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

  • 科举、出版与学术:科举考试对明代《尚书》著述刊刻与流传之影响
    【摘要】明代经学具有浓重的科举色彩,科举考试对经学著述的刊刻和流传具有重要影响。以《尚书》著述为例,其中的举业之作居多,主要由坊间刊刻,部分由私人刊刻。部分著述受到科举考试的助力,经由官刻、私刻而至坊刻,实现了流通的扩大化,完成了文本性质从非举业之作向举业之作的转化。明代科举考试实行本经制度,使得某些家族和地域长期奉行单经以应试,造成家族专经著述的流传与续纂、地方专经著述的刊刻与传播以及引入他经以弱化地方专经等文化现象。明代科举考试引导出版和阅读活动的偏向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2期2023-07-27

  • 清代名臣阮元的治学与兴教
    学问,尤其对清代经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编撰了《经籍纂诂》,校雠勘刻了较为完善的《十三经注疏》。他从未放松过对文化教育事业的热切关注,兴办了诂经精舍、学海堂这两所以考据训诂为主的书院。关键词:阮元;清代;经学;书院阮元(1764—1849)字伯元,乾隆二十九年(1764)出生于扬州府城一个以文兼武的世家。乾隆五十一年(1786),阮元23岁赴江宁(今南京)参加江南贡院乡试,中第八名,成为举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阮元25岁以二甲第三名佳绩考中进士,步

    档案与建设 2022年5期2022-06-15

  • 蜀学大儒龚道耕先生的经学沿革略说
    于儒家经典的中国经学,作为我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主干,由汉至清,绵延了200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数次的演变,中国经学因经书文字与内容的不同,在今文学与古文学的相互纷争之下,历代经学家研究的旨趣亦各有不同,从而形成所谓的汉学、宋学以及清学之别。关于中国经学的具体沿革与流变,《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叙》首次作了分期说明,其云:“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其初专门授受,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

    巴蜀史志 2022年4期2022-05-30

  • 文人徒诗在西汉的萌芽阶段探析
    歌诗 汉大赋 经学按照创作主体的不同,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分为民歌和文人诗,民歌作为诗歌的源头一直延续至今,其代表了大众的集体智慧,反映了世俗生活的百态。而文人徒诗是由文人所作且不入乐。文人所作即突出诗作的个体性,亦即诗人的主观情志和思想。不入乐即摆脱乐的束缚,重视诗歌的文本价值。文人徒诗具有典型的文学色彩和凝练的文人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性格特征。通过文人的改写和创作,徒诗逐渐成为诗歌主流。以先秦时期诗与乐的分离和西汉时期《诗》的经学化为标志,诗歌创

    人文杂志 2022年1期2022-03-24

  • 《列女传》与经学之关系
    风气,其创作深受经学的影响。本文通过例举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从外界环境、内部动因、材料来源、礼学价值四个方面来阐述《列女传》与经学之关系。【关键词】 《列女传》;经学;价值体现【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0-0037-03基金项目: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校级一般项目“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与经学中《诗》学的关系”(ASB21-18)的研究成果之一。《列女传》的作者

    今古文创 2022年10期2022-03-22

  • 盛世隐忧:从乾嘉文治看清朝由盛而衰
    忧。当时朝廷重视经学,而思想上却不认同民间汉学;虽然承袭庙堂理学,却对其内圣外王鲜有心得,并且压制朝野理学的发展。同时,统治者的信仰世界混乱、迷茫。嘉庆朝的经学政策略有调整,重新重视理学,又强调以勤简为政,但总体上缺少新意,无济于事,清中期遂成武功彰显而文治偏失的格局。这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重要根源。关键词: 乾嘉文治;经学;庙堂儒学;信仰世界关于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论者多聚焦于闭关锁国、科技停滞以及文字狱诸方面,①而对乾嘉两朝在学术及信仰领域的文治偏失关注

