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重视作文,有效积累

2008-11-04 02:54赵昕怡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9期
关键词:范文考点诗句

赵昕怡

语文中考我获得了115分的好成绩(我省中考语文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过后,我静下心来想一想,语文之所以获得高分,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基础知识,二是在写作上下功夫。在这里,我就以上两个方面和大家谈一谈我的体会。

首先,要扣紧课本,夯实基础。在语文中考中,基础知识是一个重头戏。“积沙成塔,聚腋成裘”,这句话用在语文知识的积累上应该是最恰当的。语文知识的特点是零散、随意性大,因此,要靠在短时间内集中复习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很困难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我认为方法只有一个:扣紧课本,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语文的基础知识,如拼音、字形、病句、诗句的默写等,都是我们日常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平时一定要常背常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积累。例如诗句中的一些易错字,如“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箫”(不要写成“萧”)、“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尽”(不要写成“进”)等,一定要理解意思,不能死记硬背。每隔一段时间,就回过头来将以往复习过的基础知识重新复习一遍。其实语文中考万变不离其宗。许多考点就是课本上的知识,有的有点儿变化,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些考点仍是从课文中的知识点中衍化而来的,所以复习时必须牢牢地抓住课本,重视基础知识,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很多同学看起来很用功,每次复习时,翻一翻课本,画得红红蓝蓝的,写得密密麻麻的,好像都没问题了;等到真正“上战场”时,才发觉许多东西掌握得不是很准确。这样就很危险了。我们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啃一遍课本,每一个边边角角都留意到,毕竟课本是我们的第一复习资料。

其次,要重视作文,博采众长、有效积累。在初三短短的一年中,强调靠“写”来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实在不合实际。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效果,我认为还得依靠阅读。我的原则是:不管有多忙多累,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书,有意识地去背诵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好句子,这样在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画龙点睛。例如,当我们读到席慕蓉的诗句“遂翻开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时,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当遇到以“时间”或“青春”为话题的作文时,就能够派上用场。

初三的时间有限,不能阅读大量的书刊报纸,而年龄小又束缚了我们的个人阅历,所以我另寻佳径,从范文中汲取养料。范文是文章典范,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合理运用材料的方法;同时可以学习它的观点、语言、技巧,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下面是我写以“秋天”为话题的作文开头的句子:“秋风吹打着我单薄的衣裳,我不禁打了个冷战,心中冷冷的……”后来,当翻看中考满分作文时,我发现了同一内容的作文开头:“秋风,凉了。”读后我眼前一亮,非常欣赏该生的文笔。只寥寥四个字就传达出秋天给人萧索凄清的感觉,比长篇大论的描写更能打动人。文字只要能够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就越简单越好,而不必生硬地添加过多的形容词。所以在语言的锤炼上我们必须学会精简和取舍,你多啰嗦一句话,就失去了说一句有意义的话的机会;你多添一个赘字,就失去了选用一个妙字的机会。

语文是一个慢效用的学科,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学好的。我们要严防懈怠,辛勤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多的人总能有较多的收获。这就好比守株有时可能碰上一只撞树的兔子,但绝对比不上主动出击的猎人。

(指导教师 杨会芳)

猜你喜欢
范文考点诗句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春色几许(简谱)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集合考点例祈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学滑板的启示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