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安全因素复合互动

2009-01-05 10:01
世界知识 2009年24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极端主义塔吉克斯坦

许 涛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将世界上177个国家按不稳定指数排序,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分别被列到第31、37和41位。

为期两天的打击恐怖主义国际会议11月下旬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吉尔吉斯斯坦外交国务部长萨尔巴耶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威胁并非由本地区国家的国内政策引起,而是来自外部,主要是来自阿富汗;此外,贩毒和极端宗教主义也正从阿富汗向其他地区渗透,“因此,我们对阿富汗的稳定非常关心”。

自2001年美国在全球掀起反恐强势浪潮后,国际社会一直将恐怖主义作为21世纪全球性重大安全威胁。由于阿富汗动荡、毒品泛滥、宗教极端势力、部族矛盾、贫困等问题集中,中亚地区又是国际社会在反恐联合行动中重点关注的地区。八年过去了,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问题仍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在这一地区有所作为的国际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欧盟、北约)也继续将反恐作为首要的合作领域和研究课题。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将世界上177个国家按不稳定指数排序,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分别被列到第31、37和41位。如果这一结果能够相对确切地成为中亚地区安全形势近几年发展的重要指标,那么究竟是哪些具体因素正在人们的观察视野中发生着变化,这将是一个值得总结的问题,尽管来自不同方面的观察视角有着较大的差异。

根源:宗教极端主义

宗教极端主义仍然是最主要的根源。9.11事件及阿富汗反恐军事行动后,宗教极端主义在中亚地区的发展趋向意识形态化和社会化,小规模的恐怖袭击仍时有发生,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更多地把宣传反对世俗政权和鼓吹建立“大哈里发国家”作为重点。“伊斯兰解放党”、“阿克罗米亚”等组织的非法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2001年前“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中亚圣战组织”等恐怖主义组织。在中亚各国逐渐健全起来的反恐应急机制和安全合作机制面前,表现为武装暴力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已经从数量和规模上明显下降,尤其像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地区的那种非法武装与各国政府军之间成规模公开对抗的可能性已经大大下降。

据中亚各国有关部门公布的信息,近几年“伊斯兰解放党”等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活动并没有因对其是否属于恐怖主义组织的讨论而有所收敛。而“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等老牌恐怖主义组织也不断地制造一些零星的暴力事件,以此向外界证明其存在和能力。今年5月底,几名据说是“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派遣的武装分子,在企图袭击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的警察哨所时被警方挫败;8月底,在乌兹别克斯坦准备庆祝独立日和首都塔什干建城2200年时,内务部门在一次清剿行动中将隐藏在市区居民楼中的几名极端分子击毙,10月下旬,乌兹别克斯坦护法部门又逮捕了几十名极端主义分子。这些结果说明,中亚各国强力部门处置因恐怖活动引起突发事件的能力已大大加强,应对宗教极端势力的策略也由被动防守转为主动出击。资金来源:毒品经济

毒品犯罪活动长期伴随恐怖主义,危害各国安全。毒品的非法运输和毒品的非法交易是威胁中亚地区安垒的老问题,因阿富汗毒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近几年不断攀升而使主要经中亚地区进行的毒品交易量增大,使中亚各国首先成为目前世界上毒品输出量最大地区“金新月地带”的直接受害者。不仅如此,中亚地区吸食毒品的人数也在这一过程中持续上升。今年年初,联合国禁毒署驻中亚办事处的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目前已经在各国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吸毒者人数,在乌兹别克斯坦达13万人,在哈萨克斯坦达10万人,在吉尔吉斯斯坦达2.6万人,在塔吉克斯坦达2.3万人。

中亚各国独立以来,均组织过海关、边防、安全、内务等各相关部门的联合缉毒行动不下十数次,但毒品犯罪案件及查获的走私毒品数量却连年上升。这一趋势不仅恶化了中亚各国的社会治安状况,成为滋生其他犯罪活动的社会土壤,而且也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助长了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势力的生存和发展。“毒品经济”在中亚地区与宗教极端势力的结合是由来已久的,其中最典型的实例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早在上世纪90年代,90%的由阿富汗经中亚地区走私的毒品曾控制在该组织的势力范围内。这种状况虽然随着国际社会的联合行动有所改善,但由于阿富汗问题的影响持续存在仍然困扰着中亚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

外部恐怖主义的渗透

来自外部的恐怖主义渗透继续严重威胁中亚各国稳定。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和跨国民族问题的存在,中亚地区南部邻国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几乎无障碍地影响着中亚各国的社会稳定。虽然中亚各国在独立十多年后已经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国防力量和安全体系,但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的反复,使中亚各国强力部门仍要面对持续的恐怖主义渗透威胁。

从2005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来自外部的武装分子袭击中亚各国警察和边防部队的事件发生。据乌兹别克斯坦警方披露,今年5月在该国安集延制造暴力袭击警察哨所的恐怖分子就是由阿富汗经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入其境内的。今年9月底,吉尔吉斯斯坦边防局官员宣布,一股武装分子在靠近吉尔吉斯斯坦的塔吉克斯坦境内与警察交火,为此吉尔吉斯斯坦方面不得不关闭吉塔边界。年初,塔吉克斯坦媒体曾公布一则消息:“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尤尔达舍夫并没有在2001年的北约联合反恐行动中被击毙,现仍在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的部族武装控制区活动。而在10月3日,阿联酋媒体又爆出一条消息:据巴基斯坦安全机构一位负责人透露,尤尔达舍夫当日死于美军无人机在南瓦济里斯坦的一次导弹袭击中。不管尤尔达舍夫是死是活,塔利班组织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所制造的一次次不断升级的恐怖行动,首先牵动的是中亚各国社会稳定的敏感神经。

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

如果说以上三个方面是影响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的传统因素,那么从去年开始由全球性金融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中亚各国社会稳定的冲击则是一种新的变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做出的评估,今年年初,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增长率为2%,吉尔吉斯斯坦仅为0.9%,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因各自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受到外部冲击较小,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和2%。而中亚各国国内金融形势因全球经济危机引起的波动也正处在高峰期,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通货膨胀率均已高于12%,塔吉克斯坦达到11.9%。尽管中亚各国纷纷采取了不同的刺激经济和应对危机的措施,但在这一冲击面前,原本脆弱的国内经济将经受的考验是各国独立以来最严峻的。另外,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常年有大量外出打工者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国家工作,全球性经济危机席卷欧亚大陆后,这些打工者基本都失去了工作。这一变化的后果不仅使一些中亚国家原有的外汇来源中断,而且大量失业者从国外返回,对其国内的就业和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影响。一位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官员称,该国公民外出打工者于今年回国的人数将达100万;而人口只有530万的吉尔吉斯斯坦约有50万人在国外打工,其面临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贫困和失业使中亚各国社会治安在近期内发生明显恶化,而对社会前景和个人发展失去希望的人群不断增多,也为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社会空间。

中亚各国独立以来,以宗教极端主义为意识形态基础、以恐怖暴力活动为基本表现方式的恶势力一直是威胁各国乃至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中亚地缘政治条件的复杂性,这一基本因素又与其他不断变化着的其他因素互动交织,从而使中亚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极端主义塔吉克斯坦
俄罗斯学界反极端主义研究概况及其特点
1~2月份塔吉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减少1.1万t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塔上半年的通胀率为4%
浅谈中亚地区EPC项目当地雇员HSE管理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近期吉尔吉斯斯坦国内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展及影响分析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
极端主义的特征①
塔吉克斯坦的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