    史学集刊 2022年2期2022-03-17

  • 从思维方式角度看戴震的考据学与科学的关系
    从注重直观体验的经学考据传统向注重逻辑的近代考据学演变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他借鉴了来自西方的科学思想方法,主要是归纳法、公理化方法和科学的数学化观念,提出了“论据互证”“心通理义”“由数入理”的新思路,将其融入当时的经学研究中去,在清代学术发展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戴震的思维方式演变由于经学传统和直观体验思维的局限而具有不彻底性,没有形成彻底的对象化研究,对西方科学思想方法的借鉴更多停留在“术”的层面上,因而未能转化成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至

    科学文化评论 2021年3期2021-11-22

  • 从学问-知识的性质再论《文心雕龙》的分类问题
    义”的“宗经”类经学著作。如果从“经学即子学”的角度看,《文心雕龙》亦可以视之为魏晋以后“入道见志”“弥伦群言”“精研文理”之类的新子学的著作。从学问-知识性质的角度重省《四库全书总目》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目的不在于推翻《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原则,而是要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经学”实际上包含着的内在创新活力,改变我们对于经学的刻板印象。关键词:《文心雕龙》  《四库全书总目》  学问-知识  经学  子学作者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孔学堂 2021年3期2021-11-07

  • 朝鲜时代初期科举经学考察方式考述
    93)科举存在重经学还是重词章的争论,最终经学派占上风。此外,朝鲜对于经学的重视在官员课试、宗亲试中也均有体现。对经学考试应该以笔答还是口述的方式解释经书、考生或文官应研习一部还是多部儒学经典,皆有争论。但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实质上都促进了经学在朝鲜的本土化发展。关键词:朝鲜王朝 科举 经学朝鲜半岛在朝鲜王朝(1392—1910)以前也有关于经学传授与经学考试的历史记录,但朱子理学传入朝鲜后,经学在政治统治与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才得以真正稳固,科举更加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胡瑗经学的核心思想
    育家,又是出色的经学家。仔细阅读胡瑗的经学著作后会发现,有些思想是一以贯之的,这其实就是胡瑗的核心思想。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重性情、重民本、重中庸、重共治。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如针对佛老的挑战、李翱的“灭情”说等),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理学家的继承。关键词:经学;性情;中庸;民本;共治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7-0114-07胡瑗(993—1059),宋代著名的教育家,

    中州学刊 2021年7期2021-09-16

  • 魏晋时期玄学产生的原因分析
    :文化上东汉末年经学思潮的没落;政治上东汉王朝的终结,三国的开始;学术上玄学汇通百家,别具一格。【关键词】 魏晋玄学;经学;儒道汇通【中图分类号】B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056-04黑格尔曾说:“哲学作为有关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其自身之后才会出现。概念所教导的也必然就是历史所呈示的。这就是说,直到现实成熟了,理想的东西才会对实在的东西显现出来,并在

    今古文创 2021年20期2021-09-10

  • 晚清关学人物贺瑞麟 、 刘古愚思想之异
    统;西学;实学;经学【中图分类号】B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68-02贺瑞麟(1824—1893年),自少熟读四书五经,同治四年(1865年),贺瑞麟主讲于三原学古书院,1870年,在清麓精舍收徒讲学(1881年改名为正谊书院),1881年,在書院设木板印刷局,设藏书洞。刘古愚(1843—1903年),1887年主讲于味经书院,在此期间讲学并主持刊书,1896年主讲崇

    今古文创 2021年26期2021-09-10

  • 朱熹经学诠释与楚辞学革新
    辞》研究中的汉代经学标准,实现了楚辞学从汉学到宋学的历史转变,开启了《楚辞》文学研究的新篇章。但是朱熹的楚辞学新成就,却恰恰根源于其经学思想的变革。朱熹经学思想的“文道观”“探求本义”“沈潜反复”是其楚辞学得以树立新阐释原则和方法的根本原因;其经学“先体而后用”思想的成熟则促成了楚辞文体学的发展,实现了楚辞学从经学研究过渡到文学研究的关键转折。朱熹经学思想与楚辞学的内在联系说明,从朱熹经学诠释的角度研究《楚辞》文学发展,可以从根本上理解朱熹楚辞学取得根本性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5-11

