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的校长

2009-02-12 08:47徐凌云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职工校长学校

徐凌云

在如今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校长的角色也在由单一角色向多元角色转化。那种只会关起门来办学的校长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校长不仅是管理者、教育家,而且还应该是经营者、外交家……只有适应这种多元角色的扮演,才能在校长的岗位上游刃有余。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比喻:管理者就要像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向外的面孔是观察外部环境,向内的面孔是观察内部的秩序,管理的目的在于寻求平衡与发展。校长就是要扮演这样的双面角色。

兼顾两种态度:立足校门口,放眼全世界

立足校门口,是校长求实的一种态度,即坚持把学校的事情做好。求实,还是校长办好学校的必需条件和要求。如果所有的校长都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话,那么,一千个校长就是一千个哈姆莱特,也会形成一千种独特的管理风格。因为一所学校就是一个世界,各个校长自身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独特的管理风格是校长在管理活动中独特的管理思想的表现。它主要体现在校长对管理工作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校长独特的管理风格是影响形成特色或名牌学校的重要因素。

纵观近代教育史,许多教育家和成功校长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这是他们成功的根本标志,诸如:苏霍姆林斯基以“相信孩子”的思想缔造了国际著名的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以“生活即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的教育思想创立了具有“开明、平等、实干”风格的晓庄师范;上海建平中学老校长冯恩洪提出“合格+特长”的育人思想,创建了闻名全国的建平模式。所以优秀校长应该立足校门口,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和个性来。

放眼世界,是校长审势的一种态度,即从世界的视域出发,把握国际上教育变革的风云。校长放眼世界、审时度势,就能以多角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周围世界中巨大的和微小的、显现的和隐蔽的、理性的和情感的种种变化,并对此保持一种知微见著的敏锐反应。校长放眼世界,还能捕捉代表时代发展和前进方向的新思想、新观念,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去分析教育的问题,能够预见教育的未来,能够以自己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观去影响教师和改造教师,促使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自觉地转变,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学校这所神圣的殿堂,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世界组成的,要照亮这两个世界,照亮这所神圣的殿堂,需要有一支燃烧自己的红蜡烛。而这支红蜡烛,不是一般的蜡烛,是一个能“立足校门口,放眼全世界”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冯恩洪的“合格+特长”,就是校长烛照的结果。

融和两种风格:“金刚怒目”的剐性,“菩萨慈眉”的柔性

校长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靠威慑力管理学校,一种是靠情感构筑学校。这两种校长都各有千秋,理想的校长是将这两种风格融合:既会“金刚怒目”的刚性管理,又懂“菩萨慈眉”的柔性管理,刚柔相济方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管理风格。

有人一定会问:“金刚怒目”是专制校长,不好!“金刚怒目”,笔者指的是一种管理风格,敢于“管”的一种管理行为。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问:好人一定是好校长吗?时下“好人”很多,好校长却极度稀缺。可见,“好人”未必就是好校长。从逻辑上看,良好的个人品性只是保证优良管理的最低限条件,但还远不是有效管理的充分条件。比之“好人”,“好校长”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师的教师”,好校长要充分体现职务的道德性,秉公施政;另一方面,协调一个高度知识化的学习共同体,好校长必须追求治校有方,讲究以制度张力维系学校人际活力和知识生产力的艺术,所以必须不断加强领导力的历练。为人的低调谦和,行事的坦白无私,充其量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好好先生”。倘若不能融道德与专业于一炉,不能在“独善其身”的同时发展“兼济天下”的能力,不能在善良、无私、敬业的基础上添加上行政能力的修炼,那么,“好人”就近乎“无用”。

但是再严厉的、再刚性的管理,也只能解决必须干的问题,很难解决愿意干、主动干的问题,校长很难用制度来完全约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而不是一个物件。不是一台机器,管理人,需要的还有情感、还要艺术。因此,严格的制度虽然很有必要,但它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这就呼唤软管理,就是人性化的管理,以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出发点。校长要有宽容的品格,与教职工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坦诚的沟通,遇事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教职工着想,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多一点引导激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宽容理解,少一点空洞指责。校长要能容人、容言、容事,不论先进后进,一视同仁;不管顺耳之言、逆耳之话,还是反对之词都要听得进去。

