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郊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

2009-02-01 03:29蒙金华林媚珍赵俊磊
当代旅游 2009年11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广州

蒙金华 林媚珍 赵俊磊 郭 琴

摘要:以广州市主城区之外的白云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市和增城市的55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地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类型交叉组合的复合方法将广州市外城旅游地分为三种类型,对这三类型旅游地的数据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最终得出广州城郊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特征。

关键词: 城郊旅游;空间结构;广州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11—0017—03

一、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和交通的高度密集、城市绿地空间日益减少,城市居民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向往清新的自然环境。但众多居民不愿承受长途旅行之苦,城郊旅游成为城市居民首选出游方式[1]。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众多学者对大城市城郊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学者对北京[2~3]、上海[4~5]等城市的城郊旅游发展空间配置模式和空间分异规律的研究,为广州城郊旅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本文以广州市主城区之外的白云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市和增城市的55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地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类型交叉组合的复合方法将广州市外城旅游地进行分类,对各类型旅游地的数据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分析广州市外城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特征。

二、广州城郊主要旅游地类型划分

旅游地是指具有一定社会经济结构和历史地理特征,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地域综合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出不同的旅游地类型。目前,对旅游地类型的划分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两种,均以吸引物的资源特性作为分类依据[6]。其中两分法是将旅游地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种类型,而三分法是在两分法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型(或人造型)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更加注重人们的参与性,所以旅游除了传统的观光活动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游戏娱乐和运动休闲活动。尤其是城郊地区的旅游景区(点)由于具有特殊的区位。所以更加注重娱乐和,运动休闲两种性质活动设施的建设。随着这种新情形的出现,为了准确地反映出不同类型的旅游地特征。本文借鉴苏平等对北京市周边旅游地类型进行划分的方法,并结合广州城郊地区旅游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旅游地资源属性与旅游活动的属性交叉组合的复合分类方法。

根据旅游地的资源属性,可以将旅游地划分为自然旅游地、人文旅游地和人造旅游地三类;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又可以将旅游地划分为观光旅游地、游戏娱乐旅游地、运动休闲旅游地。上述两个分类体系交叉组合,得到九种旅游地的理论类型,即:自然观光旅游地、自然娱乐旅游地、自然运动休闲旅游地、人文观光旅游地、人文娱乐旅游地、人文休闲旅游地、人造观光旅游地、人造娱乐旅游地、人造运动休闲旅游地[3]。将上述 九 种旅游地类型与广州城郊旅游地相比较,发现其中有几类旅游地数量很少或没有,可以归并到其他类型中。依据广州城郊旅游地的实际情况,把广州城郊旅游地类型归并为三种旅游地: 将自然娱乐旅游地归并到自然观光旅游地,将人文观光旅游地和人造观光旅游地合并为人工观光旅游地,三个运动休闲型旅游地归为运动休息旅游地。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广州城郊旅游地在各区县的分布(见表1),对广州城郊55个旅游景区(点)进行了分布数量统计(见表2),其数量结构如图1。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三类旅游地比较均衡,人工观光类的旅游地略占优势。城郊旅游地分布在也比较均衡,各区县根据市场需要建设景点。广州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古迹建设成了旅游地;其岭南秀美的自然风光,建成了自然观光旅游地。而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运动休闲需求增多,人工观光旅游地和运动休闲旅游地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研究方法

(一)空间测量

根据广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图,对照广州市旅游景点介绍资料及区县地图,确定55处旅游地分布位置。利用SuperMap5.2制作地图,将研究的旅游地标注在地图中。利用软件中的距离测量工具测量各旅游地与广州城市中心距离,并将此距离定义为城市中心距离,用字母d 表示。为了确保地图定位研究的准确性,选取了易于定位的广州市政府所在地作为城市中心,分别测量了同一类型旅游地与市政府的 d值,并求出该类型旅游地距离中心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即为该旅游地的平均城市中心距离,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运用平均城市中心距离的计量方法对广州市城郊三种类型旅游地进行测量的结果如表3所示。