  • 经学分派与分期说评述
    黄开国摘要:经学的分派与分期是经学史的重大问题。四库馆臣最早提出二派六期说,但其分期缺乏理据,分派则有斩头去尾之失。此后出现了十多种不同的分期说,有二期说、三期说、四期说、六期说、七期说、九期说、十期说、十二期说;分派说也有二派、三派、四派诸说。这些分派分期说带有纠正四库馆臣失误的意义,但由于受时代限制与学术派别之见等原因,依然存在不同的理论缺失。这些分派分期说多数没有涉及分派与分期的关系,更没有关注到分派分期的依据这一根本问题。如果不解决分派分期的依据,

    文史哲 2021年2期2021-04-07

  • “文学”接替“经学
    特征。这是发生在经学的思想功能衰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文学思想功能的开发的双重基础上的。经学衰落与文学转型看似关系甚远,却在承担社会的思想工具功能问题上产生了交会。在传统社会,经学包揽了对宇宙、政权、人生各领域几乎所有问题的解释权和至高话语权。文学沦为其附庸,在思想表达上,主要承载经学之道。近代经学思想功能衰落以后,文学在思想表达方面呈现出独立品格。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文学范式,试图接替经学的思想范式,从而完成了近代以来“反儒反孔”的最后一道工序。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1年1期2021-03-24

  • 《子衿》主旨浅谈
    来学者们都以传统经学的解诗方式对其论述,很早就被定义为“刺学校废”、“学子之歌”等主题,然而从其文本诗义来看,很显然是一首婉转动人之情诗。本文重点对《子衿》中的重要字、词进行释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历代诗旨的分歧予以一定的分析。关键词:青衿;挑达;经学;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0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中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颇广,诗中之“青青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郑玄的“古今”之辨
    壁生关键词郑玄 经学 古今两汉今文经学法度定于五经,经义一尊孔子,使经成为“常道”,如《白虎通》所云:“经,常也”。① 以经为常道,其意义之一,在于克服经的“时间性”与“历史性”,五经之文,在材料的意义上,是先王之遗,而先王之法,“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正是孔子的删削述作,把殊时、异世,各不相沿袭的先王之法,结合成为统一的孔子一王之法。自《周官》《左传》出于山崖屋壁,跻于经传之列,其制度、礼义,与两汉今文经学所载,不免诸多差异,故有许慎

    人文杂志 2021年2期2021-02-24

  • 评《明初经学思想研究》
    经典为专门学问的经学一直居于古代统治地位。因而,要想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经学。但是,由于明代经学著作较多,学术界对明代经学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清代乾嘉学术的立场之上,故明代经学全面、客观的研究仍需加强。《明初经学思想研究》是一部研究明初经学思想的力作,它对目前学术界研究相对薄弱的明初经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与总结。《明初经学思想研究》(凤凰出版社2020年版)由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整理而成,以1358—1398年间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1期2021-02-21

  • 从“当知其约,勿骇其博”到“守约施博”
    之一,其本身精通经学,提倡“通经致用”和“经世致用”,强调以通读经史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但作为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又重视西学,在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清代中期乾嘉学人专心于训诂考证不同,张之洞更注重经世济民的“经济”之学。其为劝学而作的举要书目——《书目答问补正》,基本涵盖了传统学术的各个领域,并提出了“诸生当知其约,勿骇其多”的学习诫语。但其二十几年后所作《劝学篇》,则将“守约施博”作为要旨,这其中的不同,很难说没有晚清社会急剧动荡的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2021-01-18

