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跨越千载的伊斯兰文化景观

2009-01-05 10:01黄培昭
世界知识 2009年24期
关键词:麦加甲流迪拜

黄培昭

独特地展示着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秉性人群之间的文明形象和修养程度……

身在麦加,心系迪拜

11月26日(伊斯兰希吉拉历12月9日),2009年度的朝觐活动进入第二天。这一天,大雨突袭沙特圣城麦加以及西部的吉达、拉比格等地区,在不足两个时辰内,吉达降雨量达到75,毫米,超过沙特全国年平均降雨量的2/3强。这在沙特是十分罕见的。沙特终年少雨,多数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破旧落后,麦加和吉达两地的许多街道都被积水淹没,一些旧楼和危房被雨水浸塌。事后沙特官方统计,这场大雨共造成105人死亡,多人受伤。

骤然而至的降雨无疑给虔诚的朝觐者带来了诸多不便,被淋成落汤鸡一样的人们纷纷四散避雨,一片狼藉。然而,接踵而至的,还有迪拜债务危机的消息在人们内心形成的恐惧和打击。这一天,埃及小伙子阿卜杜·哈米德显得心神不宁,虽然置身于朝觐的人山人海中,但他就是进入不了角色,站在心仪神往了29年的阿拉法特山上,他居然集中不了精力。前一天,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消息:阿联酋迪拜酋长国宣布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公司,并把“迪拜世界”公司的债务偿还暂停六个月。

阿卜杜·哈米德在迪拜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打工,虽然工作称不上多么体面,只是一个小小的保安,但对来自埃及乡下的他来说,这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营生了,每月拿的钱比他在开罗一个市政部门当公务员的亲戚还要多。亲戚是读过书的人,还获得了硕士学位,是靠真本事进的政府机关,而自己文化水平很低,托熟人关系两年前来到迪拜打工,但之后,哈米德发现这里的薪水居然比亲戚强多了,这让哈米德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心生欣慰,他发誓要好好干,多挣些钱。然而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哈米德所在酒店的入住率明显下跌,酒店给他开的钱也少多了,老板放话说,如果危机加剧,就不得不裁员减人了。哈米德清楚,裁人,保安很可能会成为第一批下岗人员。而现在,“迪拜世界”公司是重组并推迟还债,说明那里出了问题,酒店会不会也受到波及呢?

阿卜杜·哈米德知道,“迪拜世界”公司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简直到了“如雷贯耳”的程度。迪拜许多称得上“世界第一”的巨无霸型建筑,都是出自“迪拜世界”公司的“杰作”。现在,据说“迪拜世界”公司欠的债务近达600亿美元,而整个迪拜政府的欠债也只有800亿美元。阿卜杜·哈米德心里琢磨,这是不是像新闻分析的那样“意味着迪拜奢华梦的破灭”、“迪拜从此成为鬼城,而一蹶不振了呢?”如果是那样的话,自己不被炒鱿鱼才怪呢!

在接下来的两天,阿卜杜·哈米德牵挂着迪拜,他觉得自己像被魔鬼摄去了魂魄一样,不再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了:在这样神圣凝重、庄严肃穆的地方,怎样能够想一些人间烟火和生活琐事呢?而且,这是他第一次来朝觐,是在积攒了多年的积蓄,并在多次提出申请和要求之后,才终于得到他所供职酒店的恩准而得以成行的。

跨越千载,隆重盛典

朝觐是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也叫五大功课,五大义务)之一。根据伊斯兰教圣典《古兰经》的规定,凡是身体状况允许、具备经济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必须至少赴麦加朝觐一次。朝觐为正朝和副朝。正朝是指伊斯兰希吉拉历每年12月8日至12日(期间正值宰牲节)在沙特圣城麦加举行的世界性穆斯林朝觐仪式,正朝也叫“大朝觐”,数百万穆斯林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宗教仪式,朝觐过的男穆斯林被教民们尊称为“哈吉”,女性叫“哈杰”。副朝也叫“小朝觐”,是指除正朝以外的其他日子前往麦加进行的朝圣活动,朝觐后没有尊称。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力争能在每年的宰牲节期间去麦加朝觐。

朝觐是所有穆斯林一生梦寐以求再神圣不过的愿望。之所以选择在麦加做大朝觐,原因在于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全球穆斯林视为“第一圣地”。大朝有着详细的程序规定,每个穆斯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由于笔者不是穆斯林,虽然数次访问沙特,却不能进行朝觐,只好远远地观看其壮观情景。大朝的程序主要包括八个步骤:

一是受圣戒,穿朝服。进入麦加禁地前,朝觐者必须在其外围的五大关口受戒,心中呼求真主佑助,默祝朝觐成功,然后沐浴更衣,进行大小净,男子更换戒衣,上身、下身各披一块未经缝制的白布,女子可穿平时的衣服,但不得化妆,不得裸足等。

二是拜禁寺,吻玄石。完成受戒仪式后,朝觐者怀着敬穆之心来到麦加,入城后,径去麦子加大清真寺(禁寺),拜谒天房并盛赞真主,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还可以上前亲吻“玄石”,以此表达对真主的虔诚、谦恭和顺从。

三是绕天房,转七圈。来到禁寺广场中央,围绕天房行走七圈,前三圈快步走,后四圈用正常步幅走即可,但一定要按逆时针方向行走。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身着白色的朝觐者围绕天房同时快步走,慢步走,日标、步调、方向一致,节奏、旋律、动作相同,甚至连呼吸也都一样,构成了一个雄伟、宏大的世界奇观,极像是一个游动着的巨大漩涡,穆斯林们用这个年复一年、甚至一年比一年大的旋涡,来倾诉他们坚如磐石的信仰,展示他们遵守秩序、团结守纪的精神风貌。

四是奔两山,赞圣泉。绕游天房后,朝觐者要朝拜天房的修建者、先知易卜、拉欣,然后,在相距一里之遥的萨法和麦尔卧两座小山之间来回奔走,并品尝闻名遐迩的“赞穆赞穆”泉(又译“渗渗泉”)的圣泉水,用这种方式纪念当年易卜拉欣之妻哈吉尔为寻水救子而往返奔波的义举。

五是站圣山,求宽恕。圣山指的是阿拉法特山,位于麦加东南约25公里处,朝觐者要在伊斯兰教历12月9日即宰牲节前一天在山上诵经,这是穆斯林朝觐时集体举行的一项十分隆重的宗教大典。通常,朝觐者要在头一天离开麦加,来到七公里外的米纳山谷过夜,接着在阿拉法特山停留一天。站山的目的,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曾在这里发表临终演说,同时向真主表示忏悔,祈求宽恕罪孽等。

六是捡石子,宿旷野。站山大典结束之后,朝觐者直接来到穆兹达利法,在那里捡起49枚小石子悉心保存,然后,当晚露宿于附近的旷野。

七是射魔鬼,驱邪恶。也叫“射石打鬼”。在12月lO日即宰牲节这一天进行,朝觐者必须在黎明前返回米纳山谷,在一个叫做阿格白的地点,用前一天拾到的49块小石子投击象征“魔鬼”的三根石柱,以驱魔避灾,迎来清气。射石又称“大射礼”,是整个朝觐的高潮。射石每天进行一次,接连进行三天,以此表达人类不受魔鬼和邪恶诱惑,固守信仰的决心。

八是宰牛羊、献祭品。击石三天后,朝觐者就可以“打鬼归来”,开始屠宰牛羊献祭,进入宰牲节。至此,受戒状态基本结束,朝觐的穆斯林次日再巡游

天房七圈,这被称为“辞朝”,表示依依不舍之意,之后,全部的朝觐功课便大功告成,自己终于变成了“哈吉”,或者“哈杰”。

措施得当,万无一失

每年的朝觐对沙特政府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今年,由于全球甲流形势严峻,朝觐的人数又多,有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万人到麦加朝觐,所以会不会造成多人感染甲流,成为人们的担心。西方媒体甚至预测说,如此密集和庞大的人群几乎身体挨着身体地相互接触,彼此传染疾病是不可避免的,甲流自然也在其中。不过,从实际效果看,由于沙特政府措施得当,朝觐并没有出现任何闪失。

朝觐前,沙特政府宣布,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有信心和能力打赢这场在特殊时间防范甲流疫情的攻坚战。据沙特卫生部证实,正式朝觐前,有四名外国人在麦加感染甲流死亡。据悉,死者有一名来自尼日利亚的年轻人,另三人都是75岁的年迈老者,分别来自摩洛哥、苏丹和印度。

