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体验:小学数学教学的至尊追求

2009-02-21 02:48冯尊祥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表面积口诀圆柱

冯尊祥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多元化体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以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一情境要有趣,要富有启发性、鼓动性和挑战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用心编制情境用语,有时是故事,有时是游戏,采用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如在教学《平均分》时,这节课的教科书上只给出了6个桃子的图片,如果让学生直接在书上来分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不高,教学效果不一定理想,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于是,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6个桃子的图片,并联系生活实际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来激趣。一天妈妈要去县城办事,留下了6个桃子给小红和小刚姐弟俩,妈妈走后,姐弟俩分来分去,不是姐姐不高兴,就是弟弟不高兴,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分一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分一分”的活动中。这样,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效,进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再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道课外作业,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学生单独购买家中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回到学校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让他们互相说说购物的感受。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

二、体验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尤其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没有亲身的体会,很难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和运用了。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节课时,在学生认识了1平方厘米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课桌的桌面,在规定的时间里,学生量得既慢又不准确,感觉到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太慢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如果有一个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来量该多好啊!这样,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比1平方厘米更大的计量单位: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让学生体会到面积单位的产生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再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节课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注意给学生提供思考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猜想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每一句都有哪个数,在什么位置。二是同桌合作试编7的乘法口诀。三是交流编写经验、结果。四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这样,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美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作为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由地、主动地学习,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思考方法。

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我首先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就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即前面所学的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想到把圆柱展开转化为平面图形,就可以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课前自做的圆柱进行操作、验证,有的学生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将圆柱展开,成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也有的学生是用纸在圆柱上裹一裹、贴一贴、剪一剪,然后把所用的纸展开成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无论是哪种方法,最终都能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从上面的操作实践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还能感悟到立体图形可以转化为平面图形来求出它的表面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这样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创新意识与能力。再如,教学《美丽的花边》这节活动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对已有花边的观察和欣赏,体会平移带来的美,激起制作花边的欲望,建立起学生画好花边的信心,再通过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制作花边,并通过交流欣赏,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再创造美。

四、体验学习数学成功的愉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等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为了有效、扎实地激发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我们教师就应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赏识的教育理论,善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将它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那样,学生将会获得一种再接再厉的内驱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当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时,我采用激励的方法问学生,如“谁能讲”,“谁讲得最好”“谁能讲得比他更好”等等。课堂上,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解决疑难问题时,我便会给他一句勉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错的,我会让他好好想一想,并及时给予矫正,直至学生掌握为止,这时我便会说:“你也是行的!”或者竖起一个大拇指、点点头,这样一来,不仅对这个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从而让学生从成功中体验到“乐”的滋味,感受到学习数学是快乐的。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一目标,让学生在轻松、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用积极、主动、探究、创新的方式去学习、体验、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重视学生的多元化体验,数学课堂才能永远充满朝气,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表面积口诀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表面积是多少
考虑问题要周全
巧记乘法口诀
表面积是多少
三八等于多少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
口诀法解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