权力是威慑力,而情感是凝聚力,只要校长能把感情因素融入管理之中,心中就会装有数职工。校长心中有教职工,教职工心中就一定有全局,便会想校长所想。一个优秀的校长在用好权术的同时,还能舞好“情感”的太极,即通过校长的个人品质、学识、才干、能力、作风等一系列非职权性影响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群众,用温和、平等、民主的领导行为实施管理,在人们心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把组织意志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创造出和谐、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可见,校长的管理哲学是:刚柔相济、宽严结合,既有硬管理,又有软管理,要有“官气”,更要有“亲气”。即对待原则问题,决不含糊,金刚怒目,铁板钉钉;对待师生们遇见的难题、麻烦事,就必须菩萨心肠,亲情十足。做人的学问是一门真正科学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应成为校长们关注的焦点。“领导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看;领导把我当牛看,我把自己当人看。”此顺口溜的含义不言而喻,如果一个校长能与教职工有生活乐趣的共享,情感沟通的共融,心灵碰撞的共振,思想争论的共鸣,那教职工定会主动地工作,并将工作视作内心的一种回报、一份精神诉求。这样的校长,离好校长、名校长还会远吗?

并重两种行为:阅读“智者”, 倾听“众生”

阅读“智者”,理应成为现在校长生活的必需。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至理名言: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教育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上冒出来,它来自于教育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时下有句话说得特别形象:校长不读书,教育血脉遭梗阻。这些都在宣示一个道理,那就是校长要读书,要读经典的书。

何为阅读“智者”,就是阅读经典的书。不管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培根的《新工具》。还是卢梭的《爱弥尔》,只要我们浅浅地阅读,就会明白:我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创建一种比较理想的生

活,为教师,为学生,也为自己。

校长除了阅读一般的经典著作外,还要阅读教育的经典著作。要读夸美纽斯以来有影响的中外教育家的著作,如杜威、陶行知、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等,他们是20世纪教育思想的源泉。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极大地推动着教育革新潮流,推动着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和研究当代教育家的优秀著作、不断变革的教育实践,对校长更显得迫切而重要。加德纳的智能多元论,让我们知晓人的智力空间与潜能,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让我们去拥抱智慧的教育,魏书生的理论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校长在阅读“智者”的同时,还要学会倾听“众生”。倾听“众生”,就要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触摸学生的心跳,学会以师生的眼光看待世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校长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真心待人,以心换心,倾听师生的心声。

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着孔子“君子有九思”的一段话,其中“听思聪”就是讲倾听的重要。唐太宗纳谏,就是肯于倾听,才有魏征敢于直谏,才有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和盛世唐朝。

那么,校长如何学会倾听呢?第一,要尊重倾述者。即要礼贤下士,当好学生,虚心求教,听取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第二,要善于倾听。即要和他人打成一片,融入他们当中,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朋友知心,就会无话不谈,甚至肺腑之言,这样获得的信息就更直接,更具有可靠性。第三,要“听以致用”。不仅要善于倾听,还要做到博采众长。第四,要懂得偏听则暗的道理。即要刚正大气,不获小道消息,不做望风扑影的判断和选择。第五,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获取正反两方面的信息。校长可以把自己的QQ号、电子邮箱、博客等公布于众,为和校长沟通思想或提出各类意见或建议拓宽渠道。他们无须用真名。所以谈话或聊天不用避讳,可以把不能和校长直面对话的尖锐问题,都在网上说出来,当面不好提的意见或建议,在网上也可以毫无掩饰地脱口而出,由此校长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宽。总之,没有信息沟通,就没有有效的领导;倾听“众生”,就要耳听八方,科学审视。

由此可见,不是双面的校长,难以成为“名校长”,难以带出“名学校”。学校是个大舞台,校长就是舞台上的总导演,只要立足校门口,放眼全世界;兼具“金刚怒目”的刚性和“菩萨慈眉”的柔性;学会阅读“智者”,倾听“众生”,治校完全可以变成一门美妙的艺术,校长也完全可能成为一位教育家。

猜你喜欢
教职工校长学校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