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与中央党校

2009-02-13 05:31刘宝东
党史博览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央党校王震党校

刘宝东

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向前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共中央党校作为党的最高学府,承担着培训和轮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的重任。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王震曾担任中央党校校长近5年时间,为党的干部培训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筚路蓝缕建新制

1982年4月,戎马一生的开国上将王震接受了一项新任命:出任中央党校校长。

王震出任中央党校校长未及半载,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天,改革开放的思路已定,而历经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此时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才能领导好这场亘古未有的深刻变革。邓小平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加强党的建设是改革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中共十二大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培养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尤为重要。为此,中共十二大提出了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对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任务,要求各级党校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担负起对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任务。

王震到中央党校工作后,就开始深入各个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改革党校教育的新思路。中共十二大召开后,如何贯彻落实十二大精神,实现党校教育的正规化,成了萦绕王震心头的一件大事。十二大闭幕后仅仅5天,王震就及时主持召开了中央党校校委会,要求抓住贯彻十二大精神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党校教育的改革工作。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王震深谙毛泽东这句话的精髓。他认为,若想顺利推进中央党校的改革,必须摸清中央党校和各级党校的实情,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11月30日,王震带领从中央党校各部门抽调的业务干部组成的调查组开始南下,奔赴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进行调研。调查组同当地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以及党校的同志进行座谈,倾听各方面的呼声和要求,深入研究如何开展并加强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工作。参加调查组的一位同志后来曾回忆说:“白天我们去了解情况,晚上王老都要在他的房间开个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馈。有时会开得很长,工作人员一再提醒他需要休息了,但是他仍然毫无倦容,坚持听完汇报再休息。”这位70多岁老人孜孜不倦的精神,让调查组成员领略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王震的带动和鼓舞下,中央党校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于10月25日向中央提交了《关于中央党校今后教学工作的意见》,就招生对象、班次设置、招生工作、课程设置、考试制度、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意见和建议。中央于02月10日将此报告转发全国,并作出了重要批示。为了及时贯彻中央批示精神,王震向中央建议召开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经中央批准,成立了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及国家计委、经委、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教委和总政治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领导小组,负责会议的筹备等具体事宜。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此间王震又一次带队赴广东、湖南和湖北等省作调查,对基层情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0983年2月22日,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陈云、叶剑英对会议的召开和干部培训工作作了重要指示。王震主持会议并作了主题报告,就新形势下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充分重视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提出了要求。这次大会开得非常成功,非常鼓舞人心。一些代表感慨地说:党校教育正规化改革,“战争年代不能办,建国以后没有办,十年动乱没法办,十二大以后必须办”。这句话道出了与会代表的共同心声。

同年5月3日,根据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讨论的结果,中央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9月0日,中央党校隆重举行了实行正规化教学的第一期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实施正规化方针。一大批领导干部走进中央党校接受正规化、系统化的培训和轮训。他们许多人此后都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挑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王震在中央党校正规化教学扎实开展起来以后,仍然不断总结经验,本着边设计、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精神,不断推进党校的教育工作。

实事求是树新风

“实事求是”是中央党校的校训。1943年02月,中央党校学员自己动手,在延安兴建了中央党校大礼堂。当时兼任中央党校校长的毛泽东,为大礼堂的落成题词“实事求是”。这个校训是中央党校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中央党校的特点、风格,同时也反映着中央党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邓小平曾经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可以说,在新时期培训和轮训党的高级干部也离不开这一条。王震在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不仅将“实事求是”这个校训始终牢记在心头、挂在嘴边,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对党校的教学,王震强调一定要注重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原则,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取之不尽的法宝。毛主席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几十年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要恢复我们党的这个光荣传统。理论联系实际,也是党校教育的根本方针。1983年5月,王震在中央党校校委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党校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党校的教员在讲课或写书的时候,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作理论上的说明,使学员听了你讲的,看了你写的书,能够受到教益。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每个教学人员应随时注意的。科研方面,他提出要研究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中为主。另外,他还敏锐地指出:我们面临着世界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党校教师也要注意研究、密切注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王震对党校教学和科研提出的要求,其思想红线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

