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临终变节质疑

2008-09-28 10:17满江碧
百家讲坛 2008年17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清廷天王

满江碧

太平天国的历史人物中,最遭非议的要数李秀成。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写道:“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支柱,虽然犯了不少错误,但不失为一个勇敢的战士;在遭到失败时,为绝望的心理所支配,表现出了可耻的动摇和变节。”

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综观李秀成的经历,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李秀成多次打败湘军,早被清廷视为眼中钉,何况当时天朝已亡,他对清廷已没有利用价值,之前他又多次劝曾国藩起兵反清,曾国藩岂会留下他给自己惹麻烦?既然李秀成已无赦免之理,那么他又为什么会向曾国藩乞降呢?

如果李秀成真是一个贪生怕死、贪图富贵的小人,又何必与清军浴血奋战?还不如早早归顺,加官进爵。或许有人会说,当时太平天国气数未尽,天王对他又器重有加,这种情况下他不会变节。那么,什么时候是他变节的最好时机呢?清军重重围困天京之时,天京城内缺粮草,外无救兵,洪秀全病入膏肓,此时李秀成完全可以乘人之危,可他反而向天王提出突围北上的正确建议,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即使这样,他仍死守天京直到城破。城破之后,他本可以仓皇逃命,可他为了保驾幼主,让出了自己的好马。此时交出幼天王,也算得奇功一件了,他为什么不这么做,非得让清廷擒获再投降呢?

难道说李秀成被曾国藩忠君卫道的精神感化了,因“绝望”才向曾国藩乞降吗?那他为什么在数次直谏洪秀全遭驳之时不绝望,在天京危急之时不绝望,在天京陷落之后不绝望呢?

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荃为泄私愤,在审讯他时“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叱勇割其股,皆流血,忠酋殊不动”。李秀成轻蔑地对曾国荃说:“曾九,咱们各为其主,而天下事兴灭无常,你今日偶尔得志,何得对我如此狠毒?”李秀成被曾国藩杀害之时谈笑自若。面对如此残酷的折磨,若没有伟大的抱负,怎么能够如此坦然?

其实,李秀成真正的目的是效法蜀汉姜维的假投降,以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复兴太平天国。他号召太平军余众投降,就是要保存实力。

李秀成的自供状与其说是降书,不如说是遗书。在洋洋数万言里,他回顾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收齐章程”,希望由他代为招降太平军余部,使其免于屠戮。尽管李秀成在自述中曲言卑辞,写了许多自污自辱的话,对曾国藩大加褒扬,而且自认大清子民,“尽义对大清皇上,以酎旧日有罪愚民”,“免大清心腹之患再生”。然而细观其全文主旨,都是从全国大局出发,提出治国安邦之策。他还提出了防鬼为上,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建议:“虽我有我国之广炮之好,实无他炮之强。取到其炮,取到车炮架,寻好匠人,照其样式,一一制造。”

据罗尔纲等学者研究表明,曾国藩对李秀成的自述进行了大量的删改,尤其是74页以后,因为李秀成在这部分内容中劝说曾国藩拥兵自立,取清朝而代之。1977年12月,曾国藩的曾外孙女把李秀成劝曾国藩做皇帝的曾家口碑写给了罗尔纲先生,口碑记录为:“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果真如斯,那么这不仅不是乞降书,反而是对曾国藩的劝降书。假如他当时遇到的不是曾国藩,而是袁世凯,历史也许会被改写。婚

编辑张君蕊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清廷天王
浅析新沂市博物馆馆藏两件清代晚期文物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费天王”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太平天国也说“国”
刘昌赫:天王的风采
方寸中的太平天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