  • 海昏简《诗》与西汉早期鲁诗传授
    、元帝时期,西汉经学发生变化,家学纷立,章句之学兴起,学者多对师说进行增益、发明和演绎,拘守师说的解释方式渐不为人所重,是这部西汉早期《诗》学文本未能传世的原因。而海昏简《诗》的出土使这一文本重现于世,其价值不言而喻。关键词:海昏侯;汉代;《诗经》;鲁诗;经学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21)05-0114-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末清初《诗经》注本与学术史研究”(17CZW032)江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1年5期2021-01-13

  • 日本经学史著分期分派说述评
    0072)1 对经学分期、分派的历史对经学的分期、分派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与经学史的建构相辅相成。所谓分派,即明确派内同多于异,而派际异多于同。分期须以分派为基础。分期、分派既明,则经学史观之架构成。而一部经学史著,最鲜明的特色即表现在分期、分派上。若无分期、分派,杂凑诸儒群言,不能统摄之、弥纶之,则但称《儒林传》《艺文志》可也,无书写“经学史”之必要矣。早在现代意义上的经学史论著尚未草创之时,便有了经学之分期、分派。如《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叙》将经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3期2020-11-18

  • 探索经学的演变 ——秦代焚书与西汉经学的建立
    吉/吉林师范大学经学泛指先秦各家学术要义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些人认为经学因秦代焚书而中断甚至灭绝,焚书此举对儒学虽造成致命打击,但不代表经学就此断了。秦代经学是原始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汉代经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汉代学术文化的象征。先有先秦塑形,后有汉代蓬勃。研究经学,就要研究经学在秦至汉代历史过程,这是经学即儒家经学登上历史舞台到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过程。一、

    长江丛刊 2020年20期2020-11-18

  • 论《诗经》在汉代的文化影响
    阶段。汉代诗学以经学为基础,围绕《诗经》又分为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大派别,对后世《诗经》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化不单指文学,这是一个集政治、思想、文学等多个方面为一体的概念。所以本文将以《诗经》的经学化为基础,从政治、道德和文学三个方面立体分析《诗经》在汉代的文化影响。【关键词】 《诗经》;诗学;经学;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1-0027-03《诗经》

    今古文创 2020年31期2020-09-10

  • 礼学思想在朱子学中的意蕴
    内容的学术范式,经学家并未充分重视礼学中的义理思想。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在接续经学研究范式的同时,又推阐礼学中的义理内涵,从而使礼学研究既坚持以“刑名度数”为研究内容,又涵摄了“礼尊其义”的思想。朱子后学陈澔赓续朱子礼学思想,并从礼所涵括的“成德器之美”与“明用器之制”两个方面去重新诠释《礼器》篇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终因其《礼记集说》立于官学而产生深远影响。关键词:礼与礼学;汉学与宋学;经学;义理;朱子学观照礼学发展演绎史,礼学研究的重点因中国传统学术范式的

    中州学刊 2020年7期2020-08-31

  • 《中国文学史》韩愈“继承者和捍卫者”商榷
    忽略了韩愈对孔孟经学的质疑。韩愈认为孔孟以后的经学被杨墨污染,“秦火”使经书残缺不全,汉代以来的章句之学是非颠倒,并为佛老所污染,故韩愈皆疑之。在此基础上,他对《周易》《尚书》《春秋》《论语》《诗经》《尔雅》《孟子》等经书内容、作者、解经方式等予以质疑。韩愈的疑经,对开启后来的疑经思潮有重大意义。理清韩愈的疑经思想,有利于全面认识韩愈的思想与文学。关键词:《中国文学史》;韩愈;孔孟;经学;疑经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7-16

