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的作业

2008-10-23 07:24陈庆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史家陈老师汉字

陈庆红

一次给五年级上完书法课后,小Y同学趴在桌上写了一张纸条交给我,上面写着:“中国汉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它,并为纯洁它做出贡献。请把这段话翻译成象形文字,周一交至五(5)班小Y同学处。”

我问她这句话是谁说的,她自豪地对我说:“是我说的。我们在做关于汉字的研究,您一定要帮我翻译出来。”

“是吗?我真高兴你和我一样这么喜欢汉字!不过,为什么一定要翻译成象形文字呢?”我故意反问她。

“因为象形文字好玩儿。您一定要帮我,周一交给我。”她挺认真又不失天真地说。

我逗她说:“哟,平时都是老师给学生留作业,这次是学生给老师留作业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研究的成果一定要让我看一看。”

她也故意一本正经地拿出老师腔调,再一次提醒我说:“周一一定要完成啊。”

面对学生给我留的这份作业,我感到异常兴奋。作为书法教师,发现自己的学生对汉字如此感兴趣,我真如找到了知音一般;另外,我觉得她这么做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所以,我决定我好好完成特殊“教师”留给我的特殊“作业”。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份比较准确、全面的资料,我查阅了四五本相关的专业书籍,花费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逐个地把象形字一一画出来,再把如何理解这些古文字的形态详细地记录下来,遇到不同版本的解释,我还要权衡意义,选择更为准确的内容作为答案,最终比较顺利地按时完成了这份“作业”。

事隔一个月后的一个课间,小Y同学递给我一本自制的册子,题目叫做《有趣的汉字》。册子的封面是用我都叫不上名字的各式彩笔进行的装饰,册子里面的内容主要则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分为破译密码、汉字的来历、字谜、歇后语和网络语言几部分。扉页上还挺正式地写上了总编辑、美术编辑及资料编辑的名字。

看着孩子们合作完成的略显稚嫩的小册子,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通过这本小册子,我看到了语文老师引领学生对汉字进行研究的心路过程和结果,看到了我将文字学内容引入书法教学的改革成效,看到了校园文化走廊对孩子们的熏陶,看到了孩子们从心里对汉字的喜爱,更看到了史家小学的孩子们对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探索。

于是,我当天就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教育叙事,并将小册子一页一页照下来,一并发到网上,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孩子们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分享我心中的快乐。

让我深感意外的是,没过几天,我在学校网站上看到一篇题为《“颠倒”之中见水平》的文章,是小Y同学的妈妈发上去的。文中这样写道:

有谁听说过学生给老师留作业?又有谁见过,老师居然花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认认真真地把学生留的作业按时完成了?

这颠倒了事理的事,硬是在史家小学发生了!具体地说是在我女儿和书法陈老师之间发生了。一开始听女儿说起这事,我们一直责怪女儿不懂事,更担心陈老师不高兴。今天读了陈老师发表在网上的《有感于学生给我留作业》,才知道陈老师对此事不仅没有一丁点愠恼之意,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欣慰、高兴之情!我们终于释然了,继而感动了,跟着有感、有思了——

学生为什么敢给老师留作业?一是说明五(5)班的语文教学,特别是探究性学习方式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冲动。二是说明陈老师把文字学内容引入书法教学有了可喜的成果,五年级小学生就有了探究文字的兴趣和基础。三是说明陈老师的师德堪为典范。归结起来,说明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大有成效。您想,如果没有和谐的教学氛围,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事儿可能发生吗?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口气把这篇文章读了好几遍。

惊喜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进一步体会到:对于一种用文字表述的教育理念来说,它原本是一个外在的显性概念,要想被教师理解、接受,并对教师实际的教育行为产生影响,必须通过学习、理解、实践、取得实效、最终认同这样一个过程,将其转化为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才能使教育教学有实质性的改变、创新和突破。

我为家长对“和谐教育”理念的真切领悟而感叹。其实,作为家长来说,他们感受“和谐教育”的渠道除了文字表述之外,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来体会的。史家小学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创造出了史家小学独特的学校文化。作为史家小学的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才能真正贯彻和落实“和谐教育”的理念,真正成为一名“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交给我们的教师” 。□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史家陈老师汉字
身边雷锋
“《明英宗实录》诽谤景帝说”考释——兼论明代史家史权意识的复苏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
“全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