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第一课时教学谈

2009-02-21 02:48陆秀敏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民族魂分外训斥

陆秀敏

试种一棵梅——整体构思

没有总体的课就像是一朵无魂的花,所以我把课的总体设计看成是一棵完整的梅,努力地种活一棵梅。

《梅花魂》是归侨女作家陈慧瑛的作品。作者回忆外祖父身前的五件小事,讲述了外祖父思乡落泪和托梅寄情的故事。反映了外祖父虽飘泊他乡但心眷祖国的赤子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外祖父的深深思念和赞誉之情。文章叙事细腻,用词妥帖,但篇幅较长。写梅花、说思乡两条线索清晰,其内在的联系需要悉心引导学生才能把握。梅花魂在文中有多层涵义:一是梅花的秉性;二是民族魂,亦即民族气节;三是外祖父身上所体现的对于祖国的眷恋,是梅花品格与他的爱国情怀的融合。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局限,第二层含义学生很难理解,是教学难点中的难点。

据此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采用分类学习的方法理解“朵朵幽芳、风欺雪压、顶天立地”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以重点词语、句子为依据,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梅花魂所包含的不同层次的含义,感悟人物情怀。(4)摘录令人回味的词句。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这样的意图:(1)词语分类教学,解决新词量大的问题,抓重点句反复品读,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2)“总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和“细细品读、层层感悟”相结合,实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两课时的教学完成“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过程。(3)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感悟这一学习难点相结合,让学生收集关于“归国华侨”的爱国故事,提升学生对文中“梅花魂——恋国情”的感悟。

按照这样的理解,我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1)课前预习,整体感知;(2)检查预习,学习词语;(3)词句相连,品读感悟;(4)抓住节点,分层展开;作业过度,后继有据。主要是完成对“梅花魂——民族魂——爱国情”的理解。从梅花魂到民族魂是课文学习的难点,设想本课时的教学是要为后面“思乡爱国”的感悟作铺垫。所以,在总体设计上还是花大量的时间来感悟“梅花魂”。

课前预习,是把整体感知移前,增加课堂的容量。作业第二题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外祖父思乡的几件事情,细细品味”,则为下一课时的教学确定基调,把第一课时学习是为了铺垫下一课时的学习感悟这一意图暗示给学生。

捡起数瓣花——词语教学

如果说课的整体设计是一棵梅,郇么词语就是这树上的一朵花,而这堂课的词语教学就是捡起了几片花瓣。本篇课文新词的量很大,所以,在课堂中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一是词语分类学习。在检查词语自学情况时,首先出示的是一组直接描写梅花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清白秀气

风欺雪压顶天立地

这里,从指名学生读词开始,重点指导“缕”的读音,接着以“梅花——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梅花——清白、秀气;梅花——遭到风欺雪压,却始终——顶天立地”引读结束。紧接着出示第二组词语:

不甚在意分外爱惜泪眼朦胧

训斥刮去抹净

眷恋衰老珍藏

针对这一组词,学习的重点放在“分、抹”的读音上。并结合字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是词语成为学习的切入点。在出示第二组词语后,通过找反义词“不甚在意——分外爱惜”,然后从“分外爱惜”的是什么切人,让学生找出写外祖父“既不甚在意又分外爱惜”的句子,再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找到句子: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接着,继续提出问题:外祖父分外爱惜的到底是什么?并由此展开后面的教学。还有,像“稀罕”一词的教学也是这样,在出示了句子“一枝梅花,有什么稀罕的呢?”后,在稀罕的后面板书了一个“?”,然后让学生找出“到底有什么稀罕呢?”再用具体的内容来回答稀罕在什么地方。

三是词语学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如课堂中在学习“秉性”这个词时是这样安排的:

①出示句子;②齐读后提问:秉性是什么意思?③句子中哪句是具体写梅花的秉性的?让学生完成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

四是注重词语的积累运用。在学习了梅花的品格后向学生提出:“此时,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说梅花的品格?”这一问题。在学生感受了民族魂的时候又提出:“此时,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些都为了学生词语的积累与运用而设计的,同时也避免了通常课堂上要问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某某说”的定式。

横斜几棵枝——句子教学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文中又有许多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如果学生能读懂这些句子,就能比较到位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较好地感受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基于这样的认识,课堂中出现了最最着墨的有这样3个句子的教学。本意是想设计成支撑本课时的骨架,就像横斜的梅枝,勾勒出树的姿态。

一是从“有什么稀罕的呢?”导入。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出示后随即从具体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一句子。

1“顿时拉下脸来”这一神态。

(1)做一个“拉下脸来”的动作。

(2)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拉下脸来”?

(3)“顿时”是什么意思?

(4)从外祖父这“顿时拉下脸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语言。

(1)同学们,这可是“我”有生以来听到外祖父的第一次训斥!

(2)从这“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训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换位体验:谁也学着外祖父的样子训斥一下?现在,你就是外祖父,请你冲着莺儿她妈大发脾气吧!指导读好训斥的话。如:你训斥得很响,很生气。可是,同学们想想看,外祖父是一个老人,他训斥的是谁?所以,这训斥中除了“生气”、“责备”还应该带着什么?(齐读)

3“轻轻刮去”、“慢慢抹净”这些动作。

(1)这里,你留意了外祖父的哪些动作?

(2)多么小心翼翼的动作!让我们也小心翼翼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小结读。因为“我”不小心弄脏了梅花图,一向慈祥的外祖父就大发脾气(板书:大发脾气),外祖父对这墨梅图真是分外爱惜。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分外爱惜”!这三个细节的感悟,随机进行,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二是从为了解开“稀罕”的疑问导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这一句的教学,和上一句有所不同,主要是采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加深理解。引读是这样安排的:

(1)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说梅花是最有品格的,因为——

(3)梅花是最有灵魂的,也是因为——

(4)梅花是最有骨气的,还是因为——

三是为了理解“民族魂”而导人。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句子的学习和前面又有所不同。这里,设计的是从了解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人手的。先是让学生说说收集来的有气节人物,再多媒体播放,播放过程中配以《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背景音乐,教师同时作画外旁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引读:

(1)师:这些有气节的人物——

生: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师:这些有气节的人物不正是这朵朵梅花吗?他们在凝视我们,他们在告诉我们——

生: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小结作业:课后题两次出现的关于思乡的作业练习。

责任编辑:孙海燕

猜你喜欢
民族魂分外训斥
唐海民
咏茶花
中秋后连日晴热至福尔克里克溪上(新韵)
老夫老妻
我的训斥
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守护我们的民族魂
肥鹅赛跑
谁在偷懒
工匠精神,民族魂
民族魂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