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育人内涵 构建品牌特色学校

2009-02-19 10:04刘玉玺张金良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德育

刘玉玺 张金良

如今是文化竞争的时代,校际之间的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理念的竞争。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学校兴衰荣枯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竞争力?如何使学校文化建设产生预期的影响力,真正使之成为推动学校发展、教育进步的动力,实现学校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超越,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实现长盛不衰的发展梦想呢?

用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 塑造学校的文化品牌,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在构建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品牌,实施特色教育、提升内涵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探索出一条具有东光特色的文化兴校之路。

一、文化引领,彰显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经过历史积淀形成,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也是这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

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由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追求结合而成的复合体。办学理念来源于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与升华、提炼与总结、反思与研究。

建设一所特色学校,收获累累硕果,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方向。我们在实施学校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实践中,注重吸纳新的办学思想、新的办学理念,以前瞻的眼光、理性的思考,从学校发展的高度出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要务,实施“内涵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把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以开拓进取、追求卓越、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和进取精神,加快学校的内涵发展。始终坚持把教育质量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生命,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牢固树立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意识。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现代教育质量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教学运行模式和竞争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快学校的持续发展。始终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推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以科研带教学,以科研促教学。以《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和《中小学生的有效评价方式》为载体,以求实创新为基本点,着力探索《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的研究》,开展《中小学在教法、学法和学生心理的衔接过渡》等一系列“十一五”研究课题。在教育目标、内容的层次化、具体化,教育途径方面的多样化、现代化,德育管理评价的系统化、科学化方面,积极实践和探索创新“一条龙”过渡衔接教育的规律、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强化特色优势,形成东光品牌教育。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才建设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兴校”战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构建教师队伍的管理网络机制、学习培训机制、考评监督机制与激励发展机制,打造一支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优良职业形象的师资队伍。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动力,针对学校实际和办学过程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深化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层次清晰、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快学校的创新发展。我们始终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执教兴校的第一内涵,实施 “品牌誉校、特色扬校”战略,积极营造学校内涵发展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育人功能,约束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教育服务”、“人本管理”、“科研兴校”、“依法治教”的观念,按照“高质量、有特色”的目标,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着眼于学生未来成才,立足于学生现实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遵循“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名师扬校”的治校方针;实行“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科学规范”的文化管理模式;倡导“以德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管理原则,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东光”人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几年来, 东光学校发展准确定位,形成东光教育特色,在教育竞争中寻求学校的发展空间,学校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教学、教研和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化引领, 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生机,注入了活力,显现出东光学校文化独树一帜的个性魅力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二、文化塑造,凸显鲜明的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它既是学校的亮点,也是学校的导向和办学水平的标尺。

特色就是影响力,就是竞争力。我们在实施学校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实践中, 以管理创新为特色, 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的管理平台。

一是在管理思路上创新。按照学校的发展目标,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认真分析,从中提炼出对学校发展有特殊价值的资源因素,经过强化组合,凸显自身的教育优势,打造出具有东光特色的教育品牌。从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向重视学校效能管理,从重视部门优化管理转向重视学校整体优化管理,从重视监督、检查管理转向重视激发师生责任感、成就欲,从重视单纯行政管理方式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关注师生个体成就需要发展相结合。广泛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展育人活动。探索新形势下学校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把握学校管理工作发展的基本态势,寻求新思路,开辟新途径,构建学校管理和师生自我管理共同发展的管理工作新格局。

二是在管理形式上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学校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不断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是在管理手段上创新。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技术的优势,创新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东光学报》和《东光教育》等平台,把学校管理的思想变为积极主动地正面宣传和传播的信息,努力开辟学校管理工作的新领域,使师生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行”的效果,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潜移默化,情理交融,不断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在管理方法上创新。大力推行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效能管理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组合成一个系统,用来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积极向上、崇尚一流的校园文化管理氛围,一种管理充分民主、行动雷厉风行、落实执行及时到位的校园文化管理网络,一种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校园文化管理新局面。