(二) 回转半径法与空间分布曲线

在 SuperMap5.2 软件中以选取的中心点广州市政府为圆心作圆,以10 km为单位,生成多重缓冲区,观察要素点在不同半径范围内的分布状况,进而发现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这种计量方法被称为空间半径法。在空间半径法数据的基础上,以距离为横坐标,以某一距离上旅游地数量占该类型旅游地数量的百分比为纵坐标,利用 Excel 软件作出旅游地数量与空间距离对应的空间分布曲线图,借此比较不同类型旅游地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各类型旅游地空间分布回转半径分布图见图2,其统计表见表4。

根据表3以回转半径为坐标横轴,回转半径上同类型旅游地的数量为坐标纵轴,得到不同类型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曲线(即旅游地空间距离——数量分布曲线) 并进一步做出每个回转半径上的旅游地密度曲线(见图3)。

四、旅游地空间分析

从表3资料显示,平均城市中心距离最近的旅游地类型是运动休闲旅游地41.4km,人工观光旅游地和自然观光旅游地的平均城市中心距离分别是46.3km和47.7km,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平均城市中心距离的差异不十分明显。这与其他城市关于城郊旅游地类型和空间结构研究的结论不同。但从图2可以看出,造成平均城市中心距离的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广州行政区是一个不规则的狭长形状。人工观光旅游地和运动休闲旅游地都只能在南北方向发展,客观上拉长了与市区的距离。白云区内的白云山风景区在清代时距市区有15里之远,但随着城市建设与发展,已经自然融入市区,从而拉近了自然观光旅游地的平均城市中心距离。这两方面原因使得广州城郊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平均城市中心距离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表4、图3反映出广州城郊旅游地主要分布在20~80km区域范围内,80 km以外旅游地的数量步入衰减。随着距离的增加,不同类型旅游地数量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广州市城郊自然观光旅游地从只有5公里之距的白云山风景区到距离100公里远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整体较均匀分布,曲线变化不大。这反映了自然观光旅游地的形成与分布受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人工观光旅游地曲线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人工观光旅游地是在某个历史时期产生并保留下来,其分布受其复杂的历史因素影响。广州市城郊人工观光旅游地在各个区都有零散分布,其中又以距离中心城区30km、50km和70km三处较为集中。运动休闲旅游地的变化曲线显示随距离的增加,其数量衰减最明显。运动休闲旅游地72.2%景点分布在距离中心城区60km范围内,距离中心城区80km以外数量为零。其中在距离中心城区20km处(相邻于中心城区的白云区和番禺区)景点数量达到最高值,占总数的33.3%。从中反映出运动休闲旅游地对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的要求高,其高投入、高消费,体验性强、时间弹性小的特点,决定了运动休闲旅游地必须接近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

五、结论

广州市城郊旅游地在类型上可划分为人工观光旅游地、自然观光旅游地和运动休闲旅游地三种旅游地,不同类型旅游地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人工观光旅游地在广州各个区都有零散分布,以距离中心城区30km、50km和70km三处较为集中;自然观光旅游地从近郊区到远郊区均有分布;运动休闲旅游地主要分布在20~60km区域范围内。由此得出广州市城郊各类型旅游地空间分布总特征是:距离中心城区20~80km范围内,是旅游地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在此范围内,旅游地数量最多。距离中心城区80km范围外,旅游地数量显著减少,其中运动休闲旅游地数量为零。根据“环城游憩带”理论[7],这主要受到级差地租和旅游成本双重因素影响。因此,在旅游地开发中,需在级差地租的推力和旅游成本的阻力之间达到平衡,才可能得到市场认同。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广州
An Illustrated Timeline of Inventions and Inventors in the 1880s
2020达亿瓦秋冬时尚秀在广州举行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基于空间结构视角:丝绸之路旅游节事活动网络化发展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