沙特卫生部的声明说,这四名死者都没有接种疫苗,他们在抵达沙特三天内相继出现感染甲流症状。卫生部说,早在一个月前,沙特就要求所有朝觐者接种疫苗,以防不测。

的确,早在朝觐开始前的一个月,沙特就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接种甲流疫苗工作的通知,并准备了1100万支疫苗,第一批接种对象是报名参加本年度麦加和麦地那的朝觐者和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公务员等,对其中的朝觐人员实施强制性接种,私营企业人员和两座圣城的居民也能获得疫苗,但不强制接种。

由于甲流疫苗还是新生事物,民众对它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副作用等普遍心存疑虑,针对这一情况,为鼓励民众积极接种疫苗,沙特卫生大臣阿卜杜拉·拉比阿率先垂范,成为沙特第一位接种甲流疫苗的人。拉比阿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带着女儿一起在现场接种疫苗,以此消除民众的疑虑。沙特卫生部的不少官员也参加了疫苗接种。沙特的官方电视台对此进行了现场直播。此外,沙特这次还采取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做法,如建议朝觐者尽量缩短朝觐的时间,尽量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朝觐,人和人之间尽量稀疏一些,提倡和鼓励明年再朝觐等。

世界卫生组织无疑是对朝觐可能诱发甲流感染和蔓延最大的担心者了,因此它要求沙特政府加强防控。其实早在今年7月下旬,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分支机构就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会议,表示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控朝觐季节甲流的流行。决议草案规定禁止12岁以下、65岁以上的人以及高血压、肾病和肝病等患者进行今年的麦加和麦地那朝觐。

11月26日的“射石”驱邪仪式,是一年一度的麦加朝觐中最危险的部分。过去,在投石的加马拉桥,屡屡发生严重踩踏事故,2006年发生的踩踏事故造成362人死亡。为此,今年沙特政府新建了一个投石平台,使朝觐者拥有了四个可以投石的平台,以此缓解过桥的朝觐者流量,保证安全。

国人朝觐,引人瞩目

作为全球伊斯兰教圣事的朝觐功课,自然也牵动着中国穆斯林的心。从1979年开始,中国恢复派出朝觐团,中国穆斯林们每年都能前往麦加进行朝觐,而且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统计数字,今年有1.27万名中国穆斯林赴沙特参加履行朝觐功课,而10年前,中国的朝觐人数还不足3000人。

这些朝觐人员来自中国的20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平均年龄约60岁,妇女占1/3强。鉴于甲流疫情正在世界蔓延,为确保安全,中国政府为所有赴沙特朝觐的穆斯林注射了疫苗。不但如此,中国政府还为朝觐工作团配备了5000人次的达菲药物和相关医疗卫生物资。与此同时,中国还派由疾病控制中心专家组成的医疗队赴沙特,从一线保障中国穆斯林在沙特的朝觐安全。国家宗教事务局今年以来也发布过多则公告,介绍沙特的防疫政策,为中国穆斯林正确对待特殊情况下的朝觐做出宏观的政策把关和具体的行动指南。

参加朝觐的1.27万中国穆斯林分批从乌鲁木齐、兰州、银川、昆明及北京等五座城市启程。他们服装统一,即男性头戴白帽,身穿黑色长袍,女性围着传统的纱巾,穿着黑色背心。同时,每一个人的衣服上都绣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作为标识。此外,这些人都按照要求,携带了一定数量治疗甲流的药品“达菲”和莲花清瘟胶囊,还购买了数百枚电子体温计、大量的一次性卫生口罩、免冼消毒液及消毒药物等。

历经千载、影响深远而广泛的朝觐,不仅是全球穆斯林的一个年度宗教活动和盛大宗教仪式,而且成为一个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精神意蕴和象征意义的文化奇观和人文盛会,展示着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秉性人群之间的文明形象和修养程度。11月25日,麦加的雨下个不停,中国穆斯林身穿白袍,手持雨伞,在麦加城中心禁寺的广场中央,围绕着天房按逆时针行走,表现出不畏风雨、勇敢直前的坚定信念和勇敢意志,充分展示了中国人应有的道德风范和文化教养。

猜你喜欢
麦加甲流迪拜
一次难忘的迪拜之旅
享受惊艳奢华梦——“随尚赫游世界”迪拜站
我在迪拜教书法
三生 荣耀迪拜行
麦加轻轨站台2.5 m绝缘层施工技术
骆驼怕甲流?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
甲流警告被提至最高级
在沙特人家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