  • 从“周礼”到“汉制”
    坤提要:亲蚕礼的经学争论,表现为行礼时间的仲春、季春之争。这一争论源于诸生对文本中“中春”与“大火”的误解。“大火”应该指“火历”之“辰”心宿二(天蝎座α,Antares)。“中春”理解为“火历”春分更合适。从商至汉,“火历”春分始终值夏历三月。“中春”与“季春”实质并无不同。在季春举行亲蚕礼,既符合殷周秦汉及当代中原地区的蚕事安排,也体现了儒家礼制设计无悖自然规律的基本精神。汉代实行的亲蚕礼,是汉儒结合阴阳、时令等观念的再创造,体现了帝国对儒家“天子之制

    古代文明 2020年3期2020-07-14

  • 《草虫》:新娘之心
    键词:《草虫》 经学 文学 歧说在一年四季的循环中,应时而来的自然的声音,每每给人以警觉,如春天的黄莺、深夏的蜩蝉、寒冬的雄雉,特别是秋日的草虫,因为它意味着一年美好时光将要结束,接下来将会是寒冬的煎熬。人生易老的悲叹也会因秋虫的鸣声而引发。所以王维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韦应物也说:“零落逢故老,寂寥悲草虫。”《诗经》中的《草虫》篇,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第一篇咏及草虫的诗,不过它悲叹的并不是流失的时光,而是象征缭乱不安的心怀。

    名作欣赏 2020年6期2020-06-24

  • 以“今古之辨”解“汉宋之争”:一个考察《新学伪经考》的视角
    之辨 汉宋之争 经学《新学伪经考》自面世以来,一直备受争议。此书虽为考证体例,但细究其中具体的考证内容,多有难以自坚之处。朱一新早在1891年写给康有为的书信中指出过这一点,而到了1936年,符定一撰《(新学伪经考)驳谊》,对《新学伪经考》中的三十一条谬误做出驳斥,并评价此书:“其征引也博,其属词也肆,其制断也武,其立意也无稽,其言之也不怍。”有鉴于此,不少当代研究者从康有为的政治用心着手理解此书的写作意图,认为康有为是想借由学术考辨的手段,诋排古文经学

    人文杂志 2020年5期2020-06-01

  • “苏学盛于北”说再考察
    术,还包括苏氏的经学著作、哲学思想。实际上,从苏氏经学著作的刊刻、宋金文化的交流、金朝科举的主流、金朝儒学发展的阶段性,以及金朝晚期理学与苏氏经学在北方地区的势力比较等方面来观察,苏氏的经学及其哲学思想在北方长期不受重视,晚期虽然得到一些大儒的青睐,但同时理学也“复苏”过来,理学势力明显在苏氏经学之上。因此,那种试图把“苏学盛于北”的“学”扩大到儒家经学层面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苏学盛于北”说只适用于文学艺术层面,而不能说在儒家经学和哲学方面也可以应用。

    史学集刊 2020年3期2020-05-26

  • “性与天道”与秦汉时期的思想演进
    性与天道 秦汉 经学 谶纬众所周知,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就成为两汉乃至整个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传统社会特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儒家思想是个开放的体系,其内部的诸多要素其实一直处在不停的变动之中,与外部社会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以及社会特质,就有必要透过“儒学独尊”的简单表象而探究背后更复杂而细节的东西。儒家的核心理念有很多,其中“性与天道”是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以来儒家着重阐发的内容之一,在后世俨然成为

    人文杂志 2020年3期2020-04-14

  • 儒家之经解
    。汉以后所形成的经学格局成为儒家思想代代传衍的基本形式,也构成了儒学的主要内容;但围绕着什么是经和如何理解经,以及经学义理的具体展开,儒家思想的发展又经历了曲折与繁复的过程,呈现出无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这其中,解释的因素分外重要,有经便有解释,伴随着经的编纂活动,解释就已展开,经的传衍和意义之持续,更是离不开解释,所以解经活动实为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解经学也就成为儒学延续的基本方式。如何在现代解释学的视野之下来重新理解与阐释“解经”的意义,发掘其深

