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优化

2008-12-15 05:07雷立钧
北方经济 2008年22期
关键词:资源型政策性投融资

张 丹 雷立钧

摘要:资源型地区合理的金融结构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促进资金合理流向。本文分析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金融功能的充分发挥是资源型地区金融结构优化的判定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构建了金融结构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金融结构优化的对策与建议:一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二是发展和完善政策性金融,三是发展和完善能源、矿产期货市场。

关键词:资源型地区金融结构经济发展

一、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对金融结构的要求

中国的经济目前仍处于转型期,对于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经济的高速运转很大程度依赖于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消耗。因此,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战略性地位。现阶段,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较快,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阻碍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因素:一是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赖于资源的消耗,是粗放型的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资源消耗量大,技术含量低;二是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型产业,造成当地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失衡;三是在资源型产业内部,主要是一些粗加工产业,产业链较短,且具有同质性,并未形成竞争优势。从长远来看,由于能源和矿产资源稀缺而不可再生,如果对资源过度开发而造成资源枯竭,则意味着当地经济发展停滞。因此,资源型地区的产业升级、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以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地区怎样才能技术创新?熊彼特(1912)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强调,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良好的银行应该通过甄别并提供各资金给那些最具有新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以促进科技创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生产中的“资本积累”可以直接使技术进步内生化,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进一步刺激投资,带动新一轮的增长,经济体系中出现了良性循环,从而使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可见,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和“资本积累”来实现,“银行信贷”即投融资,“资本积累”即社会储蓄。因此,资源型地区的长期稳定增长,要依靠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要依靠金融发展。

“处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中的最优金融结构应当是:金融体系中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与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实体经济的产业、产品、技术结构和企业的特性相匹配;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实体经济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变迁,该经济体的最优金融结构也会内生的相应演变”(林毅夫,2006)。资源型地区的经济目前正处于产业升级、产业转型阶段,因此,资源型地区合理的金融结构应该是提供资金支持以实现经济向高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化。

二、资源型地区金融结构优化的判定标准

(一)投融资功能

金融体系通过动员储蓄,使储蓄向投资转化,最后把资金有效的配置到生产部门,推动经济的增长。资源型地区的投资项目一般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建设期较长、风险高的特点。而金融体系可以减少流动性风险,把资金投入到资金需求量大、期限较长的项目中;金融体系可以搜集、处理关于项目和企业的信息,从而把资金投入到最有价值的项目中;金融体系可以分散并规避风险,从而可以把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中。

金融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它们在金融体系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是互补关系,并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使金融功能更有效率地发挥。艾伦和盖尔研究了银行和市场各自的优势,他们认为金融中介能通过提供更有效的跨期风险分担,而金融市场具有更强的跨部门风险分担能力;金融中介适于为技术相对成熟、不确定性低、投资者对投资决策的看法相对一致的项目提供融资,具有节约信息成本的优势;而金融市场在投资的不确定性高、对投资项目存在重要的看法差异、并且信息成本较低的环境中具有相对优势。资源型地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相对成熟、不确定性低,所以投资者对投资决策的看法相对一致,银行信贷为资源型地区提供了巨额的、期限长、风险高的开发资金,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现在,资源型地区急需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不同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存在重要的看法差异,且投资的不确定性高,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并把资金有效地配置到有前景的生产中。但是,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有“门槛效应”的,政府的补贴有利于跨越这道门槛,使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所以,资源型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和市场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有利于金融投融资功能效率的提高。

(二)宏观引导功能

银行和市场都可以为资源型地区配置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但是银行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在为投资项目配置资金时,是以成本——收益来考虑的,而不会只考虑社会利益。金融市场虽然是最有效配置资源的方式,但是,发展初期的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全,可能造成资金的扭曲配置。因此,政府宏观、战略性的介入资源的配置,发挥金融的宏观引导功能是有现实意义的,对于资源型地区尤其如此。本文定义的宏观引导功能是,金融体系在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时,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有利于使地区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统一的金融功能。本文把体现宏观引导功能的金融称作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介入资源配置的体现,发挥该功能的机构可以是政府、中央银行,也可以是政策性银行。

现在,对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产业发展较快,是具有高回报的产业,因此巨额的资金不断流入。但是,如果资金流向生产效率低、消耗大的项目,则不利于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也是对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造成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因此,金融的宏观引导功能是非常必要的。金融的宏观引导功能应该引导资金流向具有技术创新的行业与企业,同时技术创新不仅应该体现高生产效率,还应该体现在节能和环保这些提高人民福利水平的创新上。因此,金融的宏观引导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那些高生产效率、关乎民生但被忽略的产业,限制或引导资金少流向消耗大、不环保、科技含量低的产业,以使地区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统一。

