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积极企业经验谈

2009-01-14 06:26李银莲
进出口经理人 2009年11期
关键词:王致和维权知识产权

李银莲

中华老字号“王致和”2009年4月在德国通过法律途径拿回被德国欧凯公司抢注的商标,首度海外维权成功引起了极大关注。王致和的主动维权行为,给经常“忍气吞声”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范本。然而,一组数据依然却勾勒出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尴尬境地: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其中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每年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案件超过100起,无形资产损失达10亿元以上。

显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企业要做的不应仅仅是主动应诉。对于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解决方案。

王致和:坚决应战

2006年,试图进军欧洲市场的王致和食品集团发现自己拥有的“王致和”商标和使用了几百年的标识已经在当地被抢注,抢注者为德国欧凯公司。这一发现让王致和公司很惊讶,但是和之前受到侵权的绝大多数企业选择与对方协商,私下买回商标不同,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王致和公司就决定通过诉讼追讨商标权,无意问,站上了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潮头。

“海外企业抢注商标的目的无非两种:一是借此牟利;二是海外同行通过抢注商标制造知识产权纠纷,企图对我们的出口设置贸易壁垒。”王致和公司副经理彭利华说。

2007年1月26日,慕尼黑地方法院正式受理了“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一审判决德国欧凯公司恶意抢注中国百年老字号“王致和”商标罪名成立,欧凯公司不服判决,遂上诉到高院。直到2008年4月23日,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最终宣布王致和方面胜诉。

据悉,王致和公司之所以有信心能够赢得这场维权诉讼,主要是因为王致和公司在进军海外市场前,已经事先注册了国际商标,正是这个国际商标,在案件的审理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德国的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不准侵害他人的在先权利,这也是“王致和”在此案中一审、二审均胜诉的关键所在。

商标注册在很多国家遵循注册优先原则。依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马德里协定》,“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是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这一体系可获得所有成员国的商标保护。据悉,2008年,国外企业通过《马德里协定》到中国申请注册的商标就有1.7万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而同年中国企业到海外申请商标注册为2059件,历年累计总数也只有8600多件。数字上的差距,表明中国企业的商标权意识还有待增强。

王致和维权案的胜利,更说明进入国际市场前,企业首先需要提前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的重要性。

维权成本往往是中国企业畏惧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主要顾虑,而彭利华却表示:“尽管耗时820多天我们才拿回商标,但整个律师代理费只花了1万欧元。大量的搜证工作我们是通过国内的律师完成,德国律师熟悉当地法律,主要在审讯阶段提供协助。”他表示,习惯要求律师事先包干费用的中国企业可能需要去适应国外律师按小时收费的习惯,但是事实证明,聘请熟悉当地法律环境的本地律师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王致和这样声名在外的老字号企业来说,走向海外市场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妥协了,之后不知道还会有多少这样的事情会发生,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彭利华说。

斯凯孚:拉建防护网

“当有客户向我们抱怨我们的产品质量比过去差多了,而我们发现他所说的那些产品是当时斯凯孚(以下简称SKF)因为货期问题无法提供时,就开始警觉起来。”SKF品牌保护和品牌建设团队表示,“我们对其中的样品鉴定后确认为假冒产品,随即对该案件进行调查并向捷克警察投诉。”很快,警察在当地一个经销商处查获了重达30吨的假冒SKF轴承。

这次事件,只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轴承生产商在过去几年内遇到的众多侵权假冒的缩影。相比王致和尚有“被动应战”的尴尬不同,SKF甚至已经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品牌保护和品牌建设团队,盯防各类侵权事件的发生。

据悉,在SKF遍及全球的业务范围内,针对不同地区的侵权形式和特点的差异,他们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某些制造假冒轴承的重点区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控,并尝试通过跟当地政府部门商讨长效的解决方案;对于那些假冒产品贸易商集中的区域,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搜查他们的侵权证据。

“例如在中国,我们意识到整个假冒产业中,危害性最大的并非那些加工制造企业,而是那些通过不断向客户推销取得订单,再安排给加工制造企业进行生产的贸易商。因此,监控这些贸易商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工作重点。”SKF品牌保护和品牌建设团队表示,“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才需要,或者有能力考虑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事实上,任何一个拥有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的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必须把在海外维护自身知识产权行为当作一种投资,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做法。所以对中国企业而言,应该在踏出国门之前,就把维权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做,而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再重视起来。”

维权有重点

在众多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中,商标和专利技术是“重灾区”。营销专家王逸凡表示:“因为品牌价值在商品价格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步提升,作为重要的品牌载体:商标、外观包装以及专利技术是企业应该维权的重点,围绕这些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就有了重点。”

主动注册根据海关统计,86%的侵权案是属于商标侵权。而一般商标在欧美市场的注册价格约为1000~2000美元。一旦发生侵权纠纷,持有者可能要花费数倍的钱才能拿回商标,因此,维权第一步,自然是主动注册。

王致和公司产品设计负责人赵海军表示:“到目前为止,王致和公司现有注册商标93个,其中国内50个。国际注册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43个国家(含《马德里协定》的34个国家)进行了保护性注册。在注册商标45个分类中(商品类、服务类),注册了11大类,含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专业咨询、物流、餐饮、酒店等全方位保护性注册。注册名称主要是王致和的图文及英文或汉语拼音方面,吸取了德国案件的教训,包括旗下王芝和、王政和、致中和、卢沟桥在内的等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品牌也已经注册。”

同样,在SKF细心编制的侵权防护网中,商标和专利保护也是重中之重。他们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对“SKF”其及当地翻译文字进行了全类注册。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500个有效专利,平均每两天就有一项新的专利申报;仅2008年,初次登记在案的专利申报就达179项。

保持合作SKF防护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外部与各级执法部门进行沟通与合作。“我们定期拜访工商部门、质监部门、海关和公安机关等以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从而对国内市场、进出口市场乃至虚拟市场(网络侵权等)进行监督和控制。”SKF品牌保护和品牌建设团队表示,“这样做的好处,从短期看,能让侵权行为在市场上的泛滥程度下降了。从长期看,会迫使某些侵权者使用更为隐蔽的方式活动,但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侵权成本。”由于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体系的差异,SKF还在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法律行动的策略加以调整。

客户教育除了一些强制力的维权措施,SKF还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一些“软性”的维权手段上。在欧洲等一些地区,相比假冒食品或者药品,假冒轴承的危害性并不被重视,很多时候最终用户和经销商都没能意识到这种侵权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此,一些预防性的措施也被视同为维权行为的一个部分。SKF通过参加一些相关组织如“世界轴承协会”和“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等,提高客户防范侵权的意识。而这也是从根本上减少和抑制侵权产品的关键。

从王致和的维权历程到SKF的侵权防护网,能看到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并非是处理一个单一的事件。尤其是在全球化趋势下,从维权意识落实到维权行动也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事后处理,更多的工作应该放在前面。

猜你喜欢
王致和维权知识产权
维权去哪里?
完美 打假维权
王致和:打造舌尖上的方寸文化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知识产权
王致和是如何成为商海宠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