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萧条也是难得的机会

2009-02-23 05:56李谦锋
中国纺织 2009年1期
关键词:内功针织出口

李谦锋

今年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乃至各行业所带来的影响似乎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面对挑战,甚至萧条,中国针织协会理事长杨世滨有着另一种自信,用另一种看法标新立异地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增进内功、促进更大发展的机会。”能够这样说,针织行业是基于它有着足够的底气以及冲出重围的对策。

今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与30年前相比的中国针织行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1978年针织服装产量仅为9.3亿件,而2007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107亿件,针织行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40.9亿元激增到2007年的2835.1亿元,1998到2007年行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2.29%,针织行业比纺织行业高出4.9个百分点,2006年开始针织服装及附件的出口首次超过梭织服装及附件。

2008年,针织行业直接引进国际先进针织机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产品开发的速度。针织机械的快速国产化,也大大降低了产品开发和制造成本。另外,经编机械的快速发展使产品应用领域快速拓展,成本大幅降低,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常州润源、五洋、常德纺机。

寒冬凛冽

面对低迷的市场形势,众多厂家在订单受阻的情况下,减小了生产的规模,产品产量自然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而生产的低迷,恰恰反映了市场的萎缩。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1~5月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金额同比增长9.67%;1~6月同比下降1.42%;1~7月同比下降1.8%;1~8月同比下降2.29%,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各月环比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各出口市场比较中,排在针织服装出口金额前4位的分别是日本、美国、香港、俄罗斯,分别达到了54.05、42.97、28.82、20.26亿美元。仅这四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金额就占到出口前10名国家、地区总数的约7/10,足以看到这四个市场的重要地位,而更令人难安的是,无论是在数量同比、金额同比,还是单价同比,这四大市场几乎统一步调在下降,数量同比中,俄罗斯、香港、美国、日本分别以下降36.25%、29.53%、9.27%、1.87%依次排开。金额同比下降中,俄罗斯以下降56.81%的步伐“昂首阔步”,香港和美国以20.83%、11.53%的下降速度紧随其后,虽然日本市场增长了6.18%,但我们仍可以看出出口市场的不乐观。

据中国海关统计,各省份针织服装出口也“几家欢喜几家忧”,针织服装出口的“大哥大”广东省以金额同比下降47%、数量同比下降14.11%、单价同比下降38.53%在“后腿榜”上赫然在立,“广东一省金额同比下降47%,拖了全国的后腿。除去广东,我国其他省份几乎全部省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增长,但因为广东是我国针织的第一大省,所以这对于我国针织出口下降有着很大关系。”中国针织协会理事长杨世滨说。

而在内销市场中,国内CPI同比下降了1.4%,可以说这种形势下,内销市场也充满了变数与不稳定因素。杨世滨谈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在于人们对于经济危机的预期,工作与收入的不稳定,使得消费者不敢再大胆花钱,也跟对于经济危机夸大的宣传攻势不无关系。另外,杨世滨对经济危机形势的预计,认为至多也就两年,到明年下半年就会慢慢复苏。

难得的机会

“面对逆境,首要的就是要坚定信心,毕竟全球纺织工业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杨世滨充满信心地说。诚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在全球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趋势不可阻挡。亚洲对欧盟、北美、中东、非洲及亚洲内部的贸易量持续增加,以中国为代表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地区以稳固了在全球供应量中的地位。欧盟内部、北美内部的贸易量逐渐减少,全球纺织服装市场配置的天平已毫无悬念地向亚洲倾斜。此外,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持续领先基数远大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对欧盟出口有波动,但一直保持正增长,基数亦非其他国家和地区可比,欧美日三大市场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建立的依赖性绝非能轻易改变。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棉、毛、麻、丝、化纤原料齐全,覆盖领域的广泛性,而且中国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是上下游配套最为完整的国家(地区),比较优势明显,另外拥有国际水平的纺织技术装备及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些都是越南、巴基斯坦、巴西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2007年,中国纤维加工量由原来的276万吨,增加到3500万吨,占全球的40%,出口纺织品贸易额达1756亿美元,占全球的30%。可以说,虽然我们小遇挑战,但大的格局及中国纺织在世界的地位并未改变。众多专家都认为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呈现“L”型长期低迷、持平的发展趋势,中国可能呈现出“V”型调整型发展趋势,这也给我们以坚定的信心。

在这种情形下,正是我国所要调整、增强自身实力的大好时机,而杨世滨也说“这是我们增进‘内功的难得的机会”。杨世滨表示,我们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与资金密集上转移,从销售队伍、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内部管理、设计领域等诸多方面苦下工夫,在适当的情况下哪怕减少生产规模都是必要的。产品开发、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新材料与纤维,增强我们的设计能力,真正使针织走向功能化、时尚化转变。杨世滨继续介绍,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重新配置资源,调整原有生产与销售计划,全面提升我们的“内功”,这也正是我们可以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能够获益的。

有研究表明,当研发费用在总销售收入中每增加1%的时候,其利润就会以10%的线性增速增长。杨世滨也说道:“我们协会坚持引领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在1%左右,大企业在2%左右,另外我们去台湾考察,兴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针织的功能性为主,并以咖啡渣纺丝,其研发投入甚至达到总销售的3.5%,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

杨世滨一再强调,增强内功,还要进行思路及竞争模式的转换。我们过去比的是速度,而速度就是核心竞争力,现在比的是个性,讲究品牌与品牌的竞争,而将来比的是格局,是战略与战略的竞争。看来,中国针织行业决心并有信心要提升产业“内功”,这也是抓住这一特殊时期,促进下一次大飞跃的重要手段。

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我们把“内功”比喻为呼吸的话,那么企业的资金链无疑就是血脉了,在金融危机中破产的企业大多也是因为缺少了资金的“血液循环”而“寿终正寝”的。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针织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在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针织行业研究出三种典型的路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绍兴市财政机关将1.6亿元存入银行,另外银行再追加1.6亿元,经绍兴市经贸委审核按照总资产在五千万元以下的条件贷款给企业,并规定贷款额度在三百万元以下,还贷时间在六个月内。

而诸暨则形成了企业自助的模式,2005年多家企业共同集资五千万,政府财政拨款一亿元,企业后续追加投入四千万成立了企业应急互助资金,经评审委员会审核,向企业发放互助金。现在“企业应急互助资金”资本额度共计一亿元,共有33个企业获得资助,资金周转量达3.1亿元。

广东中山市的小榄政府在2001年,出资五千万设立,此后每年以财政发生额的1.5%投入到担保公司,其中涉及交通银行、广发银行、地方信用社。而一旦担保项目出现问题,政府承担80%,银行承担20%责任。目前共有249家企业使用20亿的流动资金,经银监会批准,并成立了村镇银行,明年还将增加25亿元贷款额度。

在资金链问题上,针织行业积极探讨,共同审视、解决这一难题,为针织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最近,国家又相继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10项措施和促进轻纺业发展的6项措施,也使纺织行业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这无疑给正在经历“严冬”的企业增添了底气,不仅是中国纺织工业的“及时雨”,也是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对此,杨世滨理事长表示。针织行业严阵以待,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内功针织出口
针织暖意
多彩针织
什么叫做真正的太极内功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针织NEW IN切换温暖模式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绝世武功
一起做训练感觉吧!加法篇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