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咸滋滋的历史

2009-01-29 07:53
国学 2009年11期
关键词:盐商蚩尤齐国

佚 名

虽然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是在百姓生活中,没有哪一种比盐更重要。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对盐的认识还停留在调味品上,很少有人知道,实际上盐也是文明的催化剂。

凿开那些有记载的历史,我们发现,盐激发了野心、盐引起了战争、盐创造了财富、盐亡了国……

盐,无所不在。

写在华夏文明首页的夺盐之战

在一片黄土堆积形成的平原上,两帮衣衫褴褛的持械者相互对立着。一帮人手持金属打造的兵器,而另一帮人的武器明显逊于对手,只是些木棒和石斧。然后,厮杀便开始了。这种一拥而上、打输就跑打赢就追的战斗水准,在现代军事家的眼里,实在不值一提。但这场械斗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说出来可真吓人一跳——拿金属武器的那帮人是蚩尤的部队,拿木棒石斧的则是黄帝的手下,这场战斗就是黄帝蚩尤争霸中的关键一战,发生地点就在今天的山西省运城东南边,战斗结果是蚩尤兵败身亡。这场战斗以及之前发生的已无具体统计数字的大小战斗,后人给了它们一个统一的名称——华夏文明奠基之战。

“后世的史书总是说,战争的原因是黄帝讨伐作乱的蚩尤,其实真正的导火索,应该是为了盐。”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盐业史研究》杂志社主编黄健一语道破。

但是这场五千年前的夺盐之战,为什么会发生在山西?

在古代,中国内陆出产盐的地方非常稀少,整个中原地区,几乎只有山西运城出产天然的食盐。当时,盐池在部落首领蚩尤的控制之下,他的族人因食盐无缺而强悍无比,而且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他们又学会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因为有了盐,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部落抗争,但也因此惹来了麻烦。为了争夺盐池的控制权,黄帝与蚩尤开战了。

蚩尤因盐而亡,这不怨他,因为他既不了解政治,又不懂得经济,所以盐这一重要物资到了他手上,反而成了烫手山芋。但是他不懂不代表别人也不懂,后世就出现了一个玩盐的高手。

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化学武器

蚩尤之后两千多年,公元前685年,一个社会底层的小商贩当上了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卿,这个官职相当于丞相。小贩的名字叫管仲,勇敢起用他的国君正是齐桓公。

当时齐国有一大敌。就在它的西南方,楚国正凭借其深远的战略纵深和庞大的人口,觊觎着齐国的领土。

要遏止楚国向北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军费从哪里来?于是,在刀与枪的战争之前,管仲决定利用自己做生意的专长,先打一场贸易战。

当时,齐国最畅销的出口货物是盐,而楚国虽然是春秋各国中领土最多的,地大物博,但就是不产盐,所以楚国只好硬着头皮在“国际”市场上高价收购食盐。

管仲的算盘打定,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将齐国所有的制盐作坊造册登记,统一管理,统一定价。此外,凡有盐工在实践中做出对制盐技术的一点点改良,管仲每每亲自过问,对其加以奖赏或是提拔。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当时齐国并不是唯一产盐的国家,楚国为何不能向别的国家购买食盐呢?

这是因为齐国制盐业自有它的秘密武器。当时燕国、吴国、越国的制盐方法是直接熬煮海水,产量和质量双低。齐国沿海富有一种因海而生、含盐浓度比正常海水高四五倍的卤水,齐国盐工是用卤水制盐的,产量大质量好。

同样重视盐的生产,又拥有丰富湖盐资源的只有秦国,不过秦盐在市场上还是竞争不过齐盐,这是因为两国对盐的生产、销售政策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当时,秦国的盐是“官制民卖”,政府亲自组织食盐生产,再将制成的盐售给各大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二级批发商,批发商再……层层加价之后,秦国的盐已失去价格优势。而齐国的模式恰好反过来——“民制官卖”,私人按照官方的标准制成盐后,由官方统一收购。这些盐到了齐国政府手里就成了威力巨大的贸易武器。

于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谁也不敢说出“反对”二字。而管仲,也成了盐神之一,世代受盐工供奉。

