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动荡之并购良机

2008-12-01 10:08
资本市场 2008年11期
关键词:金融

九月中旬,正当市场似乎显现出回暖迹象之时,华尔街又接连传来噩耗并触发新一轮金融危机。曾为美国第三大、第四大投资银行的美林证券和雷曼兄弟相继陨落—前者被美国银行低价收购,后者则提交破产申请并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宗破产案;大摩及高盛则被迫转型银行控股公司;全美最大保险公司AIG也濒临破产进而被国有化。随后,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表示此次金融危机是“其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其对金融危机“百年一遇”的形容更为全球金融市场增添悲观气氛。全球股市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陷入“严重低迷”时期。

危机蔓延

伴随华尔街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蔓延,近来被经济学家及投资者经常引用并寄予希望的“经济脱钩”理论正在经受严峻考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更新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迄今较好地应对了金融动荡,但随着危机的延长、外部融资环境趋紧以及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而作为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虽然国内消费强劲、经济增长态势没有改变,但源于美国消费疲软所导致的中国出口增长放缓,已引发投资者担忧。而亚洲及中国股市的全线沉沦,以及中国各大金融机构持有雷曼及“两房”按揭信贷证券化金融产品状况的陆续披露,美国的信贷危机在事实上已对中国金融业产生冲击。

对中国贸易、金融的双重影响令许多人对“脱钩”理论表示质疑。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日前表示新兴市场国家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已无法置身事外,主要新兴市场股市的下跌幅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并尚未有明确见底迹象。奥迈企业顾问(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Stewart Winspear则认为:“我们正在看到真实的冲击,而且将看到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持续性放缓对于这里在经济上的冲击。”

在金融危机已波及全球市场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于近日推出“两降一免”的货币财政组合拳,以期防止经济下滑。但有专家表示,这些措施仅仅是稳定市场信心,并不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投资者依然对趋势下行的宏观基本面表示担忧。

并购良机

中国的“危机”二字运用得好,可以理解为“危险中的机会”。当全球金融格局发生剧变的同时,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是进行并购的良好时机。原因有三:

一是国外金融资产价格大幅缩水,从而大大降低并购成本。有经济学家表示,尽管美国经济面临系列难题,但从投资角度考虑已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和吸引力。这特别体现在金融领域。中国企业可反向操作,借此以较低成本进入美国华尔街,从而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二是中国企业目前资金依然充足。尽管新兴市场国家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但总的来说,所持美国信贷资产的比例相比自身总资产和净资产来说较低,账面上会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影响其实际利润。中国目前如中行、工行、建行所持雷曼兄弟相关资产分别占其总资产额的万分之一,依然有足够的现金流抵御金融危机。

此外,IPO市场异常惨淡。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股市低迷,观望气氛极其浓厚。汤姆森-路透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亚洲股市创出自2001年以来最低的第三季成交量,有多达63宗IPO搁置或取消,充分反映出人们对于黯淡经济前景的担忧。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陶匡淳即表示:“我们近期看到一些失败的或延迟的IPO正在找寻其他资本来源。”宝维斯律师事务所香港办事处公司法律事务部合伙人朗杰则强调了外国私募股权在这个领域的影响:投资人,特别是外国私募投资者都需要并想要退出。如果IPO行不通,他们将着眼于其他机会,包括以并购方式。

用友软件集团业务发展部的总监吴强也表示,现在是恰当的并购整合时机。从大环境来说,这是国际化竞争的结果,且全球经济放缓趋势带来资产价格的降低;此外,领先者需求更大的发展,小的市场玩家则寻求价值认可和资产保护。在谈到有哪些领域引领整合时,他认为主要是相对成熟的行业或市场领域,如资源、制造业和服务业等。

并购整合会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品牌集中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但也存在挑战如业务及人员整合的难度,这尤其体现在跨境收购中。

在谈到中国企业是否已充分具备进行海外并购的条件时,美国青锋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Chip Chaikin表示,中国企业目前尚缺乏管理人才和全球化运作能力,对法律及其他风险缺少充分认知,此外还有文化方面的障碍。他认为国际性的私募股权基金能够为跨境并购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也认为:中国企业在金融领域实施大规模跨国并购方面仍属于新手,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企业对金融衍生品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了解都还远远不够,判断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意识相对欠缺。

中投公司投资百仕通及中国平安“抄底”富通集团即是最好的警示和例证。以百仕通集团10月9日8.71美元的收盘价计算,中投公司30亿美元的投资已浮亏70%。而受雷曼破产拖累,大幅下挫的富通股票也已使平安账面浮亏惊人:相比平安投资富通集团19.05欧元的成本价,截至10月3日,富通集团的股价已跌去70%。平安集团在10月6日发布公告称将对之前投向富通集团股票的总投资成本按审慎原则在200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进行减值准备,并终止其进一步的海外拓展计划。

可以看出,现阶段虽被认为是良好的收购时机,但却不能操之过急、盲目出手。仅仅因为价格便宜,还不足以构成投资的理由,充分识别并防范各种风险才是关键。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与教训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只看到机会,而忽略了应有的警惕和风险防范意识,盲目购买海外资产的企业则有可能成为最后的接盘者和牺牲者。

猜你喜欢
金融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金融创新,金融工程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从“新金融秩序”看互联网金融
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