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女记者被骗让谁蒙羞?

2009-02-11 11:07
文苑·感悟 2009年8期
关键词:局局长国情户口

梦 笔

事件主角:张某、程朝俊

事件经由:被“国情局局长”一番忽悠后,二十多岁的央视女记者张某以为自己将成为特工,不但拱手送上一笔办事费,还毫不犹豫地“为国家利益献出肉体”。最终这名假“国情局局长”程朝俊,被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

质疑:被骗源于“毕姥爷”情结?

没有北京户口,也就没有正式编制,这个女记者不过是央视一个外聘或临时员工,说白了也只是一个打工妹。她跟千千万万普通的打工者没有任何区别,受骗理应得到我们的同情。骗子不过抛出了户口和“特工”两个诱饵,就足以使央视女记者失去理智,献财献身。归结起来,女记者是把骗子当成了“姓毕的姥爷”。而这种“毕姥爷”并非个例,而是呈现出一种日益铺陈化的社会状态。在熟人、关系架构的社会生态中,找工作、办事、看病等等诸多生活细节,都难脱大大小小的权力寻租的影子,也沉淀成一部分人群膜拜权力的意识和认知。正是在这种寻找权力“毕姥爷”的情结下,央视女记者才堕入了这个骗局,扮演了一个可悲的角色。

“骗子官员”为何层出不穷?

冒充官员诈骗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这些骗子一般有三类:一类是直接将自己“化装”成某位身居显位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队中的高级别干部、学校的校长等,也就是一般人心目中“成功人士”;第二类是化身为某位领导干部的亲属,可以利用自己与领导之间的亲戚关系,为别人办事;第三类是冒充秘书、司机等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综观各种冒充官员诈骗的闹剧,不难看出其背后的根源。一句话:权力太“无所不能”了,太值得人们为之奋斗和“牺牲”了。如果要责怪的话,一要怪官本位意识太浓厚。二要怪权力约束不够。像这种托人做事、托关系走后门的“亚腐败”情况应该还是比较多的,诸如资金的审批、项目的审批、孩子的就读、违章驾驶找人求情等等,无不存在这种所谓的“亚腐败”,但这也只能存在于手上有权力的部门或领导干部身上,不然,为何一听到干部,人们总相信能办成事呢。

观点:户口成“虎口”

现实的情形是,一方面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北京户口难上加难,另一方面,的确有一些“高人”具有通天之功,能够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北京户口。每到高校学生毕业之时,我们在网上就能看到热卖“留京指标”的帖子;媒体也曾披露过不少非法获取北京户口的案例。而这些,或许还只是显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可能还有更多的猫腻和“高人”处于“潜伏”之中。假冒的“国情局局长”能够骗倒央视女记者,其根本原因就是那些“高人”的成功“运作”,为骗子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为假冒“国情局局长”行骗铺垫了成功的“台阶”。正常获取北京户口的渠道被堵塞,而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北京户口的路子却畅通无阻,这就是央视女记者上当受骗的现实原因。

结语:北京户口等于什么呢?

众所周知,户口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功能,越是大城市,户口背后捆綁的各种福利和特殊资源就越多。

有了北京户口,在孩子入托、上学方面节约下来的钱不是一点半点,这些钱如果节约下来的话,即使在目前大学学费如此高昂的情况下,仅凭这些钱都够支付义务教育之外的教育费用了。钱是可以挣到的,但北京高考的分数线之低是有钱也买不来的。北京孩子大学入学率之高为全国前列,录取分数线的差异应该说功不可没。总之,有了北京户口等于从身份到待遇的一次提升。

(本文集合了徐林林、张东阳、孙仲、五岳散人、周建邦、袁回、管荣保等作者的言论,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局局长国情户口
家国情?家国梦
关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思考研究
韩新政府清算国情院七大弊案
《晚晴》编委会又添新力量
户口
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户口的如何申请恢复
八类“黑户”可登记户口
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