。Vit是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N(0,σ2v),并独立于非效率变量。Uit表示技术欠效率的程度,其值为非负截尾正态分布N(mit,σ2u),Zit是M×1维向量,M是影响技术欠效率的因素的个数,δ是待估参数向量。TEit=exp(-Uit)=exp(- δnZit-δ0)表示第i个企业第t期的技术效率。

判断模型设定合理与否可以考察γ的大小,γ= (0?燮γ?燮1)。当γ接近于0时,表示实示产出与可能最大产出的差距主要来自不可控制因素造成噪声误差,这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即可实现对生产函数参数的估计,而不需要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当γ接近于1时,则说明前沿生产函数的误差项目主要来自随机变量。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广义似然比(LR)检验统计量,进一步检验随机前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形式和“不存在技术无效效应”这一零假设。

LR=-2{ln[L(H0)/L(H1)]},其中L(H0)和L(H1)分别是零假设H0和备选假设H1下的对数似然函数值。通常认为LR检验统计量服从混合卡方分布,自由度为约束个数。如果LR检验统计量超过单边广义似然比检验的临界值,应拒绝零假设,否则应接受零假设。Kodde和Palm(1986)的研究给出了各自由度对应的单边广义似然比检验的临界值。

本研究运用BC(1995)模型,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模型结果如下:

InYit=β0+β1InKit+β2InLit+β3Tit+0.5β4InKitInKit

+0.5β5InLitInLit+0.5β6InKitInLit

+β70.5T2it+β8TitKit+β9TitLit

+Vit-Uit(1)

Uit=δ0+δ1scaleit+δ2stateit+δ3flowit+δ4directorateit

+δ5ibdependit+δ6salaryit+δ7longit+δ8eastit

+δ9westit(2)

方程(1)为前沿生产函数,其中Yit表赤各公司各期的主营业务收入,Kit表赤各公司各期的总资产,Lit表示各公司各期的员工人数,Uit表示第i个企业第t年技术欠效率造成的产出损失,并要求uit?叟0,且独立于统计误差项vit;uit~iidN+(?滋it?滓2it),Vit表示随机误差项,假定服从正态分布。方程(2)为技术欠效率的原因分析,其中scale表示公司规模,用公司总资产反映,

state表示国有持股比例,flow表示流通股比例,directorate表示董事会人数,independ表示独立董事人数,salary表示董事、监事及高管的薪酬平均值(不含独立董事的津贴),long表示公司成立时间长短,east表示分司所处地理位置(东部沿海为1,否则为0),west表示公司所处地理位置(中部为1,否则为0)。当今时代技术创新对企业影响巨大,生产技术日新月异,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不再为常数,因此必须考虑前沿技术进步与投入要素对生产率的交互效应,以及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上述方程(1)考虑了非中性的前沿技术进步。如果β8和β9为正值(负值),那么使用(节约)资本和劳力要素可以导致前沿技术进步。若β8和β9皆为零,那么前沿技术对投入要素而言是中性的,也就意味着生产要素的增减不会显著影响前沿技术的变化。如果β3至β9都为零,那么技术非中性前沿生产函数就变成了技术中性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通过检索数据库和公司年报,笔者收集了28家2000年以前上市的钢铁类公司的相关数据,样本数量占全部钢铁类上市公司(36家)的78%。研究时间范围从2000年至2006年,基本涵盖了该类上市公司主要的治理机制改革历程: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大量实行独立董事制度)、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2005年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推进),高管薪酬体制的改革(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开始加速提升)。本文通过对7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力图完整和历史的展现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变化历程及其原因。

利用Frontier 4.1软件,可获得各项参数及检验结果,详见表1。γ(gamma)=0.84表明前沿生产函数的误差中有84%的成分来源于影响效率的因素,不可控因素产生的噪声仅占很小的比重,且LR=68.15,通过单边1%和5%的检验,说明模型设定合理。

β0、β1、β2、β4、β9都通过了5%的t检验。β1=3.87,意味着2000-2006年间,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产出弹性很大,β2=-1.26则表明劳动产出弹性为负,人数不再是生产的最主要因素,资金和技术对生产的贡献巨大,通过查阅年报不难发现很多钢铁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减员增效,实证结果表明近年来钢铁类公司在技术引进及改造、研发投入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这些投入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β9=-0.04,表明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减少存在替代效应,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00年以来技术进步明显,技术进步更多的体现为劳动力的减少。

