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信息技术之舟 彰显语文教学魅力

2009-02-19 10:04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黄河课件原则

陈 明

一谈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很多老师的反应就是:上公开课用点就行,平时上课用不着搞形式,又声音又画面的,学生注意力全被吸引到那上边去了,哪有心思在课本上。这种想法是没有从根本上领悟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以偏概全,误解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那么,应如何在语文课中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以达到最佳效果呢?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觉得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首要原则。大部分语文老师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技术和多媒体应用技术,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计算机老师。如果课件制作得过于复杂,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常常因为技术本身的原因(很多人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不熟悉)而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应当做到简单、方便、实用,在技术的设计、实现和操作上减少困难。另外,信息技术是为语文教学的学与教服务,以增强教学效果为根本目标,而不是要替代传统的教学工作。

记得最初制作课件的时候,为了让课件新颖有趣,我特意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动画图片,在出示思考问题的一页幻灯片上,插上了一张蜗牛不断爬行的图片;在一些只有文字的幻灯片上,加上了一些好看的背景图片。带着精心制作的课件,去请教一位制作课件高手,没想到他把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全给删去了。痛心之余,请教其原因,答曰:动画影响学生思考问题,背景图片在分辨率不高的投影仪上只能是模糊一片,简单明了为最好。后来细想,确实如此。

二、适时性原则

适时性原则,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坏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一般分为导入新课——了解背景——朗读课文——品读欣赏——拓展写作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展示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时空限制,而且能够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在运用媒体教学《黄河颂》的导入环节:

《黄河颂》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热爱之情,歌颂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学生对黄河的了解甚少,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更难理解诗歌的意境。为此,先让学生课前听杨洪基演唱的《黄河颂》歌曲,拉近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再以课件引导学生认识黄河。我是这样设计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赞美过她,李白吟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多少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聂荣臻元帅写到: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留。请看视频:这就是黄河!再引导学生观看黄河景观视频,配以《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以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学生心灵感应,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情绪。

三、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与传统教学的最大不同。传统教学只能靠老师的语言提示和学生互动交流,交流面很窄,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操作平台,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四、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的最大优势。以往课堂教学以“选拔”为目标,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能力”为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必须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信息量大、容量大、速度快的优势,使学生由“畏学”到“敢学”,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自觉树立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

实践证明,只有有效地整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这种课的特性。有效整合的课,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信息的感知更加丰富;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资源;它所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实施个性化的帮助或指导,对于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黄河课件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黄河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原则与原则上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