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品课堂实效“六化”

2009-02-19 10:04彭秉安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思品闪光点辩论

彭秉安

在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好“六化”,即兴趣化、最优化、生活化、主体化、科学化、创新化。

一、寻找“兴奋点”,促学生学习兴趣化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兴奋点”。老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广泛搜集、积累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生动的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能开阔学生视野的材料……以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我在讲《民族和睦大家庭》一节时,其中“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等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时事性知识。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用最新、最形象和最生动的录像画面制作了课件,使抽象的教材内容形象化,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二、抓住“情感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运用情感功能来优化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主题。思品课教学也同样要努力追求一种感情的抑扬顿挫,或奔腾似江水、或舒缓如小溪的课堂教学环境。要使课堂教学富有“人情味”,充满“活力”,师生之间建立纯洁的情感关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博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寻找“结合点”,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思品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思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学生熟悉、贴近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说明。如我在讲“环境污染与破坏”一节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某地一小型私营工厂老板见利忘义,不顾周围群众的反对,将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小河,双方矛盾激化。如果你是当地群众中的一员,你如何解决?②我们县的主要工厂分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那些?这些工厂对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情绪就高涨起来,看书、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重视“生命点”,发挥学生主体化

思品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通过情境设置,运用“读、议、讲、练”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互动交流。“读”就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时间,指导他们读材料、读标题、读插图、读重点段落,从而理清知识结构,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议”就是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习。“讲”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插图,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讲解,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重点、难点进行解析。“练”就是在自学、讨论、讲解的基础上,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进行练习。

五、发现“闪光点”,凸显教学方法科学化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理解、方法失当是正常的。如果教师处置得当,引导有方,错误也能成为新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积极引导,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跳板,由此及彼,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立足“知识点”,促学习能力创新化

教无定法,但教可择法。教师要勇于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立足“知识点”,大胆选用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教法,如时事辩论会、主题演讲比赛、课堂分组讨论、情感体验活动等。在讲述“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一节时,我就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来教学。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围绕相关内容搜集资料,课上把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反方和裁判方,以“我国到底是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为题进行辩论。因为资源问题是思品课中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必须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我也参与其中,进行适时的点拨、必要的引领,还在关键处提供资料支持。最后对辩论活动进行总结,对辩论过程中学生的错误认识予以纠正,促进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猜你喜欢
思品闪光点辩论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同影子辩论
班里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