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性 主题性 能力性 综合性

2008-10-22 07:41沈小军林桂平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9期
关键词:三科回归祖国热点问题

沈小军 林桂平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Ⅰ第39题(以下简称“土尔扈特题”)以历史上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问题为切入点,将时政热点(维护民族统一问题)与政史地三科资源有机整合。笔者拟通过对“土尔扈特题”特征的分析,对今后高考备考复习的新要求提一些建议。

一、“土尔扈特题”的命制特点

第一,时代性——隐性考查时政热点。清朝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谱写了维护民族统一的伟大篇章。“土尔扈特题”就是以历史上的土尔扈特部回归问题为切入点,设计了六道问题,分别考查学生政史地三科的学科基础知识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反映了近年来高考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以隐性介入即通过题目内涵领悟来反映社会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的考查方式,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时代性。

第二,主题性——命制方式为“主题组合式”。“土尔扈特题”的命制方式为“主题组合式”。它紧密围绕土尔扈特回归祖国这一主题,将相关或者相近的知识点在新情境下重新整合,要求学生纵横联系政史地三科知识,最后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该题的第(1)、(3)问分别考查土尔扈特汗国、伊犁河谷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和土尔扈特部回归途中来自自然的威胁,第(2)、(4)问分别考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和意义。而第(5)、(6)问分别由此引申到考查我国长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用整体与辩证的关系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实现了时政热点与政史地三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第三,能力性——考查学科基本能力在“情理之中”,个别设问能力要求较高。从“土尔扈特题”所有六个设问的能力考核要求来看,六个设问都是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各学科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考试大纲》“四个方面”和“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有直接关联。例如第(1)问和第(2)问分别要求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和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都属于“描述和阐释事物”层次的能力要求。第(5)问要求阐释我国长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属于“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第(6)问要求用整体与辩证的关系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属于 “论证和探讨问题”层次的能力要求。可见,“土尔扈特题”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综合评价等能力层次的要求比较高。

第四,综合性——政史地三科简单拼盘,学科界限明显。自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开始实施以来,每年的文科综合卷中跨学科综合题的分值比重都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占20%即60分。跨学科综合题的组合形式都是各学科简单拼盘,设问的学科界限十分鲜明。“土尔扈特题”的六个设问中,第(1)、(3)问和第(2)、(4)问以及第(5)、(6)问分别考查地理、历史和政治学科知识,而且地理、历史和政治的学科分值分布比较均衡,可谓“三分天下各其一”。这就要求我们备考复习时对于政史地三科的复习不可厚此薄彼。

二、复习备考启示

第一,将基础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真正做到“回归课本”。

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实现学科内综合的前提。基础知识是思考、理解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近年来,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回答高考题时表现出“就事论事”的倾向,缺乏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加强基础知识复习,培养基本学科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广大师生必须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将基础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真正做到“回归课本”。另外,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对于历史学科尤为重要,要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由于知识点过多、过散而影响整体把握。

第二,立足学科基础,科学选择和分析社会热点,将热点问题与政史地三科教学有机结合。

近年来,高考文综卷从来没有回避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考查。于是在高考之前,社会上对热点问题的炒作可谓沸沸扬扬,甚至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有的刊物甚至把近年来国际国内生活中发生的大事都作为社会热点,能列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来。到头来只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可悲下场。

笔者认为我们在备考复习时对待热点问题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要科学选择;二要综合思考。所谓科学选择要注意科学取舍,并不是一年来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都是热点。一般而言,每年“两会”上反映的社会热点、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在高考当年是周年事件的需要注意;一些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诸如人口、资源、环境、科技革命问题等长久价值的社会热点更需要重视。所谓综合思考就是将热点问题与政史地三科资源有机整合,寻找结合点、交叉点和渗透点,逐步形成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这是高三最后阶段进行热点问题复习、实现学科间资源有机整合的关键。例如“土尔扈特题”,历史学科可以联系历史上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原因、过程及对维护祖国统一的影响等;政治学科可以联系民族问题、我国的民族政策等;地理学科可以联系该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环境等。综合思考社会热点问题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宜浅不宜深,近年来高考虽对热点问题的考查渗透到政史地三个学科,但还是主要考查学科基础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找准“切入点”。即把握综合三科共同的热点、信息点,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意识。

第三,培养能力和能力考核是高考复习和高考考查的永恒目标。

在高考历史学科备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训练,以培养审题能力为突破口,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笔者认为,答好历史试题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掌握扎实的各学科基础主干知识,具备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解答试题的方法和技巧。本题对于学生解读信息、辨别比较、综合评价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精心审题是解答试题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建立正确的联系,是准确迁移和重组知识的前提。审题时要明确问题范围、考核重点、设问角度等,形成解题思路。逐问作答才能增强答案的针对性,防止所答非所问和似是而非的现象。由此可见,我们的备考复习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高考命题就是为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这是备考和应考永恒不变的话题,两者并行不悖。

第四,强化思维能力训练,逐步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

练习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是调控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熟能生巧”,只有熟练,才能谈得上技巧。高考有多种能力要求,其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建议采取如下训练方法:1.针对社会现实,确定主题进行综合认识、多角度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注意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针对性;2.往年的高考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素材,可以多研究这些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3.选取一些平时做过的好的练习题,多进行一些思维方面的研究。训练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逐步培养审题能力;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性;注意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注意纠错防偏,提升理性认识;注意讲求科学方法和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三科回归祖国热点问题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之花
三科微生物复合菌剂707新疆棉花施用效果试验
探究集合中的热点问题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复习策略探究
以科技为帆 创行业品牌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