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2009-02-19 10:04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音乐课导学京剧

王 静

琴棋诗画,琴居首位,六艺之中,乐列第二。可见,音乐的重要地位在古代就已经确立了,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推行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把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实践能力、独立感知能力为主要目的。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学习和主动参与意识成为我们老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备课需要认真细致,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特别要设计好解决难点的具体教学方法。

二、推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很多教师都觉得音乐鉴赏课的内容容量很大,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有些捉襟见肘。学案导学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以现代京剧一课为例,可以把现代京剧的定义、当时的代表剧目、各个唱段的剧情介绍等内容,作为自主学习部分放在学案中,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学了解;在上课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听、赏音乐作品上来,感受京剧艺术的美。

学案导学的另一个优点是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案中的问题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每道题目力争通过小组同学共同讨论、总结才能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小组内的同学一般都会群策群力,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学生上课开小差的问题。上课时设立的抢答环节,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而最后的评比环节在提高同学们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学案导学一定要划分学习小组,而且需要设立评价环节,才能学案导学,互助学习。

三、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的很多高中生音乐学习存在断层现象。小学、初中没有正规上过音乐课,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都不了解,甚至不识谱,更别谈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了。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只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进度生搬硬套地讲、听,就会使音乐课成为“说话课”或者“睡觉课”。因此,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开课之初,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对音乐课的认识,描述自己心中音乐课的模式,提供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艺术领域,都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导向性信息,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生活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强求一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认真制作教学课件,以生动直观的视频音像资料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尽量不用简单的问题式提问,因为学生多半会不回答,而是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当的时候,再加上一点教师的个人展示,会很快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活跃起课堂气氛。

以京剧课为例:课堂导入部分,我请3位学生穿上不同行当的戏服,一下就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给抓住了,引起了大家对京剧学习的兴趣。作品赏析环节中的每个唱段都是从网上精心选取下载的视频,意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节奏练习环节中,在带领全体学生读熟节奏的基础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锣和板鼓让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物打击,更具体地让学生感受伴奏乐器的重要作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师生共同交流、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真正互动起来,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在教学中注意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融合教学

我国早期的“乐教”,就是“歌、诗、乐、舞”的综合活动。新课标中也提到:“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注意音乐领域各方面的融合,也应重视与文学,美术等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融合教学。这对高三的基本能力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

总之,我认为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在课堂中注意把听、唱、动、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才能将音乐课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全面育人,才能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猜你喜欢
音乐课导学京剧
喜欢的课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京剧人设》
我是小导游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