    文史哲 2020年2期2020-03-20

  • 刘家和先生的经学研究探析
    关键词:刘家和;经学;史学特殊的世界上古史研究视域和20世纪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共同铸就了刘家和先生的中国文明史观,其经学研究及经学思想正是这一文明史观的集中体现。概而言之,刘家和先生的经学研究既体现了对中华固有学术传统的充分尊重和吸纳,又折射出20世纪以来中华学人面对全球化浪潮致力于为中华古老传统开发出新气运的不懈努力。刘家和先生深耕细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不同地区的上古文明,并在此基础上反观以经学为代表的传统中国学术和文化,由此所达到的“会通”境界,在

    古代文明 2020年1期2020-01-13

  • 现代哲学视域下的经学
    许家星摘 要:经学的消退与哲学的崛起是中华现代学术转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身处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冯友兰站在哲学的立场,对二者关系做出的深刻反思是一个颇具意义而鲜见讨论的话题。表面来看,冯友兰似乎与激进主义者一样,厌恶经学之烦琐无序,斥经学为“僵硬、落后的代名词”,主张其应被作为“金手指”的西方哲学所取代。但实质上冯友兰幼承庭训,具备新儒家群体中少有的经学素养,形成了善于结合经典诠释以表达哲学睿见的治学风格。他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理学的解经进路,经由对《易传

    中州学刊 2020年12期2020-01-11

  • 论清初儒学之重整
    到深具致用精神的经学上来。其哲学表现,即是气本论思想的大举复兴,并从“气质之性”出发对人的自然情欲给予充分认肯;在学术方法上,极力探索经义训解与“质测”实证的有机结合。总之,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清初儒学重整运动都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宋明理学的总结扬弃,又是乾嘉朴学的滥觞所出。[关键词]清初;理学;经学;实学;经世致用[中图分类号]B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20)06-0110-07学术总是个体思想吸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1-07

  • 经世、经术与理学
    良俊推崇注疏,其经学思想与清代汉学家极为相似;同时秉持“经术所以经世务”的理念,究心经世之学;此外他还是阳明心学的信仰者。由此可知,在“典范历史”的建构之外,何良俊还有其他不为人熟知的学术面相。这也提醒我们, 不可轻易相信传记文本的叙述,而应以传主本人的文集与著作为主,通读以观其学术本相。关键词:明代;传记文本;历史建构;何良俊;经学;经世;理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0)04-0033-07在中国学术

    荆楚学刊 2020年4期2020-01-07

  • 浅析魏晋经学中国家意识的形态化
    步多元化,然而以经学为基础的儒家文化仍然是彼时国家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在魏晋之前汉末乱世必然对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相应冲击的情况下,魏晋时期国家意识的形态本质上是以儒学为主体、以两汉为主源、以经学为载体的传承性内容。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魏晋经学传承和发展中国家意识的形态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关键词:魏晋;经学;国家意识;形态魏晋时期虽然思想多元,刑名、玄学、佛教成为构成一般意识形态的三大理论体系,但经学化的儒学仍然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主体。尤其是在王朝更

    人物画报 2020年3期2020-01-06

  • 毛奇龄文史成就研究述评
    丰富。本文着眼于经学、史学、文学成就进行论述分析,以恢复毛氏在浙东学术史中的声誉与地位。关键词: 毛奇龄    学术成就    经学    史学    文学毛奇龄(1623—1716)是我国清初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以往出版的《浙东学术史》或《浙东学派研究》,抑或“浙江古代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均没有其位置。至今,学界未见关于毛奇龄的专著。不禁使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在浙东学术史上没有一席之地?为何学术成就长期得不到学界的肯定

