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网络道德:现代学生应有的网络生活习惯

2009-01-12 08:42凌绍纪
科教导刊 2009年18期
关键词:网络道德学生

凌绍纪

摘要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E时代呼唤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恪守网络道德的习惯正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道德 网络生活习惯 学生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

“伴着网络长大的一代”正在成为社会的主角。网络几乎已经和课桌椅一样,成了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必需品。对于今天的中小学生来说,上网已不只是一种时尚,而是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网络日益为青少年所熟知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浮出水面。沉迷于网络“异度”空间的青少年,有的乐在其中,欲罢不能;有的逃离家庭,寄生于网吧;有的身受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甚至铤身走险,以身试法。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E时代呼唤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恪守网络道德的习惯正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1 网络道德的特点

网络已经走入了学生的生活,但“网络社会”生活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与现实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的全球化、信息化使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发生经常性的冲突、碰撞和融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趋势。这些处于经常性冲突和碰撞之中的多元化道德规范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和选择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现代城市青少年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滞后、生理心理需求与现实、生理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教育往往会产生矛盾,从而使青少年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来说,网络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往往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引发人格分裂。

网络社会是人类为自己开拓的另一个生存空间,这个崭新的信息世界,基本上尚无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人们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 现有的道德规范对虚拟的网络社会缺少约束、监督和控制作用,生活中的他律因素在网络中又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而真正适用于网络社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没有及时制定出来。传统的品德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没有及时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一时间,网络社会似乎出现了道德真空。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网络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中,成为“迷途的羔羊”,使得网络中的非道德行为有可乘之机。

2 网络条件下培养学生恪守网络道德习惯的有效方法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统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当在学校德育课程中加入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从道德的角度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网络的性质和作用,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析和选择能力,以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在技术发展和道德伦理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学生过上有道德的网络生活,具体的做法如下。

(1)在价值导向上,引导学生对网络形成正确认识。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一系列有关网络的讲座、竞赛、征文、辩论活动。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社会道德、法律层面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技术、一种工具,它应该为我们人类所用,使我们生活得更好,而不是凌驾于人类之上,成为我们的主人。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渴望探索校园以外的多彩世界,渴望了解各方面丰富的知识,而网络因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机会,如果教育者能正确地引导,将会给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带来无限活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教育介入,任其发展,危害也是相当大的。教师和家长要一同参与到孩子的网络行为中来,告诉他们网络不能代替现实生活,作为主体的人要学会理性地使用网络,否则就会出现脱离现实而成为网络奴隶的危险。与此同时,要加强各种法规的执行和必要的监督与控制,以保护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儿童。

(2)在目的引导上,提倡学生有目的地上网,帮助他们远离网络不文明行为。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加入互联网是看中了互联网络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聘,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调查显示,学生在没有明确目的的前提下,上网的情况多表现为聊天、游戏、QQ、在网络上闲逛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倡学生有目的地上网,如查找一些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新闻或进入健康的论坛,参与讨论青少年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及自己做网页,建班级网站等。此外,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门开放给学生们使用且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鼓励他们利用网络求解学习中的难题。增强他们上网的目的性,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3)在思想认识上,要制定清晰的道德准则,使学生明确使用网络的权利和义务,预防网络犯罪。虽然网络社会中个人的行为是隐身的,但不能认为这样就可以随意制造信息垃圾、谣言和欺诈:虽然网络行为只能用自律来约束,但也不是说就不需要他律。在网络教育中也要强调他律,网络社会的底线道德要明确告诉学生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如不能上传或下载网络色情内容,不能制造网络病毒、垃圾(下转第40页)(上接第32页)邮件和虚假信息,不能侵犯他人隐私等。网络立法的作用之一就是要明确使用网络的权利和义务。虽然网络立法在我国还在建设之中,但也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上网可以拥有哪些权利,如电子邮件、在线数据库、在线交谈、电子图书馆查询、多人游戏、下载数据和软件、电子公告栏(BBS)等等。同时也要明确上网义务,必须尊重他人,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要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违反法规和道德,必将承担相应的责任或受到相应的制裁。

(4)在行为指导上,大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实践获得真正的道德。知识的传授、规则的讲解毕竟是来自于外部的,网络道德的践履最终要落到主体自身身上。所以教师在进行价值引导的同时,还应在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逐步将外在的道德价值内化到自身的主体结构之中。

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首先,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网络在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要看到网络中的消极因素,更要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和大好机遇;同时还要注意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切实转变观念。其次,尽快提高教师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积极制作课件,使道德教育生活活泼,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学生电脑课中普及网络法律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如组织学生学习网上文明公约,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尽快建立、完善校园网,并向学生推荐一批真正适合青少年的网站。学校要加强校园信息网上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校园网的开发和维护的基础上,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指派专门人员上网与学生交流,就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建设一支网上辅导员队伍,他们可以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帮助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校的意见向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真正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支队伍尤其要吸引学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在维护网络动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提高认识。

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的各方教育力量,共同关心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家庭与社会是青少年文化的植入者,而在网络文化冲击面前有时却显得过于无力。因此,进一步呼吁政府加强对网吧的监管职能,学校增加课时来强化网络道德观念的教育,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在提高自身上网能力的同时务必对孩子进行指导,以此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禁止学生接触网络,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关键是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合理使用互联网,摈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习惯,在恪守网络道德习惯的前提下让网络真正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网络道德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新媒体形势下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建设及引导机制研究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与学校教育策略研究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