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阅读套题(三)

2009-02-08 09:22高崇阳
湖北招生考试·读写在线 2009年5期
关键词:诸子白蝴蝶经学

高崇阳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国学”正名

蒋国保

舒芜先生近日发表《“国学”质疑》,对当前的“国学”热提出质疑。我认为最值得在这里重提的,是他对于当前乱用“国学”的批评。当今学者所談的“国学”,多是将它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来谈,这就难免引起一系列认识混乱,以至于“国学”泛滥,不但整体地研究中国文化被视同于研究“国学”,而且研究某一门中国学问也视同于研究“国学”,甚至将研究某一门中国学问中的某一分支学问也视同于研究“国学”。所谓“国学”的种种泛滥,所产生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国学大师”的严重贬值。这种名实严重背离的现象如不改变,将直接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事业。所以,为“国学”正名,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文字游戏。

舒芜先生对“国学”热的批评自有其价值取向,但我下面就舒芜先生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不是基于价值取向所做出的反批评。我要同舒芜先生商榷的主要是关于“国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问题。

章太炎先生一生多次演讲国学, 1910年他在日本刊行《国故论衡》,此后他又出版《国学概论》,晚年在苏州国学讲习会的演讲则整理为《国学讲演录》。只要翻阅这三部著作,一眼就可以看出,太炎先生心目中的“国学”,具体就是指我国固有的小学(文字学)、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并非泛指一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钱穆著有《国学概论》,他特意申明:虽然“时贤或以经、史、子、集编论国学,如章氏《国学概论》讲演之例”,但他不仿照此例以论“国学”,而是重在论述“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可是,只要我们看看其著目录,就能明白其所谓“国学”,只是限定在经学与诸子学,在外延上比较狭窄,与太炎先生所谓“国学”在内涵上并非有本质的区别。

马一浮的《泰和会语》中有一篇名曰《楷定国学名义》,马一浮似乎以“国学”为“经学”,但他又强调“六艺统诸子”“六艺统四部”,所以他实际上是以“国学”代表我国一切固有的学术。具体就是指由四部(经、史、子、集)所包含的小学(文字学)、经学、诸子学、文学、史学,并不包括科学等其他学问。

因此,所谓“国学”,固然不是泛指中国传统文化,但也不是特指儒家学术,应该说它是用来统称中国传统人文学科范围内的学术。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

1. 下列不属于作者为“国学”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 当今学者多是将“国学”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这就难免引起一系列认识混乱。

B. 在“国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问题上,本文作者对舒芜的观点不能认同。

C.“国学”泛滥,“国学大师”严重贬值,将直接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事业。

D. 本文作者蒋国保和舒芜在“国学热”问题上,所持的价值取向明显不同。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钱穆所谓的“国学”, 具体就是指我国固有的文字学、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

B. 章太炎所谓的“国学”只包括经学与诸子学,不包括史学、文学,外延比较小。

C. 马一浮所谓的“国学” 包括文字学、经学、诸子学、文学、史学,与钱穆基本相同。

D. 本文作者认为,“国学” 并非泛指一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应该用来统称中国传统人文学科范围内的学术。

3.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舒芜认为“国学”特指儒家经典,这一说法有些矫枉过正。

B. 钱穆、章太炎都著有《国学概论》,但钱穆的著作要早于章太炎。

C. 章太炎、马一浮、钱穆对“国学”的认识应该是比较具有权威性的。

D. 在当今探讨“国学”的概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事业有积极的意义。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4~8题。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二壶,高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之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忽闻窗隙 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急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公不敢卧,又坐待之。

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

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振摇,其势欲倾。公惧复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弯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烛之,则一木偶,剑击处皆有血。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公如言,戒备而往,乃执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将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选自《聊斋志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报我十金,当代禳之禳:驱除

B. 劝罄橐以哀之罄:用尽

C. 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 觇:察看

D. 公方骇,鬼则弯矣 弯:弯腰

5.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于公“有胆识”的一组是

①能持二壶,高作旋风舞

②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端坐旅舍,静以觇之

④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

⑤惧复压,计不如出而斗之

⑥如言,戒备而往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6.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异史氏”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花钱请人占卜自己前途命运的行为持否定的态度。

B. 认为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无误地预知别人的生死。

C. 认为如果术士能够准确地预知人的生死,对人还是有所帮助的。

D. 启示后人,尤其应该提防那些为了神乎其术而谋害别人性命的人。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公从小就爱打抱不平,喜欢拳脚功夫,经常和人斗勇;他富有胆识,很有主见,不迷信所谓的法术,尽管术士危言耸听,朋友好心相劝,他却丝毫不为所动。

B. 惯于讹诈的术士用心险恶,诈骗不到于公的钱财,竟然差遣“鬼怪”去谋害于公,以显示其占卜的灵验。但最终落得个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结果。

C. 面对即将降临的灾祸,于公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而且善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巨鬼高与檐齐,于公就穿插于巨鬼的两腿之间,挥剑削其脚踝,使巨鬼失去了优势。