我们在实施学校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实践中,以文化管理为特色,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情化服务,人文化教育”。学校领导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在服务中注重根据教师和学生特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深层次发展需要,搭建广阔的施展才能的平台。学校领导主动与教师沟通,听取教师的建议与要求;学校的重大决策由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发表意见;坚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和学生的不足,用自身形象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境界,用团队精神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管理氛围。

我们在实施学校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实践中,以自我教育为特色,积极构建“自律、自责”的学校管理文化,探索班级“养成教育模式”和“自律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整仪表、正言行、端品行”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明礼修身、自主体验、树立新风、塑造形象”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自主、自理、自律、自觉”为主题的遵纪守规教育。同时,学校经常开展师生自律承诺活动,征集自律警句、格言和征文等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进行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积累中, 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相互影响、相互督促中思想达到同化,进而转化为意识上认同,最终内化为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实施学校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实践中,以培养目标为特色,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文明修养和德才学识。我校地处长春市卫星路南环,属城乡结合部地带,农民和务工子女居多,落后的经济文化带来了生源思想、文化层次的严重不平衡。这种教育现状一方面造成了升学教育的艰难,另一方面更为紧迫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的急迫性。如果我们一旦落入升学教育的误区,那结果势必是将学校教育引入歧途。为此,我们明确提出: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才、成功的口号,坚持德育为首,面向全体,针对个体,因材施教。

坚持德育为首,突出育人特色。解读校训、校风、学风内涵,激励学生爱校热情;熟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背诵名言名句,树立报效祖国的大志;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开展“践行荣辱观,倡导新风尚”、“讲文明、重礼仪、守规范、促养成”、“我爱东光,我爱中华”、“学法律、尽义务、讲责任、保平安”、“播种自信, 收获成功”、“诚信立学、诚信立身、诚信立行”、“终身学习奠基、好书伴我成长”、“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紧紧抓住学习教育、活动引领等关键环节,突出德育,优化德育载体,创新德育特色,提高德育效能。

我们遵循“德育是实践,贵在活动与体验;德育是自育,贵在反思与自强;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的工作原则,开展有针对性地过渡期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学校定期开展爱心募捐活动,“爱心基金委员会”至今已收到捐款累计达6万余元,为200余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突遇变故的贫困家庭送去了全校师生的温暖。学校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为全校师生作专题报告:全国十佳法官丁树达的《遇险时怎样自我保护》;吉林省公安厅法制处杨殿风的《学法守法、预防犯罪》;高新交警大队赵为众的《遵守交通、珍爱生命》;朝阳分局法制科胡道元的《增强法律意识、争当守法楷模》以及吉林省少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等,通过普法活动,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结合“八荣八耻”,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利用班团队会、校园广播、文化走廊、《东光学报》、《东光教育》、黑板报等营造教育氛围,组织学生参观“星星泉”安全自护基地,教育学生自护自救;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纪念性活动,在“一二·九”开展了《激情飞扬的青春》的大型歌咏比赛;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开展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暨祖国颂》图片展、学唱革命歌曲、演讲赛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弘扬奥运、振兴东光》体育节、《金色东光、放飞希望》校园文化艺术节,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积极探索分层次德育途径,合理制定了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小学生以养成教育方式为主,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训练其自觉遵守基本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以体验式德育教育方式为主,重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自励教育,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在课余生活中通过体验、感受,不断反省,促进成长发展。

在德育实践中, 突出对话、互动、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体验式活动,使德育入耳、入脑、入心。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两个课堂、两个阵地,做到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统一、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统一,为学生创造条件,设计足够的社会活动,让德育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参观工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磨炼意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持教育改革,突出育人特色。我们积极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建立了心理健康、综合实践课程推进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以校为本的科研制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等,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做制度上的铺垫。在教学制度的改革上,着重建立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制度、教师角色转变制度、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制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制度、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制度。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精神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

一所学校,基业常青的奥秘是什么?那就是这所学校的文化。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学校倡导这样的价值信条:“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教育”。我们用文化引领学校的各项建设,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引领学校不断走向优秀、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德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