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发展教师到教师发展学校

2008-11-18 08:38张玉坤
金山 2008年10期
关键词:学校工作发展

他们“情智教育”的实践、“关怀教育”的办学理念、“情智并重,突出主体,强调建构,综合培养”的教学风格和“问题——研究——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全市乃至全省的中小学和师范语文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几年前,我们镇江中学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诸如师资流失,资金匮乏,生源不足,拆迁、基建和两校合并等,但我们始终把师资建设、内部管理和提高质量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而把师资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学校发展教师。

解决教育的问题,究其根源,都必将归结到教师问题。而教师问题的关键在其专业成长和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没有学生的茁壮成长;没有教师的有效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但由于编制的规定,学校往往显得人手偏紧,总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还有的老师年复一年地教高三,教师就缺少了学习、研究的机会;或许由于学校经费的不足,校长常常无法安排教师学历进修或外出交流;高考的压力,使得大部分骨干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加,有的教师甚至是日夜疲于奔命,休息得不到保证,又遑论学习提高和工作的幸福感呢?以上现象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当前一些学校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的。那么,校长和学校应该干什么?关怀教师,发展教师,让他们在忙碌中得到快乐,在焦虑中产生期盼,在付出后得到回报,在辛苦中享受到成功。

不断改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我常对教师讲:“吃苦而不吃亏,辛苦但心不苦。”这几年,我们老校改造投入1.1个亿,但学校还是把改善待遇和工作条件放在了首位,仅为教学服务、用于购买校车、安装空调、配备手提电脑和多媒体设备、建设校园网等的资金投入就高达880万元,2003年11月份,我们重新制订了《教职工奖金发放办法》和《教职工教科研奖励条例》,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师的生活待遇。工作待遇的提高和工作条件的改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工作的含金量。

优化师资结构和鼓励学习进修。这几年,我校师资变化最大。从2003年的160人发展到2008年260人,其中新聘37人,调入与引进35人,四中合并64人,计136人,而调离、辞职与解聘的有35人,净增长101人。在这大进大出的过程中,师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级教师从5年前的18位增至目前的99位,翻了5倍多;中高级教师之比从不到60%上升到目前的80%;教育硕士和研究生从5年前的5位,增至今年的30位,增长了5倍,今年暑假又有12位青年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在物质条件改善的的情况下,学习、进修成了教师发展的第一需要。近几年来,我们很重视人的智力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实施了“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青年教师123速成计划”。目前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已达55人,近3年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和市级以上评优课中获一等奖者达30人次。外出学习、观摩和赛课等,更是不计其数。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现在28—35岁的青年教师担当了学校教书育人的主力军。

改革管理模式与提升育人水平。机制约束人,机制改变人,好的机制更能提升人。我校建立了“一个脊梁,两个翅膀”的教育管理模式。“一个脊梁”就是年级部管理,“两个翅膀”就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团队,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团队。有了这三者的整体联动,才有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我校积极推行管理重心下移,把学校的教师队伍一分为三,每位教师都把年级当作自己的学校,都把年级部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去经营,每一个人都有了高度的认同感和亲切的归属感。我们实行了“捆绑式成长导师制”,改变了一个班主任包办一个班级的做法,而是要求这个班的每位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捆绑在一起,共同承担教书育人的任务,从一个人单兵作战,到数人一齐上阵,大大提高了管理和教育的效益,也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整体水平。我校还积极实行“备课组教学质量全程负责制”,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核心作用和备课组群体研究的巨大效能。领导和专家多次到我校观摩和参与我校学科组的业务活动并给予了较高评价。这“一个脊梁,两个翅膀”的管理模式,本质上强调的就是合作,在合作中教师明白:“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教师群体,一旦形成团队精神,就会产生很强的凝聚力,迸发出内动力。

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怡人的工作环境。环境育人,风气育人。我始终在思考:一个学校的思想灵魂是什么;一个学校应该提倡什么,摒弃什么;学校的所有成员在想什么,应该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好;大家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追求又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实现。因此,我提出并一直践行着“关怀教育”的理念,这是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成了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以“关怀”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我们学校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良好的工作氛围上。没有了为人上的拉拉扯扯,建立起了公正平等的团结互助之风;没有了工作上的恶性竞争,建立起了共同向上的良性合作之风;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中互相帮助,文人不相轻,谋事不谋人。所以,我们形成的是平等文化、合作文化和民主文化,让大家的心理更健康,思想更纯正,人与人之间更和谐。连续三年高考三级跳的佳绩,就是在和谐中产生的。

在学校管理中,我的任务主要在于设法为教师的才智发挥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或消除教师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实践证明,满足人的需要是激励机制的核心,校长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机会來满足他们个人发展的需要。教师把自身的发展作为第一需要,而我则是把“发展教师”作为首要工作。用共同的核心价值武装人,用科学的制度改变人,用学习进修提升人,用优秀的文化感染人,用心灵的关怀温暖人。