D. 当觉察到所谓的鬼怪是那个手段毒辣的术士所差遣之后,于公第二天邀集所有的朋友一起到卜卦人的住所,经过斗智斗勇,将他抓获并交给官府处死,为民除了一害。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

(2)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此诗是作者在唐肃宗时因事被贬为岳州司马期间所作。

9. 分析最后一句中“偏”字的表达效果。

10. 诗的前两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对表达主旨有什么作用?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海边的白蝴蝶

林清玄

①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海边拍照、写生,朋友中一位是摄影家,一位是画家,他们同时为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的美惊叹而感动了,白净绵长的沙滩反而被忽视。我看到他们拿出相机和素描簿,坐在廢船头工作,那样深情而专注,我想到,通常我们都为有生机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机早已断丧,为什么还会觉得美呢?恐怕我们感受到的是时间,以及无常、孤寂的美吧!

②然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

③正在思维的时候,摄影家惊呼起来:“呀!蝴蝶!一群白蝴蝶。”他一边叫着,一边立刻跳起来,往海岸奔去。

④往他奔跑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七八只白影在沙滩上追逐,这也使我感到讶异,海边哪来的蝴蝶呢?既没有植物,也没有花,风势又如此狂乱。但那些白蝴蝶上下翻转地飞舞,确实是非常美的,怪不得摄影家跑那么快,如果能拍到一张白蝴蝶在海浪上飞的照片,就不枉此行了。

⑤我看到摄影家站在白蝴蝶边凝视,并未举起相机,他扑上去抓住其中的一只,那些画面仿佛是影片里,无声、慢动作的剪影。

⑥接着,摄影家用慢动作走回来了,海边的白蝴蝶还在他的后面飞。

⑦“拍到了没?”我问他。

⑧他颓然地张开右手,是他刚刚抓到的蝴蝶。我们三人同时大笑起来,原来他抓到的不是白蝴蝶,而是一片白色的纸片。纸片原是沙滩上的垃圾,被海风吹舞,远远看,就像一群白蝴蝶在海面飞。

⑨真相往往是这样无情的。

⑩我对摄影家说:“你如果不跑过去看,到现在我们都还以为是白蝴蝶呢!”

(11)确实,在视觉上,垃圾纸片与白蝴蝶是一模一样,无法分别的,我们的美的感应,与其说来自视觉,还不如说来自想象。当我们看到“白蝴蝶在海上飞”和“垃圾纸在海上飞”,不论画面或视觉是等同的,差异的是我们的想象。

(12)这更使我想到感官的感受原是非实的,我们许多时候是受着感官的蒙骗。

(13)其实在生活里,把纸片看成白蝴蝶也是常有的事呀!

(14)结婚前,女朋友都是白蝴蝶,结婚后,发现不过是一张纸片。

(15)好朋友原来都是白蝴蝶,在断交反目时,才看清是纸片。

(16)未写完的诗、没有结局的恋情、被惊醒的梦、在对山看不清楚的庄园、缘尽情未了的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边飞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只要表达了,有结局了,不再流动思慕了,那时便立刻停格,成为纸片。

(17)我回到家里,坐在书房远望着北海的方向,想想,就在今天的午后,我还坐在北海的海岸吹海风,看到白色的蝴蝶——喔,不!白色的纸片——随风飞舞,现在,这些好像真实经验过的,都随风成为幻影。或者,会在某一个梦里飞来,或者,在某一个海边,在某一世,也会有蝴蝶的感觉。

(18)唉唉!一只真的白蝴蝶,现在就在我种的一盆紫茉莉上吸花蜜哩!你信不信?你信!恭喜你,你是有美感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看见白蝴蝶飞进飞出。你不信?也恭喜你,你是重实际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快步疾行,去找到纸片与蝴蝶的真相。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1. 文章开头写摄影家和画家同时为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的美惊叹而感动,有何作用?

12. 请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我们的美的感应,与其说来自视觉,还不如说来自想象。

(2)在生命大海边飞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

13. 第④段说“那些白蝴蝶上下翻转地飞舞,确实是非常美的”,明明是白色的纸片,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14. 文章结尾的“信”与“不信”分别具有怎样的含意?这一段有何作用?

〔命题者系河北省唐山市丰润车轴山中学高级教师省骨干教师、唐山市兼职语文教研员〕

猜你喜欢
诸子白蝴蝶经学
一只白蝴蝶
评《明初经学思想研究》
飘飞的白蝴蝶
海边的白蝴蝶
经学与当代中国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从《文心雕龙.诸子》看刘勰文学精神
白蝴蝶
童话离不开各种小动物
海峡两岸郑玄学术研讨会开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