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托起明天的希望

2009-02-19 10:04尚桂萍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长春市贫困学生助学

尚桂萍

吉林省长春市东光学校地处长春市卫星路南环,附近属城乡结合部地带,学生来源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周边农民子弟,贫困家庭居多。每逢学期初交学费时,一百多元的学杂费很多学生也得分几次才能交齐,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看到这种情况,学校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多渠道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始了对贫困学子的一系列帮扶活动……

师生情洒校园

帮扶一个贫困学生,就是挽救一个未来;救助一个困难学生,就是培育一片希望。为了使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学校于2003年4月成立了爱心基金委员会,并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倡议:扶困济贫、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少喝几瓶饮料,少买一件文具,将零花钱节省下来,捐助给最需要帮助的同学。即使是1角、1元也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你们的一份爱心,一份关怀,足以点燃一个希望……倡议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大家慷慨解囊、踊跃捐助,奉献爱心。短短三天,全校师生就捐款8273.6元。同年八月,学校颁布了《爱心基金申报办法及条件》,学生可根据自家情况以书面形式申请助学基金。学校根据学生的书面申请并通过家庭走访,确定资助人选。至今为止,已连续五年开展了捐助活动,共筹得爱心捐助款6万余元,先后以助学金的方式对200多名贫困学生和突遇变故的贫困家庭送去了全校师生的温暖。学校每年为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减免各种费用十几万元。

爱心情暖贫困学子

献出一份爱心,付出一份真情,心与心在这里相连。2003年下学期,听学生反映,高二·一班的牛同学每天只吃米饭或馒头,有时买块红方,从不买菜,而且经常跟同学说:这书不知道还能念到哪天。经过了解得知,他的父母身体不好,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把地租给别人种,靠少之又少的租金度日。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驱车60多里地到乐山镇去家访,给他的父母送去了大米、白面和食油,还免去了他的全部学费,安排他在学校食堂免费就餐, 并发给他200元的生活补贴。东光学校爱心奉献大行动,好像冬天里的阳光,犹如雪中送炭,温暖着牛同学那颗濒临绝望的心,他把这种爱和温暖化作学习的动力,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延边大学,没有辜负东光全体师生的爱。从此以后,学校已形成了惯例,每年不仅对农村贫困学生实行减免政策,而且每逢春节,学校领导都要带上米、面、食油等生活必需品,去慰问那些家住在大屯、乐山等农村地区的贫困学生,鼓励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我校高三毕业学生杨同学,八年前父亲因病去世,跟残疾的母亲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高中学习期间一直是学校的资助对象。2007年他考入了白城师范学院化学系,学校即将开学,可是家里没有钱,一直为学费犯愁。学校得知这种情况后千方百计为他筹措2000余元学费,圆了他的大学梦。面对来自学校如潮般的爱心,杨同学感恩至深,为了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他特意制作一面“师生情深, 情系一生”的锦旗赠送母校。他动情地说:“感激学校的帮助,是你们给了我希望,让我圆了上大学的梦想,我将加倍努力学习,不辜负母校的关怀和期望,以优异的学业成绩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爱心激励学子成才

爱能融化冰雪,爱能打开心扉,爱能温暖人心。只要我们用爱心去关爱他们,爱会给予他们欢乐与力量。“让每一位学子不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学业”是东光学校美好的愿望和责任。学校历来都非常重视毕业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对面临中高考的贫困学生在学习上给予鼓励,培养自信,生活上给予关心、提供帮助。五年来,通过“奖、助、减、免”等助学政策和采取“一帮一” 结对帮扶等举措,资助56名农村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他们分别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和东北师大附中、吉林省实验中学、长春市十一高中、长春市实验中学等重点高中。贫困的孩子通过我们的“爱心基金”得以更好地学习,为今后的成才成功、报效祖国奠定了基础。

