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比文字残酷的是现实

2009-01-16 11:04
环球时报 2009-01-16
关键词:阿米尔喀布尔世人

本报驻阿富汗特约记者 李新珍

话说约500年前,莫卧儿王朝奠基人巴卑儿一路征战来到风景如画的喀布尔(现阿富汗首都),他感叹道:“喀布尔山高出奇,气候绝佳,俯视浩瀚湖泊,山川放绿时,三块原野预示着美好的前景。”时光无情流转,天堂般的花园城市从20世纪70年代起饱受列强凌辱,生灵涂炭。若如今身处喀布尔,仅剩满目疮痍,任凭拥有多么强悍想象力的人都无法还原当年繁华似锦的盛况。

这是怎样一场浩劫?当年诗人云集,文坛俊杰辈出的阿富汗如今有1000万人是全文盲,这是阿富汗全部人口的1/3!苏联入侵阿富汗的10多年间,阿富汗战死了多少青壮年。直到战后,一半以上的阿富汗人口在15岁以下。紧接着,塔利班极端政权的黑暗统治,他们禁止文学,禁止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

以阿富汗为背景的《追风筝的人》曾跨越语言、跨越国界感动了全世界。但世人又何曾想到,恰恰是阿富汗本土,知晓这本书的人却屈指可数,甚至当书本翻拍成电影,导演都不敢在这如今仍饱受自杀式爆炸、路边炸弹频频的国家取景。在这个塔利班武装卷土重来的时代,饰演阿米尔和哈桑的阿富汗小演员为避免极端主义分子的人身威胁,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海外。

“经历过30多年的战争浩劫,每一个阿富汗人都是一本活生生的战争文学作品,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永远没有机会向世人表达内心的伤痛,因为太久的压抑让我们出离愤怒,在这个生存都成问题的国家,辗转求生是当前唯一的愿望……”曾流亡邻国巴基斯坦,如今重回家园的哈利姆如是说。在阿富汗,现实啊,远比文字残酷。▲

猜你喜欢
阿米尔喀布尔世人
“女儿”变情人?“摔爸”阿米尔·汗深陷婚变丑闻
互动平台
为你,千千万万遍
图说·“梅”开二度
路以奇葩惊天下,名以怪诞动世人
不一样的风筝
罪与赎
有一个叫杰克逊的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