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9-02-19 10:04黎开林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方程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黎开林

我们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的训练与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很多方面的能力,包括: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的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地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强调思维的严谨性,强调因果联系,强调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到必然结果的思考过程。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材料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其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地分析思维。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知分析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才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K是什么数时,方程KX2-(2K+1)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K+1)]2-4K·K=4K2+4K+1-4K2=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K>-14还得把K=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K<0或K>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在复习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四、要注重数学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应当强调数学的“过程”与“结果”的平衡,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而不是只注意数学活动的结果。这里,“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的含义是什么呢?我认为,其实质是要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概括活动,去探究和发现数学的规律。

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学习和研究数学,能否获得正确的抽象结论,完全取决于概括的过程和概括的水平。数学的概括是一个从具体向抽象、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概括是有层次的、逐步深入的。随着概括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概念的发展过程,及时向学生提出高一级的概括任务,以逐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总之,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猜你喜欢
方程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多变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