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简约而不简单

2008-09-20 03:58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桂花树花生科学

王 晖

在日常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升个人科学素养的主要方式,也是我们科学课堂的主旋律。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观察和重新审视这些探究活动的时候,却发现这些课堂探究活动在热闹背后,却透露着浮躁和急功近利。

教师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过于简单、探究活动内容过多、活动目的指向不明、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教学目标贪大求全,这些都是我们科学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中国现代小学科学教学的奠基者刘默耕老先生曾说过:小学科学应努力追求“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境界。也就是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的切入点要小、研究度要深。

那么,如何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选择合理的科学活动材料,设计真正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科学探究体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理想境界呢?也许我们能从下面两个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案例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一、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案例一

南京师范大学郝京华教授在《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讲座中,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入手,结合众多实际教学案例,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提出了许多在科学教学中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其中,她例举了这样一个科学探究活动。活动原材料非常简单,就是一粒普通的花生。围绕这一粒花生,教师设计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设计一:给每位学生发一粒花生,自己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注意观察它的外部特征;

探究活动设计二: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每人画出各自花生的外形,并在小组内介绍它的外部特征;

探究活动设计三:在初步认识各自花生特征的基础上,将小组内的花生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出自己的花生;

探究活动设计四:小组内的学生再次把花生混合到一起,并交换手中花生的图片,找出与图片上特征相对应的花生;

探究活动设计五:大组学生把花生全部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出各自的花生,说明自己花生的特征;

探究活动设计六:把全班学生的花生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出各自的花生。

这是围绕一粒花生所做的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谁也没有想到,简简单单的一粒花生却能衍生出如此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当学生相续完成这些活动、找到自己的花生时,都开心得不得了,像宝贝似地把花生捧在手心里亲了又亲。

二、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案例二

常州教研室科学教研员瞿晓峰老师在写的一篇科学教学论文《一棵桂花树的故事》中提到,教师从校园步行道北侧一棵已经枯死的桂花树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棵桂花树会枯死?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设计一:让学生依据日常观察和生活经验,对桂花树枯死的原因提出各种假设:“可能光照不足”,“可能有虫害”,“可能遭受污染”,“可能被人为破坏”,“可能浇水过多”等;

探究活动设计二:带领全班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从枯树的表皮和外观到树下泥土的采样分析,从日常光照条件到四周植被生长情况的分析研究,从实地观察中让学生解决部分疑问,提出更合理的假设与猜想;

探究活动设计三:对步行道北侧枯树周围的四棵桂花树进行对比研究,从同一环境、同类树木的不同生长态势中,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排除不科学的假设;

探究活动设计四:深入研究步行道南侧的四棵桂花树,分析影响桂花树生长的主要因素,寻找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客观因素;

探究活动设计五:仔细观察花圃周边场馆屋檐的形状和走势,分析屋檐形状可能对雨水分布带来的影响;

探究活动设计六:观察两座花圃周边的黄杨灌木,用客观事实证实“屋檐形状和高低分布影响植物的得水率”是解答系列问题的核心原因。

从课堂实际教学到课后拓展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经历了“发现问题:一棵已枯死的桂花树”→“仔细观察:桂花树的生长环境”→“深入研究:周围四棵桂花树”→“综合分析:学校八棵桂花树”→“拓宽视野:观察花圃上方屋檐形状”→“寻求验证:观察花圃周边黄杨灌木生长态势”等六个不同的研究阶段。在实际活动中,学生科学探究的视角不断转换,科学探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科学探究的深度不断加大。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以“桂花树”为题开展了一系列积极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对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案例的思考

根据上述两个活动设计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围绕一粒花生和一棵桂花树,教师有序地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和学生共同经历了一段“有深度、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一粒再普通不过的花生和一棵已经枯死的桂花树,也能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

感悟一:平凡中有精彩

花生和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正是因为太常见了,所以我们常熟视无睹,更想不到它们也能创造出精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能够在科学课堂上对这些常见而简单的事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当教师把这些常见的事物引入课堂和学生一起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科学在孩子们的眼中也不再那么神秘和变化莫测了,而是变得如此熟悉和亲切,学生仿佛一伸手就能感觉到科学的存在。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体现了科学向生活本质的回归。

感悟二:设计中出精彩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常常满足于设计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以为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就可以了。在这样的错误认识下,教师设计的程序和步骤往往过于简单和流于形式,只要学生能够依次完成几个主要步骤就达到教学目的了。学生探究的结论也大都是现成的,根本不要动脑筋思考。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流于表面,不断在浅层次里徘徊,科学探究的深度更无从谈起。

因此,面对科学探究活动,我们需要更细致的思考和更敏锐的感悟。我们应有效挖掘科学活动的内涵,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程序,合理安排科学探究活动阶段,不断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把科学探究活动做细、做透!让活动从“数量”向“质量”迈进,让教学从“宽度”向“深度”发展。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探究,这样的科学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总之,让我们从细节开始,从简单做起,不断打磨我们的科学课堂,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让科学探究体现应有的深度和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洮西实验小学)

编辑 杜 锐

猜你喜欢
桂花树花生科学
掏花生
缅桂花树下的校园生活
桂花树
种桂花树
小獾的桂花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