为了促进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王震时常请一些教师到他的家里促膝长谈。1983年11月的一天,几位教师又如约来到他的家中,向他请教问题。谈话中,王震说,今年是毛主席诞辰90周年,我们应该好好纪念。他介绍了与毛泽东相识、相知的过程,讲述了在毛泽东领导下工作的点点滴滴。突然,他话锋一转,说抗战时期最令他难忘的是与毛泽东进行的一次关于三五九旅组建南下支队的谈话。他说: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从国内外形势谈起,阐述了党中央决定组建南下支队的战略部署。谈话后不久,党中央正式决定,由三五九旅抽一部分主力部队,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也就是南下支队,王震担任司令员,于0944年10月9日开始了南征。南下支队创建五岭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战略部署,虽然由于形势发生根本变化未能实现,但是它在两年时间内,南下北返,经过晋、豫、鄂、湘、赣、粤、陕、甘八省境地,跋涉近0万公里,克服了严寒酷暑和高山大河等自然险阻,经历了111多次血战,英勇地打击了日伪和蒋介石的反动军队,在千百万人民群众中撒播了革命的火种。毛主席称它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王震戎马一生,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活军史、活党史。他与毛泽东的这次谈话是在两人间进行的,中央档案并无记载,所以他的回忆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党史、军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此后,这几位教师又多次与王震交谈,写了篇关于这段历史的稿子。经王震反复核对、仔细推敲,最终以《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忆毛泽东同志在组织南下支队时的一次谈话》为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为后人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珍贵史实。通过这件事,让党校广大教师领略了王震实事求是的学风,为中央党校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起到了带头和表率作用。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事求是学风,将理论联系实际贯彻于党校的教学和科研之中,王震在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大力号召教员和学员到基层去,到群众当中去,作扎实的社会调查。他说,教师要定期出去搞调查,从理论上分析、说明和解决实践当中提出来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他倡导教师到工厂、农村和改革开放较早的城市去调查研究。他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多次带领一些教师外出调研,亲自为教师的调查研究创造条件。为了及时掌握党校教育改革的第一手材料,他还多次召集教师和学员座谈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地谈意见、谈问题、谈看法。王震还不无忧虑地殷切指出:在党校教育中,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对我们来说是个新问题,要边实践边总结,逐步摸出一套办法,使之系统化、制度化;要看到若不认真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党校的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前进。

从1983年开始,在王震和中央党校校委的大力倡导下,中央党校形成了一项调查研究制度,而且发展成为党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年围绕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中央党校的教员和学员都会奔赴各地进行深入的调研,其中形成的许多报告为中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殚精竭虑抓队伍

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的性质、职能和担负的任务,决定了人才在党校工作和党校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闻名的王震,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他说:列宁曾经在给喀普里党校的一封信中指出,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政治方向,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一所军事院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王震由此鲜明地提出,搞好党校教育,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

制约党校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是师资不足。为此,王震提出了采取多种途径扩大师资的办法:一是聘请国内著名的理论家、科学家和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同志兼任中央党校教授,或作专题报告;二是党校自己培养师资,尤其是对年轻教员要特别加强培养,多创造到校外或国外进修的机会,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三是引进新鲜血液,选调一批博士、硕士,充实到党校教师队伍之中。

教师有了,还面临着如何将他们培养成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队伍的问题。王震经常用列宁关于“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政治方向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思想,教育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自身的重大责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教育广大教师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用延安时期优秀教师的高尚情怀,勉励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用他自己勤奋学习和思考的切身体会,勉励大家认真读书,严谨治学,向学员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道。他的言传身教,对于端正党风、学风和文风起到了表率作用。中央党校的教师向来以政治素质过硬而受到社会各界的褒扬。

为了提高中央党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增强学员的接受能力,王震对应用电化教学等新兴教学手段也极为重视。这显示出他思维的前瞻性。1982年6月,在听取有关开展电化教学和教师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汇报后,王震就提出要建设一整套的闭路电视系统,建设有线广播网,建设全校的电视会议的对讲设备,建设卫星电视天线接收等电化教学设备。这些设备在今天看来已经都是“小儿科”了,但在当时可是很先进的。王震说,党校搞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能搞低水平的,要尽可能搞先进的,要有总体规划。在他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中央党校配备了当时在全国属于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和语音教学设备,新建和安装了程控电话,为党校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中央党校现在的一些老同志,谈到当时初次使用这些设备时的情景,激动的心情仍然溢于言表,仿佛那还是昨日之事,历历在目。

王震把历来关心群众生活的好传统也带到了中央党校。来校不久,他就亲自下到学员食堂和伙房查看,了解伙食情况,勉励后勤的同志搞好工作,保证学员和教工的健康。为了增加膳食营养,他建议多给学员、教工吃一些豆制品,并亲自帮助解决豆制品的原料问题。在物质已经较为丰富的今天,这已经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但这一举动在当时却温暖了许多人的心。王震对党校教职员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也极为关心。1985年春节后,党校有一位青年教师的妹妹在探亲返家途中走失了,全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把这件事向王震作了汇报。王震极为重视,亲自批请公安部门尽快帮助解决。后来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终于在贵阳找到了。这件事,不仅该同志全家非常感激,其他知道这一情况的同志也深为感动,在党校内一时传为佳话。中央党校的同志们说:“王老总是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同我们心贴心,备感亲切和怀念。”

从1982年4月到1987年3月,王震担任中央党校校长将近5年时间。这5年,堪称中央党校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王震的心血。1983年7月,王震在同中央党校高中级离休干部研究班学员举行座谈时,饱含深情地说:“担任干部的共产党人,职务不要实行终身制,但共产党员的责任是终身的。”王震正是这样忠实地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猜你喜欢
中央党校王震党校
坚持问题导向 有的放矢——兼记中央党校的三次“有的放矢”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要是”的作用
抢着去边疆的王震
“办”“为”和解
科技异化的集中表现及应对
“慌”与“没有慌”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2014级中央党校研究生班招生考试顺利进行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