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009-02-19 10:04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气孔现象事物

赵 岭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提出一个新的可能,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这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那么,如何能使学生提的问题更有意义,更有探究价值,这就成了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我就生物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其研究的范畴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千姿百态的生物所表现的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给了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生物课本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很多生物及生物现象都常在生活中见到,只是学生没有注意,没有思考,没有从中发现问题,甚至不能提出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即选择的主题对学生并不陌生,是学生亲历的事物或现象,这样就使学生有了产生问题的源泉。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及时鼓励,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积极的思维,广泛提出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呢?在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要使学生善于发现学习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问题始于观察,没有对事物的观察,就不可能对事物提出问题。而对事物的观察都是有序的。就生物体而言,观察应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结构,由结构到生理,层层递进。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会对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观察的越仔细,提出的问题就会越多。

例如,学生在观察兔和猫的双眼时,会发现这两种动物眼睛生长的位置不同。学生就会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问题,并由此联想到与之生活环境、生活特点的关系。所以观察是提出问题的基础,掌握了观察的方法,问题就会由浅入深。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思考,促使学生深入提出问题,这样才会使问题的提出层出不穷。例如,在观察叶的表皮细胞时,学生会发现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在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使学生针对气孔的生理活动及作用提出问题:“气孔有什么作用?”“气孔是否会开闭?”等等问题,由此使学生亲身体验认识事物的方法,并使学生懂得对事物的研究与探索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要从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并且每个问题都有其逻辑性,它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逻辑性。联想得越广泛,产生的问题就越多;思考的越细致,发现的问题就越深刻。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联想和深入思考,从而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

第三,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分类也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广泛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将所有的问题从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等方面进行分类,使学生懂得对生物的研究一般从形态、结构、生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当然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将问题分类后,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将问题表述出来,这样不仅对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和思维基础,而且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

当然,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意在改变学生只知做“学答”的习惯,以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我坚信变教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出问题,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之目的。

猜你喜欢
气孔现象事物
轿子山六种杜鹃花属植物中气孔群的发现
KD490: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工艺
单独中的洞见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奇异现象传真
寄 语
用小制作和小实验感知气孔开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