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有效听课

2009-02-21 02:48孙保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听课者闪光点意识

孙保华

在新课改形势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学会如何上课,也要学会如何听课。听课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研方式,教师可以直接从教学情境中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师通过听课,可以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自我反思,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看似简单的听课,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也迥然不同,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听课的培训。

一、树立意识,有的放矢

听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听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听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课要有较好的收获,首先要树立听课的四种意识。

1欣赏意识

听课是以对授课者这个主体的尊重为基础的。授课是一种劳动,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劳动,是艺术性的劳动。在这一过程中,授课者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带着尊重、欣赏的意识,能充分地感受到授课者的优点,体会到授课者成功的喜悦,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感觉到其中存在的价值,即使是暴露出的问题。如果听课者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听课的结果往往是负面的。

2交流意识

听课前可了解与授课相关的情况,如听课活动主题、教师情况、教学预设、学情程度等,也可以了解授课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带着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探索进行听课。有了这些交流的基础,听课时可以有较好的切入角度、层面。听课前后都应该有交流,并且听课前交流的作用往往是超过听课后的交流,但目前其作用却被我们忽视。

3分享意识

听课者要把授课者的工作成效视同己出,积极地参与到授课者的工作之中,才能分享到授课者的成功。这样的意识有利于发挥听课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避免听课者处于被动听课的境地。

4援助意识

任何教师对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即自己已具备某些优势,还存在着某些不足,需要向别人学习。带着“援助”的意识,带着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听”别人的优势“照”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可以使听课收到较好的收益。

二、精心准备,成竹在胸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了解授课者和学生情况,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精心做好听课的准备工作。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第一,要了解授课教师。如果外出听课,尽可能查阅资料,了解授课教师的有关情况,包括教学风格、研究课题等。

第二,熟悉教材,了解本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针对本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第三,要在物质和精神上做些准备。带上听课时所需的物品,保持听课记录本的干净整洁,不管授课教师上得是否精彩,听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听课时要提前进入课堂,不要与其他教师窃窃私语,这样既尊重授课教师和学生,减少对授课教师的压力和学生的信息干扰,也便于更清楚地把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三、善听巧记,不拘一格

听课过程中,听课者要聚精会神,全身心地投入,边听边看,边想边记,记好听课笔记,随时写出简评,要做到听、看、想、记的有机结合。听课笔记的记录也未必要面面俱到,洋洋洒洒。那么听课时我们应记录些什么呢?

1记录闪光点

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变为自己长处的人。可每次听过课后,总有人会说,这节课哪儿不怎么样,哪儿还没有谁讲得好。这就不好了,如果我们听课时,只抱着这样一种挑刺的态度去听课,哪就很难让我们有所长进了。可以说,每一节公开课,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发现一两个闪光点。比如,课堂中出现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授课者灵活驾驭课堂教学之巧妙处,善于诱导启发思维之经典处等等,都应重点记录。课后我们可以慢慢品味,细细揣摩这些精妙之处,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功力日进。

2记录不足点

听课时要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目光,无论多么资深的教师,准备得多么充分,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要及时吸取教训,重新思考再设计,以便以后自己在教学中得以改进和提高。以此为鉴,也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减少失误,进而使自己的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疑问点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别人的教学,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出来,用以反思、商榷和询问。比如:这个问题有必要问吗?能否这样处理教材?还有比这更好的处理方法吗?尤其是对于自己与执教者有不同的思考、不一样的环节设计时,更应该记录。同时最好也写下自己在以前的教学中是如何处理这个环节以及这样处理的原因。课后再将授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别人,看不到授课者的长处,不理解授课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地认同授课者的设计,看不到授课者思路、方法的不足。

4记录灵感点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往往会随着课堂教学的一步步推进、教学内容的一步步展开,也许会突发奇想,或突然产生一些灵感,但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并记录下来,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随时记下当时的感想、感悟和收获,并对之进行归类、整理、总结。这不仅有利于课后评课、交流,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乐于反思,听有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听课不是单向活动,而是双边活动。应该在研究的状态下听课,听课后一定要慎思,这样才真正起到研讨的作用。如授课者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授课者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自己应该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所长为我所用,见其所短为我所鉴。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与授课者进行交流切磋,从而互助互学,增长双方的教学水平。因此,每次听过课后听课者应对听课内容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写好听课反思。

总之,我们只要以谦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师的课,及时向授课者讨取教学感悟,聆听评课教师的意见,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让其他教师进行评议,就必然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孙海燕

猜你喜欢
听课者闪光点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
消防意识
“听课者”——一种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