在技术欠效率的各解释变量中,δ1、δ3、δ6、δ8通过了5%的t检验。δ1=-0.5表明钢铁企业规模效应显著,规模越大,技术欠效率越低,技术效率就越高。δ3=-7.26表明钢铁企业流通股比例越大,技术欠效率越低,技术效率就越高,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加大股权流通比例直至全流通,将恢复股票内在的制约机制——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这一机制的恢复将直接影响到管理层,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δ6=-0.06表明钢铁企业的高管薪酬与企业的技术欠效率负相关,与技术效率正相关,当然还很难确定是由于高薪激发了管理层的工作热情而导致了高效率,还是高效率产生了企业高利润从而引起了薪酬的上涨。不管谁是因谁是果,通过年报可以看出近年来钢铁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薪酬大幅增加的事实。δ8=-0.96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的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这与东部沿海地区整体经济环境有关,旺盛的需求,充分的资金、人才、信息使得该地区各行业的整体效率高于其他地区。

δ2、δ4、δ5、δ7、δ9没有通过t检验,表明我国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与国有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人数、企业成立时间长短、中西部地区区域差异的关联不大,对此做出如下解释。(1)国有股具有中性特征,并不会由于国有股比例大小而显著影响钢铁类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关键在于流能与否。(2)董事会的规模并没有出现一些国外学者所担心的现象——董事会人数太多,人浮于事,决策效率低下;董事会人数太少,管理决策缺乏有效监督而导致独断专行,增加企业运营风险。国内学者胡铭(2002)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的影响做了专项研究,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之间并非简单的正向与负向关系。(3)我国引入独立董事的初衷在于加强公众监督力量,但在现行体制下,独董的作用肯定受到了很大的抑制。此外独董通过影响董事会进而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的微弱的传导机制也是其与技术效率不显著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4)企业成立时间与企业技术效率没有必然联系。四川长城特钢成立于1988年,广东韶钢成立于1989年,它们是钢铁上市企业中成立较早的,但也正由于建设较早,技术设备相对陈旧,所以技术效率相对于1999年成立的宝钢就存在了天然的差距。(5)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性对钢铁企业技术效率影响不大。钢铁行业不像日用消费品行业那样靠近市场,钢铁企业的产品标准化程度比日用消费品高很多,生产技术也比较接近,所以中西部地区差异对企业技术效率影响不大。

通过对各企业各年度技术效率的对比(详见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宝钢股份、首钢股份、南钢股份、华菱管线、武钢股份、杭钢股份、莱钢股份、凌钢股份、太钢不锈等企业的2000-2006年平均技术效率较高,这些企业要么是凭借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在全行业起领导作用,要么是在特殊钢材方面独领风骚。(2),太冶特钢、法尔胜、福星科技、大连金牛、西宁特钢、宁夏恒力、抚顺特钢的2000-2006的平均技术效率较低。连续多年的低效率也反映到每股收益上:2007年上半年法尔胜每股收益0.05元,福星科技0.19元,大连金牛0.03元,西宁特钢0.17元,宁夏恒力0.01元,抚顺特钢0.02元。从2000年至2006年企业技术效率比较稳定且一直保持良好上升态势的企业有:太钢不锈、鞍钢股份、华菱管线、宝钢股份、莱钢股份、马钢股份,说明这些企业已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相应的,资本市场也对这些企业的股价给予了积极评价,这说明在钢铁行业内,企业效率可以作为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一个判断依据。通过观察这7年来的全行业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我们发现全行业技术效率并没有很大改进,其原因在于一些企业技术效率逐年上升,而另一些企业的技术效率去逐年下降。

〔参考文献〕

[1]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 (2): 429~444.

[2]Aigner, D.J., Lovell, C.A.K, Schmidt, p, 1977: 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empirical application function on models, Journal of Econnometrics, 6.

[3]Battese, G.E. and T.J. Coelli, 1995: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 Empirical Economics, 20.

[4]Kodde D. and F. Palm, 1986: Wald Criteria for Jointly Testing Equality and Inequality Restrictions, Econometrica, Vol.54.

[5]胡铭. 上市公司高层经理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3,(4).

(责任编辑:高俊山 谷风)

Empirical Study on th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WANG Xiao-do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51052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isted companies'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Chinese steel industrialfrom2000 to 2006 and some conclusion are draw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s significant 2000 from to the present. The substitute of technology vs labour is significant.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this 7 years is not obvious. Some big companies'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s rising gradually but other companies'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s falling.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technologic efficiencyinclude firm scale, the ratio of liquid equity, top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gion difference between east and other place. And non-significant factors include state equity ration, the life-span of company, the scale of director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ddle and the west.

Key Words:technological efficiency;iron and steel; listed company;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技术效率钢铁上市公司
电动漂移板:让人人都是钢铁侠等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一周行业指数涨跌幅前15名
小小“钢铁侠”拯救人类
基于网络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