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忧党之心 恪尽兴党之责

2009-02-04 03:38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党代表全会党代会

陈 晖

在执政60周年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主题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家表示,这充分表明了我党面临挑战时的高度自觉和清醒认识,而相关工作部署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顺应人民的期待。

2009年9月18日,为期4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闭幕。全会公报传递出哪些积极的信号?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党内民主等方面都有哪些新的阐述呢?本刊特邀省委政研室主任萧少秋、省委党校教授彭穗宁和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为您深度解析。

党的建设开始新的阶段

主持人:从十四届四中全会到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持续部署党的自身建设,那么我党一脉相承的党建思想脉络是什么?

萧少秋:党中央几代领导人都关注党的建设问题,因为这既是一个自建党以来就存在,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

我把毛泽东时代概括为“争取执政并执好政的革命党”。1939年10月,毛泽东首次把党的建设作为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并列的三大法宝之一。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要建设一个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布尔什维克化”,侧重于革命党的组织性、战斗力建设。1949年党中央进北京之时,毛泽东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并表示“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1956年党的“八大”上首次提出要搞好“执政党的建设”。据考证,这是第一次把我们党称为执政党而不是革命党。邓小平把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明确与“执政”联系起来。

邓小平时代我概括为“搞改革的执政党”。1980年2月,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执政党怎样才合格”的问题。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1994年,江泽民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并且初步把它与执政能力建设联系起来。2004年,《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式确立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谋划和思路。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永葆党的先进性。胡锦涛说:“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在党的历史上,以一次全会来专门讨论党的队伍建设,四中全会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因此,怎样评价这次全会的重要意义都不为过。

主持人:如何理解这次全会的现实背景?

萧少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已从1949年执政时的440多万党员,发展为今日拥有近7600万党员的大党。更深刻的变化是:中共已从一个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党,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受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改革过去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点的党建机制,逐步转向以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为基本特征的制度治党的党建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彭穗宁: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四个“着眼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瞄准更远大目标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出发”,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

四个“着眼于”言简意赅,为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

萧少秋:我们如何适应老百姓对执政党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期待?一方面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另外一方面,怎么把自身建设好。这就是四中全会又把党的建设问题作为一个非常重要问题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全会系统总结了党执政60年的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这成为全会一个突出的亮点。

彭穗宁:是的。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黨、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些基本经验,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值得珍惜,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应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警醒全党居安思危

主持人:“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四中全会公报这样表述。居安思危,当前党的建设的形势究竟怎样?

刘益飞:四中全会的评价是两句话,一句是: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另一句话是: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我们当然需要全面把握这两句话。但值得注意的是,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没有刻意展开和渲染党的建设的成绩,而谈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时用了很重的语言,即“三个严重、一个警醒”。这就是:党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这“三个严重”表明,目前党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一般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后果。为此,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引起全党警醒!并且特别强调: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主持人:这些内容都体现出四中全会在党的建设上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刘益飞:是的。再联系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的“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就更使人们感受到

那些明智的清醒的共产党人对自身建设的一种强烈忧思!为此,四中全会大声疾呼:“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应当说,四中全会在党的建设上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在近年来是罕见的,我们对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应当紧紧抓住这一点。

主持人:四中全会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忧患意识?

刘益飞: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前所未有,从而对党的执政能力及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第二,党的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反腐败问题、反对特权问题、“带病提拔”问题等)由来已久,久攻不克,党内外积怨甚多,已经严重妨碍着党的健康发展及党的公信力。第三,党的建设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亟待回答,而解决问题的基本出路,就是持之以恒地推进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主持人:为了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还提出了一系列“坚持”和“完善: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进行了设计和安排。

彭穗宁:中国共产党把党内民主放在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强调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给出的明确答案。全会提出,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可以说,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原则问题、理论问题已经解决。现在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和完善党内民主的问题。

刘益飞:比如说,如何实现党务公开问题,如何实行党内民主选举问题,如何实行党内言论开放问题,如何解决党内出现的官僚化问题等。现在讲党内民主建设,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嘴巴上讲党内民主,而是重在行动上的建设、行动上的落实。

主持人:《公报》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有何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萧少秋: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因为由于人民、包括党员对民主的要求日益强烈,党内民主具有紧迫性,否则就要落后于时代了。但是,民主是需要对方式、程序有相当程度认同的,操作程序需要相当严密而规范,盲目扩大会失范,导致践踏他人合法权利的所谓“大民主”,这在党的历史上是有教训的。党的组织相对严密,先在组织内探索、规范,再推广,比较稳妥。

我个人认为,民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干部人事制度方面,还应该在党内形成对事关国家或地区国计民生重大问题进行民主讨论的气氛。比如怎么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社会形势,完全可以采取党内民主讨论的形式,对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策等。

主持人:如何评价这次全会的历史作用?

彭穗宁:每五年一次集中讨论党建问题的全会仅次于党代会,定位很高,是一次政治的全会。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88年、在全国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的当口上举行的,是从政治上、组织上对党的未来事业发展提供保障,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因此全会最大的意义是使我们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标志着党的建设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置身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由此提出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可谓切中关键,同时工作部署和安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全会还树立了一个理念,即坚持科学执政,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执政建立在更加自觉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与把握,能使我们的思路和行动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意愿。

萧少秋:党加快自身改革的进程,这是希望所在。

四川雅安:党内基层民主“试验田”

2007年10月17日,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欧阳淞出席党的十七大记者招待会回答提问时指出,在四川的雅安、浙江的台州这些地方,从1988年开始就已经试行党代会的常任制,党代会的常任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十七大报告所说的两个措施:一是实行党代表的任期制,一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县(市)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就是搬据这些试点经验而作出的决策。雨城区直选党代表的做法被《中国新闻周刊》称为“进行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县级党代表直选,2008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整版搬道了雨城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称之为“党内基层民主‘试验田”。

直选:平等参与竞争

按照《雨城区党代会工作办法》,各选区须按照“报名——推选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初审——推选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资格审查_——公示———选举正式代,表-——公告”,8道程序,召开党员大会,以画票方式,无记名投票差额直接选举产生党代表。同时,区党代表选举委员会只审批候选人预备人选,而不再审批当选人选。第一次直选结果显示,党代表比上届结构明显优化,素质明显提高。雨城区党代表的平均年龄由44岁下降至41岁,大专以上学历者增加41%;这一百分比,在荥经县也提高了31.6%。根据试点要求,常任党代表的任期—殷为5年,而党代表覆行职权也由过去的“一次性:变为经常性。

点评:这充分尊重了多数党员确定的选举结果,进而从规则上落实了党员在党代表选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年會:由“次”到“届”

内容最集中的年会,堪称党代表行使权利的最好平台。根据规则,雨城区党代会年会的主要任务主要有七项:听取和审议区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选举或罢免区委委员,区纪委委员;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或党员代表会议的代表;听取上一次代表大会决议事项的落实情况和代表提案办理情况的说明;审议区委组织工作报告;计论涉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大事项,并作出决议。而荥经县的年会,还增设了审议党代套常任制试点工作报告,党费收支报告等内容。

点评:雅安党代会的称谓,已由过去的“次”改为“届:一字之改,准确地将“年会”的特点彰显出来,也明确了党代表大会是全县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属性。

猜你喜欢
党代表全会党代会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走进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
听,来自党代表的声音 看,山西党代表的风采
全会表情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中国军队党代表制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