爱心教育薪火相传

把梦留住,希望是根;把爱献出,希望是果。爱心教育已成为东光学校的常规金牌教育活动,每年都开展以“爱心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爱心小屋、爱心银行、爱心故事会、爱心班会……通过感悟和体验父母之爱、师长之爱、邻里之爱和同学之爱,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与洗礼,唤醒学生知恩图报的良知,在具体生动的活动中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生养教育之恩,师长言传身教之恩, 邻里相扶相助之恩,同学互帮互学之恩,感谢一切应该感谢的人,用行动来回报与传递爱心。六年一班杨同学家境贫寒,她已连续五年得到学校“爱心基金”的资助。她懂得感恩,用行动来回报学校,回报大家对她的爱。在校内手拉手活动中,她第一个报名,坚持常年为一年级小同学送水、换水,每逢大扫除时都积极主动地帮助低年级拉手班级做好卫生清扫工作。大家都夸她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可她总是说:大家给我的爱太多了,我做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东光爱心教育系列活动中传递着一种美好的道德风范;倡导着一种奉献精神;追求着一种崇高境界;展现着一种高尚情怀。通过体验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要懂得回报,长大后做爱心传递的使者,回报社会,使爱心教育薪火相传。

东光之爱感召社会

搭建七彩虹桥,传递社会爱心,洒播阳光雨露,温暖贫困学子。

镜头一:

东光学校扶贫济困的善举,感召着社会。长春市共青团、长春心语志愿者协会、吉林省晨光助学工程基金会、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吉林大学爱心协会等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也加入爱心奉献大行动。他们与我校共同开展“三加一阳光计划”、“晨光助学”等爱心助学活动。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与我校小同学结对子的形式,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们提供了心理支持,使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快乐和自信:通过“班助一”、“寝助一”等助学活动,为我校32名家庭贫困学生提供了每学期300元的助学金;吉林汽车制动器厂也为我校送来了1万元的助学款,为这些贫困家庭免去了后顾之忧。吉林省晨光助学工程基金会走进了校园,为我们架起了助学工程的四座桥梁:在想做善事的人与受资助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资助单位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企业和社区架起一座桥梁;社区、企业单位与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镜头二:

用爱去感动残疾的孩子,让他们自强不息;用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燃起希望之火。

五年一班的张同学从小患小儿麻痹,性格孤僻,行走困难,是社区的帮扶对象。五年三班的石同学由于家境贫寒,曾一度非常自卑,不愿与人交往。其父母残疾,且父亲高度近视,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无劳动能力,无住房,想寄住在外公家,可性格怪癖的外公又不接纳他们一家。后来在学校和社区的多次协调下才住进了外公家。吉林大学研究生李庆新同学得知此情况后,对这两名同学实行了一对二资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我校与社区针对这两名同学的特殊情况多次给予了不同方式的资助,共同商讨落实帮扶计划,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到家庭生活,都竭力给予帮扶。校内由班主任老师主管,校外由社区工作人员负责,使济困帮扶真正落到实处。在大家的鼓励与爱的感召下,这两名同学已走出了孤僻与自卑的阴影,用积极的生活态度感谢大家无私的爱。

镜头三:

也许只需一滴水,饥渴的树苗就不再枯萎;也许只需一丝暖,受伤的翅膀就振翅高飞。在长春市教育局团委的推介下,长春市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已成为我校二年三班李嘉欣、三年二班姚铭铎同学的代理爸爸和代理妈妈。这些公务繁忙的检察官们不论工作怎样忙,每月都要抽出时间来看看他们的孩子们,为他们交学费,给他们送来学习用品,换季的衣服和漂亮的礼物,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关切地询问还有啥困难。每次分手时,孩子们都依依不舍地询问:“您还什么时候来看我?”播种爱就会收获爱,检察官们无私的爱换来了孩子们纯真的情。六年一班单亲家庭的秋同学自从有了朝阳区教育局团委王旭书记这个代理妈妈以后,学习进步了,性格开朗了,变得更加懂事了。每逢开学时,代理妈妈都会给孩子送来必备的学习用品,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鼓励孩子向新的目标迈进。正是有了社会上这么多善良人士的爱心奉献,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绚烂多彩。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爱是幸福,收获爱是快乐。涓涓细水可以汇成江河,滴滴爱心可以凝聚成绚烂的七彩阳光。在东光校园爱心像阳光一样温暖贫困学子的心灵,愿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共同分享阳光雨露,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长春市贫困学生助学
奔跑的小浪花
蒲公英和毛毛虫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颜料打翻了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