二、教师发展学校。

学校发展了教师,反过来,教师就能推动学校发展。问题是,校长有没有发现教师的作用,学校有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可能在我们的管理中,往往夸大了校长个人的作用,长期习惯于我决策你执行,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其实,教师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他们会推动你去思考,叫你怎样领导得更好。我想,这就初步进入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层面了。

要形成高度一致的目的性。一个群体应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一个学校应该有一致的目标追求。我们学校有五年、八年、十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前五年,走出低谷,甩掉落后的帽子。2003—2004年,我们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奋力赶跑”为目标;2004—2006年,我们提出“全面改革,全力以赴,全面提高”的目标;2006—2008年,我们则提出“全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内涵”的奋斗目标。从全面整顿秩序,到全面内部改革,再到全面提升内涵,五年走了三大步。在正确的目标引领下,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成功。今后的五年,我们有信心把镇中办成我市最好之一的高中,实现我们“复兴镇中”的梦想。

要不断激发教职工的信心和活力。工作的压力使教师容易倦怠,单调的生活使教师缺乏活力。所以我们除了有高远目标的引领,还要不断寻找办学过程中的亮点、兴奋点,用工作和生活中的新的元素去激发他们。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改善,人有我有,使教师克服了自卑感;老校改造中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镇中人心中产生了自豪感;两校合并,在一度慌乱中恢复了镇定,我们实现了1+1大于2的理想境界,全体师生树立了做大做强的自信心;以年级部为轴心的内部管理改革的全面推进并获得成功,使大家鼓起了“新一轮改革,新一轮发展”的勇气;而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高考成绩的三年突破,更使大家内心荡漾着成就感和幸福感。几年来镇中的进步和发展,靠的就是这股刚从低谷中挣脱出来的奔突之气,靠的就是“爱拼才会赢”的昂扬之气。这股气来源于新的元素,这股气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量。

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创造性。有目标,有士气,就有了主动性,产生了创造的灵感和创造的冲动,要始终相信,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真理往往来自于群众。最近两年,我们明显感到,很多教师胸中涌动着一股股的激情,他们有很多话要说,他们有很多很多事想做。我们似乎迎来了一个个体冲动、集体创造的时期。这里仅举几例:新课改方案对课程开设要求很高,有些时候,往往忽视了所谓次要课程的开设,有教师提出能否把“德育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起来,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寒暑假工程结合起来”,我们采纳了这一建议,这样既经济又高效,一箭数雕。按惯例,我们每年开学讲工作计划,每学期结束校长作工作总结,有教师提出,能否把开学校长一人讲学校工作计划,变成中层讲处室计划,年级部讲管理计划,教研组长讲学科建设计划;能否把学校的学期总结,改成颁奖大会或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评选呢?2008年初,即去年的学期最后一天,我们就举行了“镇中十大新闻评选和2007年感动镇中人物颁奖大会”,场面之隆重,气氛之热烈,内容之精彩,事迹之感人,出乎意料,又深受教育。

我当了五年多校长,走过了三个阶段,犹如跑步,开始时,我领着大家跑;接着我和大家一起跑,享受到共同拼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再后来,感觉大家推着我跑,激励着我带好头,走向成功!

链接:张玉坤,现任镇江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省特级教师,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心副主任,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张玉坤教学上是行家里手,在教科研方面也是个成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1997年以来,他先后在省级各类报刊发表研究文章50多篇,范围涉及中师、大专、中学、小学等。近兩年来发表的论文更多着眼于“素质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等前瞻性思考。出版论著《小学百科趣味词典》,主持多项十五、十一五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

2003年1月张玉坤调任江苏省镇江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作为一校之长,他以校为家,该校以一个亿的投资,扩地60亩,新建校舍4.5万平方米。他带领校长室一班人努力工作,励精图治,顺利实现江苏省四星高中的转评工作,2004年7月又强强联合,完成了原四中高中部与镇中两校的整合。在他的积极带领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2007年初,学校校园改扩建一期工程顺利完成。

张玉坤视学校的教学质量为生命,带领校长室一班人坚持走素质教育发展之路,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经过努力,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达线率名列镇江市前茅,其中2006年比2005年高考一次性(本二以上)达线人数增长49.5%;2007年本二以上上线总数548人(含体育艺术类),其中本一达线人数比上年增长70.07%,本二以上达线人数比上年增长41.57%,增幅均居全市第一;2008年高考又获大面积丰收。

走内涵发展之路,科研强校之路,是张玉坤始终不变的办学信念。他们“情智教育”的实践、“关怀教育”的办学理念、“情智并重,突出主体,强调建构,综合培养”的教学风格和“问题——研究——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全市乃至全省的中小学和师范语文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猜你喜欢
学校工作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工作,爽飞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选工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