“没有资格吃盐的人”是什么人

不单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世界历史上,它也是一个“通用符号”。

在中国,盐被视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国之大宝”,夏禹之时,盐就被列为贡品,为八珍之一,被纳入食文化系列。而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三百多年前,也认为盐和水、火一样都是生命最原始、最神圣的构成元素,和他的名字、他写的书一起流传于世的,还有一句他说的话,关于女人的话——“没涂脂抹粉的女人就像没放盐的食物一样。”

在《圣经》中,盐是和圣洁连在一起的,举行宗教仪式,用盐作为神圣的贡品,《马太福音》将人类的精英、社会的中坚喻为“大地的盐”;古代欧洲,用盐水举行基督教的洗礼,还将品德不好或世人唾弃的人称作“没有吃盐资格的人”;在传说中,邪恶的神对盐都有奇怪的恐惧感,因此有的国家剧场演出前,总要在舞台上撒盐,以此辟邪和保护演员。

不读书的小布什为何偏爱《盐的历史》

同样的,和盐有关的战争、冲突,在西方也不停地上演着。古罗马人也常常因盐而发动战争,并曾修筑一条名为“盐路”的大道供军队使用。法国大革命的一个主要诱因,就是大幅度蹿升的盐业税。印度人想要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部分原因是英国政府实行食盐专营,借提高盐价和赋税搜刮民财。

小布什在当美国总统期间有个可笑的称号——“美国50年来智商最低的总统”,所以当白宫对外宣布小布什要读三本历史书的时候,全世界人都笑了:“原来他也读书!”笑归笑,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书单,排在第一位的,居然就是《盐的历史》。

小布什会如此看重这本书,正因为在美国早期的历史中,盐业生产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美国内战期间,南方的食盐供应曾因北方军队控制了南方盐厂而一度短缺,间接地导致了南方的战败。

此书作者马克·库兰斯基在书中这样说:“现在看来,为了盐而打仗非常愚蠢,不过以后的人们看到我们今天为了石油而打仗,也许会有相同的反应。”

历史上最早的关于盐的听证会

人类为何会有战争,归根到底,战争的背后往往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经济。而盐往往能挑动战争,就是因为它代表了巨大的财富。

盐,在历朝历代都是经济支柱。

公元前81年,西汉京城长安,一场颇像后世听证会的国家级会议正在召开,会议由丞相田千秋主持,参加会议的政府方面代表主要有大夫桑弘羊等,此外还有六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代表。针对当时社会上所谓开放盐铁专营的传言,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辩论。最后,听证会结果为,部分地区停止铁器官营,盐业政策不变。这一结果也是许多人早已预料到的,因为汉朝早已把盐、铁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

而唐朝前半段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极盛时期,也是盐业在财政政策运用上的极盛时期,当时全国财政收入约1200万贯,而盐税收入就占了600万贯;之后的宋、元、明、清,政府都设有盐院,盐税全部归国有。

到了民国袁世凯当政初期,国库空虚,不得不大量借用外债,他给出的抵押物就是盐税;1945年,国民党统治区盐税收入92亿元,成为财政开支的主要依托,这些盐主要是产自四川的井盐;而解放区也一样,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发表了《关于发展盐业》的报告,强调“盐是边区的很大福源,盐是平衡出口、稳定金融、调节物价的骨干,盐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南京人自古吃的是什么盐

同治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在仪征一个叫十二圩的地方,只听一声炮响,几十米高的旗杆上升起了“卤”字大旗。炮响旗升之后,整个码头像是活过来了,从事盐务的数万劳工开始上工,江边更是帆樯云集,上千艘的盐船开始依次进港装卸货物,号子声不绝于耳。

这一天的十二圩,是它成为淮盐总栈所在地的第一天。此前的淮盐总栈设在瓜洲,后因瓜洲江岸屡屡坍塌,就移到了这里,扬州盐运司署派驻官员在此处理日常事务。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是规模较大的海盐盐场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的沿海地带。江苏境内众多的盐场,因为地跨淮南和淮北地区,历史上称作两淮盐场,它出产的盐叫淮盐,南京人自古吃的就是淮盐。古代海盐以淮盐产销最旺,淮南和淮北盐政机构是盐运司,分设在扬州和淮安,而盐城一带是盐的生产和集散地。