三、资源型地区金融结构优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资源型地区金融结构优化指标体系,是通过量化金融功能来衡量资源型地区的金融结构是否合理。本文把每种指标都分为功能指标和效率指标。金融效率是金融功能的深层次体现,如果金融资源没有得到最优的配置,则会在金融功能发挥的同时,伴随着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投融资成本的高昂和金融风险的积聚。同时,按照上文对资源型地区金融结构分析的逻辑顺序,把考察指标分为金融综合指标、投融资指标和宏观引导指标。

(一)金融综合指标

金融综合指标用来反映资源型地区金融发展总体

状况。功能指标用来反映资源型地区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用金融深化率(M2/GDP)来衡量经济货币化程度。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相关率((所有货币类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和贷款+证券类金融资产+保费收入+衍生金融资产)/GDP)来衡量金融上层和经济基础的相对规模。经济金融化比率(技术加权金融资产总额/GDP),是对金融相关率的修正,即对于技术含量高的金融资产给与相对较高的权重。

效率指标用来反映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演进。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否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向以非银行为主转变;金融市场的发展则从金融工具和融资角度进行了衡量。

(二)投融资指标

投融资指标用来反映金融是否有效发挥了对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包括投融资综合指标、金融机构指标和金融市场指标。

投融资综合指标的功能指标用来反映资源型地区的投融资潜力,用储蓄总额/收入、投资总额,储蓄总额来衡量,效率指标则用来反映投融资效果,用收入增长额/同时期投资总额来衡量。金融机构指标的功能指标用来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信贷规模,行业集中度以及经营效率,效率指标则用来反映银行信贷对微观企业融资的总体贡献以及银行信贷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贡献。金融市场指标的功能指标用来反映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相对规模和能源、矿产期货相对规模;效率指标则用来反映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对微观企业融资的总体贡献以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贡献。

(三)宏观引导指标

宏观引导指标是针对政策性金融的指标,是反映政策性金融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是否使地区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统一的指标。功能指标用来反映政策性金融在资源型地区的资产、信贷相对规模以及信贷的行业和区域分布。效率指标则用来反映政策性金融的效果,除了政策性金融对微观企业融资贡献可以量化外,其他指标都难以量化,但却是关系到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

四、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结构优化的对策

(一)深化金融体系改革

1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多样化。资源型地区非金融机构的融资中银行贷款占很大比例,银行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在收集、处理信息和企业控制方面比市场具有优势。但是债权主要集中于银行系统,风险过于集中,不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银行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关系,可能使银行只追求稳定收益,对于新兴产业的投资不敏感,不利于资源型地区的技术创新。同时资源型地区的金融工具相对单一,没能很好地调动社会闲散资金。因此,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多样化创造条件可以使资源型地区的金融效率得到提高。金融机构的多样化有利于市场竞争,可以为投融资双方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的多样化,有利于分散风险,促进企业创新,例如以一家金融机构牵头,若干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银团贷款就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金融机构的多样化,有利于金融机构之间合作的探索,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聚合力。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以及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融合则可以更广泛的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同时满足了不同投资者对于风险、收益、流动性的不同需求。

2加强信息披露,深化金融市场改革。资源型地区的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大、期限长、风险高,仅仅依靠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当贷款需要偿还时,可能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造成企业经营困难。金融市场在投资高不确定性、高风险、高收益的新技术项目上有优势,把富余资金投入到有前景的产业、有发展的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股票、债券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融入所需要的资金。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可能会造成金融资源的扭曲配置。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以优化资源型地区的资源配置。

(二)发展和完善政策性金融

政策性金融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说意义重大。政策性金融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目的是为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相统一。政策性金融的信贷支持方式可以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方式就是通过“信贷配给”给信贷缺口的产业和关乎整个社会福利的产业直接给与信贷支持。对于资源型地区合理的资金需求,当商业银行和市场难以满足时,政策性金融发挥其逆向选择的功能,以相对较低利率贷款给资金需求方,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间接方式是依附于直接方式的,起信号和窗口作用,是国家政策意图的信号。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无形中会给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传递了一种信息,使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免费搭便车”,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资金需求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当政策性金融宏观引导功能完成时就会退出该领域,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

(三)发展和完善能源、矿产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不是投融资市场,但是,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说是引导资金流向和资源有效配置的信号。现在全球资源紧缺,要把资源置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期货市场的深化改革有利于掌握价格的主导权,面对资源价格的大幅波动不会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期货市场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是紧密相连的,资源的价格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信号,可以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含量高、生产率高的产业链高端产业,有利于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猜你喜欢
资源型政策性投融资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网络批注式阅读在Internet资源型学习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