    文教资料 2019年28期2019-12-13

  • 以经求理:郑玄教育思想研究
    有成就的一位儒家经学大师,亦是一位经学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儒家经学继孔子后的第一人。郑玄一生著书颇丰,在经学研究中,他表现出“兼通各经”“不拘师法”“博采群言”“简约精要”的注经特点;在其教育思想中,也包含了“教之则进”的教育作用、“修德学道”的教育内容和“行思结合”的教学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关键词:郑玄;教育思想;经学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10-02郑玄是汉代最后一位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位儒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2019-12-10

  • 论郑珍诗歌的经学根基
    学者、诗人,其在经学与诗歌方面的重要成就自古受到学术界与文学界的嘉许推重。其精深的经学根基为他的诗歌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出明显的学问化特点。关键词:郑珍 诗歌 经学郑珍字子尹,贵州遵义人,清道光、咸丰年间著名的学者、诗人,在经学与诗歌方面的成就很大,历来受到文学界与学术界的嘉许推重。现存诗集《巢经巢诗集》九百来首,现存经学著作《巢经巢经说》《仪礼私笺》《轮舆私笺》《凫氏为钟圗说》等。由于其在经学方面的精密贯串,精深造诣,为他的诗歌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表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9期2019-10-06

  • 乾嘉学术史视域中的张惠言
    ,常州张惠言既为经学大家,精通易、礼;亦为文学巨匠,开创阳湖文派及常州词派,是彼时学者型文人的代表,在学术史、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从学术史角度对张惠言的学术成就、地位进行分析与评价,既可客观地展现其学术生平,反映乾嘉经学时期学人间的相互影响,亦可剖析其时学术对文学的影响,追溯阳湖文派及常州词派的发展过程,进而对乾嘉学术的特征进行管窥。 [关键词]乾嘉学术;张惠言;经学;文学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

    北方论丛 2019年2期2019-09-10

  • 超越经学,回归子学:现代儒学的思想形态选择
    学现代发展落定在经学形态的两个理由,一是儒家经典的政治权威性,二是经学曾经发挥的政治整合作用。这两个理由既有事实依据,也有内在限制:它符合经学的历史真实,但它与儒学的现实处境相左。子学更有利于儒家的现代发展。从儒学的创制与传承上看,正是相与诘难的诸子学,给予原始儒学以巨大的思想活力;从儒学渐趋衰颓的史实看,正是儒学耽于权力的利用,明显丧失了思想活力与理论创造力。处于多元的现代社会,儒学必须与权力相疏离,与经学偏好保持距离,坚持子学进路,激发思想创造。这样才

    文史哲 2019年4期2019-09-10

  • Contents and Abstracts
    books(礼经学) to be an independent historical research fiel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the continuous introduction of sociology and culture anthropology methods, paradigms are maturing mor

    古代文明 2019年3期2019-07-11

  • 北宋经学研究的可贵收获 ——评高明峰《北宋经学史论》
    王 偲经学是训释、阐述、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其近年来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从研究时段上看,先秦两汉及清代是经学研究的热门时段,而作为经学新变重要时期的北宋却稍显不足。从现有研究成果上看,多是从宋代经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对个别学者、学术流派的剖析入手,系统而完整地论述宋代经学演变及其成就和特色的专著尚不多见。高明峰撰著的《北宋经学史论》(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系统地梳理了宋代经学的演变历程及各阶段的基本特征与复杂成因,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宋代经学的主要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2-19

  • 明代经学研究史述论
    0106)对明代经学的研究早在清初就已开始。从清初至今近四百年间,不同时代、不同学术阵营的研究者立足于不同的政治立场、学术风尚、时代环境、研究方法,对明代经学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察,形成了不同的认识与评价。这些研究工作和成果共同构成了明代经学研究史。今天,欲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历史的眼光审视明代经学,客观评价其得失,得出一些具有时代性、创见性的结论,就很有必要对明代经学研究史再进行一番回顾与梳理。一、清代:负面评价的形成与加深清人的反思与评价,是明代经学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2-10