古代中国没有火车和飞机,搞物流的多半要借助水路,南北交通主要依靠京杭大运河,东西交通主要依靠长江的水运。而扬州就位于这两条河流交汇之处,来自各地的货物在此集散、贸易,两淮盐场出产的淮盐也要在此转运,巨额的贸易利润和盐税收入都汇集到这个城市。

如今在各种小说和清宫戏上,大家早已得出一个结论——盐商有钱。但是,盐商究竟多有钱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乾隆十八年,全国的盐税总收入达到白银七百多万两,两淮盐场上交的盐税就达三百多万两白银,而同期扬州盐商缴纳的各种规费和捐款甚至还超过了盐税。如果把这两项相加,盐商们为政府提供的资金近一千万两白银。

一千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按购买力算的话,它大概相当于今天人民币30多亿元。

那么,生活在全球最富庶城市里的盐商们又过着一种怎样的日子?

那些如烟的扬州“盐事”

并不是每一个商业城市都能够成为消费城市,但是扬州就能。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扬州就是一个时尚之都。

18世纪的扬州,有过一本著名的旅游指南《扬州画舫录》,里面屡屡提及扬州盐商奢侈的消费风气:选美选腻了,开始选丑,把大姑娘的脸上涂了酱油在太阳底下暴晒,看谁更丑。又如,为了比谁更有钱,大家在金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集体跑到镇江金山的宝塔上,把金箔往外扔,看谁家的金箔第一个飘到扬州。这些奢侈消费一开始是作为攀附达官显贵的公关手段出现的,后来则成为了一种城市习惯。

后来的一本八卦读物《清稗类钞》也记载,黄均太是当时两淮八大商总之首。他吃一碗蛋炒饭需要耗银50两。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这碗蛋炒饭要保证每粒米都是完整,且必须粒粒分开,每粒米都要泡透蛋汁,炒出来外面金黄、内里雪白。与这碗饭相配的是百鱼汤,汤里包括鲫鱼舌、鲢鱼脑、鲤鱼白、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鳖鱼裙、鳝鱼血、鳊鱼划水、乌鱼片,等等。更令人咋舌的是,据说他吃的鸡蛋并非一般的鸡下的,而是吃了人参、苍术等药物的鸡下的,所以味道特别好,不过价格也贵了些,每个都值一两文银。这种鸡蛋,就连乾隆皇帝也认为太奢侈了。

《红楼梦》里有一道有名的菜叫“茄鲞”,它那复杂的制作方法令人叹为观止。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经在扬州做过两淮盐运使,也就是小说中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担任的职务。两淮盐运使是管理两淮盐政最高级别的官员,每年的俸禄是2130两白银,折合人民币六十多万元,但实际上的各种收入远远不止这些。所以,曹雪芹早年的生活极其奢华,这也是他能够创作《红楼梦》的必要条件。

今天,扬州人把过去一所盐商的宅院改造成了扬州的美食博物馆,但是看完这些展览之后,游客们往往得出一个结论:扬州的盐商就会吃。其实,这真是一个误解。

扬州的很多盐商都是读书人出身,在经商的过程中,他们经常和官员们交往应酬,所以他们也必须举止得体、谈吐优雅。于是,他们热衷于和文人雅士交往,斥巨资修建精美的园林,搜罗古玩字画,义务出版文化典籍,赞助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因此,扬州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由于扬州浓厚的文化氛围,很多外地的文人纷纷到这儿“漂”着,一如今天的北京,满街都是“北漂”。

上个世纪初,随着平汉铁路、陇海铁路、津浦铁路的建成,武汉、郑州、徐州等城市成为新的交通枢纽,扬州则随着大运河的慢慢淤塞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喧闹。

一个因盐而兴旺的城市衰落了,而这种衰落意味着:凭着一种调味品就能富甲天下的时代过去了。

猜你喜欢
盐商蚩尤齐国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蜗牛的故事
老马识途
远水救不了近火
大战蚩尤
“癫狂”与“无奈”
盐商文化群景区——财富扬州
烛光有烟
秉笔直书
黄帝战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