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权利不容漠视

2009-02-21 02:48张小卡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漠视奥尼尔校方

张小卡

日前,NBA巨星奥尼尔走进绵阳市实验中学板房学校与该校师生见面,并和小同学玩起了游戏。游戏结束后,4位小同学得到了奥尼尔赠送的签名篮球,但是当奥尼尔离开后。校方却以“球是学校的”为由强行拿走篮球,小同学顿时哭成泪人。(据《成都商报》2009年7月15日报道)

看到这则消息,笔者虽然未能亲临现场和那些灾区的孩子们谋面,但是内心深处依然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失望和痛苦。可以想象,对于自己仰慕已久的大明星赠送的礼物,特别是通过和明星近距离接触,共同游戏而赢得大明星亲笔签名的礼物,这无疑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对孩子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份难忘的独特珍藏,恐怕对其今后的成长都会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甚至他们中间会因此而走出下一个篮球明星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明星的爱心之举,珍藏明星爱心的权利,在校长和老师的眼里却变了样,“球是学校的(需要注意的是,奥尼尔之前已为学校赠送了100个篮球)”,于是。签名也好,赠送也好,这球还得让学校拿走。甚至校方还可能会有更多的理由,诸如奥尼尔是冲着学校来的,场地是学校提供的,学生又是在学校学习的,必须服从学校的要求和安排等等。在这些理由面前,孩子们的权利显得是那般的无足轻重,他们的权利显得是那般的无关紧要,甚至可以被轻易地漠视,被粗暴地强制。

但是,我们不该忘记,奥尼尔是在向同学赠送签名篮球,是向孩子们表达爱心,是为了“给灾区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欢声笑语”,只有学生才享有拥有篮球的权利,只有孩子们才更应该享受这份爱心。也许我们可以想象校方这样做的初衷,有奥尼尔签过名的篮球,将来其价值一定是非凡的,放在学校的展览馆可以昭示学校辉煌的一页,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荣誉,即使不作展览,以后拿到市场上也一定可以拍卖个好价钱。于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本应属于孩子的礼物却被学校强行收走,本应该化作孩子们开心幸福笑脸的篮球却变成了孩子们失望沮丧的以泪拂面。这样的结果又是何等的让人心酸啊!孩子尽管是孩子,但其权利在学校的校长、老师面前是均等的,是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的。不管学校基于怎样的考虑,有着怎样的原因,哪怕是真的非常需要这样的礼物,也应该首先征求一下孩子们的意见,考虑一下孩子们的感受,和孩子们进行沟通,进行商榷,看孩子们是否乐意,是否同意,而不是强行地把本该属于孩子们的东西拿走。

另外,透过这样的事件,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是不是在学校里仅仅只是奥尼尔签名的篮球被拿走了呢?当社会上那些有识之士、爱心人士,以爱的名义、以希望的名义,把一件件饱含爱心、饱含关爱的礼物捐赠给学校时,是不是孩子们都能够真正从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的惠泽,是不是都能够收到那些捐赠呢?校方会不会以收件人是学校,捐赠的是学校,就可以自己做主了呢?但愿,我们这样的疑问是多余的。只是,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该忘记,那些发起爱心捐赠的人们正是冲着学生才会有那些善举,如果没有了学生,恐怕将不再有学校,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生命主体,学校恐怕也不再会为那么多的人们所重视和关注,漠视了学生,漠视了学生的权利,任何的教育形式都恐怕难以真正深入人心,难以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尊重学生、尊重孩子,尊重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这应该是一个学校首先应该做的事情。而对于那些灾区学校的孩子们,对于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对于那些曾经遭受过不幸或正在遭遇不幸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加渴望爱和尊重的孩子们,这样的权利更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被漠视。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漠视奥尼尔校方
还原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奥尼尔幽默解尴尬
临终
打不开的窗子
无法漠视的第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