  • 经学与当代中国
    当代中国学术中,经学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学术的核心,我们有必要来讨论一下在以西学为主导的现代学科框架下,经学为什么会在近年兴起,以及经学存在的意义为何。经学研究在当代的复归,就学术思想层面而言,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经学内在的原因。尽管“五四”之后,人文领域迅速西化,传统旧学开始落幕,研究者纷纷走上了新学术之路,但是经学本身的学术传统并未因此断绝,只是转变形态,栖身于先秦史、文字训诂学、文献学等等研究方向之下。随着这些研究不断

    读书 2017年8期2017-08-08

  • 魏晋南北朝经学百年研究回顾
    海涛魏晋南北朝经学百年研究回顾□ 郭海涛众所周知,儒学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学术主流。从秦汉至清末的两千多年里,两汉经学和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型态,后世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遗憾的是,处于两汉向隋唐以迄宋明理学变化过渡阶段的魏晋南北朝经学却一直受关注较少,研究不多。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社会动荡和政权分裂致使文献大量散佚,南北的地域差异也深刻影响了学术发展,这些都加大了后来研究工作的难度。但无论如何,承前启后的魏晋南北朝经学都不能为

    华夏文化 2016年2期2016-02-02

  • 经学史研究专辑
    经学史研究专辑主持人语:在中国传统学术体系中,经学史无疑是其中核心组成部分,岳麓书院的师生亦以经学史为研究重点,并承担了经学史的系列课题。本辑论文以经学史研究为主体,涉及汉、宋、清几代的经学研究。我们还会继续推出经学史研究专辑。(朱汉民教授)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3-31

  • 再谈经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问题*
    度的体现。传统的经学研究也随之有了逐渐复兴之势,与此相关联,反思经学与中国哲学学科的关系也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问题点。该问题最主要的一个历史背景就在于:经学原本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学问,而且是中国传统知识学术的核心,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干;与此相对,哲学则是近代随着中西文化交流而在中国逐渐建立起来的一门现代学科;然而,就在中国哲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学是被废止的并因此也不断地走向了衰落,更为关键的是传统经学的内容和价值一直未能在中国哲学学科的相关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3-31

  • 近三十年来的汉代经学研究述评
    文化的经典文本,经学是基于六经基础上而展开的学问,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若将西汉“独尊儒术”视为经学确立的起点,将民国临时政府“废止读经”看做终点,经学的历史长达二千多年。汉代作为经学的确立和盛行阶段,奠定了经学发展的基本范式,汉代思想亦通过经学的形态展现出来,汉代经学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发展阶段。研究汉代经学思想,厘清近三十年来学界对汉代经学研究的概况和趋势,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汉代经学的思维特质和历史作用,而且有利于准确把握其局限性,对汉代

    云南社会科学 2014年5期2014-03-11

  • 经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一部力作——高明峰《北宋经学与文学》评介
    116081)经学曾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中国社会两千年之久,其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而珍贵的史料。经学所产生的影响和理论家对其所作的阐释贯穿中国文化的始终,这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烙上了经学之印。而研究儒家文化与文学之关联,第一重点是研究经学与文学之关联。因此,进一步理清经学与文学的关系,对于我们把握文学在古代的存在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学存在的两千多年中,宋代经学的作用是突出的,是经学史上的一个高峰,这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4-11

  • 海峡两岸郑玄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的欢迎!高密是大经学家郑玄的故乡。生当东汉末年的郑玄,面对西汉以来经学今古文对峙、各家经说日趋繁杂的局面,以“述先圣之元意,整百家之不齐”为职志,“囊括大典,网络众家,删裁繁诬”,打破今古文经学的门户,叠用今古而遍注群经,实现了今古文经学的融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注解方法到注解内容都为后世所效法,成为中国经学的典范,影响深远。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郑玄经学依然以其不可替代的学术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它所蕴含的丰富学术意蕴和精神价值。众所周知,儒学

    周易研究 2010年4期201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