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往死里炸,仅仅是炸哈马斯吗

2009-02-25 06:32
世界知识 2009年3期
关键词:巴拉克利夫真主党

以色列为什么往死里打?仅仅是报复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吗?是谁主张开战?又是谁主张收手?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明知道无法根除哈马斯,却执意去打这一仗,而且动用精兵强将?是否还有敲山震虎意在伊朗的大阴谋?

总理和国防部长一拍即合

描绘这场战争蓝图的,是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和国防部长巴拉克,前者因在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中的“不良”表现而备受指责,一直想找个机会出出气,拿真主党当撒气筒是没有指望了,而向与真主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哈马斯下手则是现实而可行的。这样,奥尔默特便可洗雪耻辱,在下台前挽回面子。事实上,开打后,加沙战火使奥尔默特的支持率一路回升,有49%的人改变了对奥尔默特软弱无能的看法,认为他在加沙战事中很好地履行了总理职务,只有3%的人对他的看法更消极了。

国防部长巴拉克出身行伍,当过以色列总参谋长,还当过总理,现为工党主席,有着保卫国土安全和扩大本党影响、为本党赢得政治利益从而力争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脱颖而出等多重义务和职责,而在加沙打一仗,无疑是壮军威、扬名声、捞选票以及积累通向总理宝座政治资本的有效渠道。于是,巴拉克与奥尔默特一拍即合,两人联袂导演了这场对哈马斯的战争。

有媒体透露说,巴拉克早在半年前,就下令国防军筹划加沙战事了,他尤其指示情报部门搜集哈马斯的训练基地、弹药库以及主要成员的住宅等情报。那时,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还正就停火进行着台前幕后的各种谈判,在巴拉克看来,停火是暂时的,即使签署协议,哈马斯也可以随时撕毁,只有把哈马斯彻底打趴下了,以色列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去年11月中旬,以色列军方将“铸铅行动”的绝秘军事计划上呈到了巴拉克的办公桌上。巴拉克亲自修改了计划的内容和详细的作战方案。12月18日,巴拉克和奥尔默特双双来到位于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防部司令部,开了碰头会,最终批准了这一作战方案。“铸铅行动”正式出炉。为了保密和避免节外生枝,他们只向外交部长利夫尼通了气。

12月24日,奥尔默特办公室发布消息,说当天内阁将开会讨论“全球圣战”问题。结果,内阁部长们到了会上才知道其实要讨论将对加沙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鉴于以色列南部频频遭到哈马斯的火箭袭击,内阁部长们普遍对哈马斯恨之入骨,他们在会上一致同意向哈马斯开战的计划。会后,奥尔默特办公室在对外公布的新闻公报中,只字未提加沙局势,更没有提到对哈马斯动手的决定。

向哈马斯动手的具体时间于12月26日正式做出,当天上午,巴拉克会见了以军总参谋长、安全总局局长和军事情报局局长等人,要求他们进入倒计时状态。接着,巴拉克、奥尔默特、利夫尼三巨头晤面,共同向空军下达了空袭命令,突袭的时间定在次日的11时30分。当天夜里和第二天一早,以色列反对派领导人也得到了通报,知道了政府将对哈马斯“开刀”的消息。这一时刻,加沙的哈马斯还蒙在鼓里。

单方面停火,是以色列外长利夫尼提出的一个策略,其目的并不在于藉此与哈马斯达成长期停火协议,而在于针对哈马斯作出一个“安全的安排”,是以色列基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方面情况综合考量的结果。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单边停火表面看似让步,实为以退为进,将自己调整到更有利的位置。所以也有人说这是一计“狠招”。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主席艾哈迈德•贾纳提呼吁刺杀利夫尼,他在一次宗教祷告仪式上说:“每当这个女人(利夫尼)的画面出现时,我真心希望有人开枪把她杀死”。

军事行动有多少政治含义

以色列发动“铸铅行动”,自然要教训哈马斯,但还有政治家们出于赢得大选的政治考虑。

去年年底,有民调预测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可能会因其对哈马斯强硬,拒绝巴以和谈而赢得今年2月的以色列大选。本来,更热门的候选人是50岁的现外长利夫尼。奥尔默特去年年底因腐败官司提出辞职后,利夫尼成为前进党主席,离总理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了,由于组阁失败,才导致今年2月份不得不大选。利夫尼反对跟哈马斯谈判签署停火协议,但主张跟温和派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谈判达成协议,赞成巴勒斯坦建国。有分析认为,利夫尼和国防部长巴拉克是把此次对哈马斯的军事打击当作了其政治生涯的一次豪赌,这不无道理。内塔尼亚胡认为土地不能换来和平,只会为武装分子对以色列攻击提供另一块土壤。他们就是想要证明内塔尼亚胡是错的,以色列可以通过武力推翻哈马斯,恢复加沙的和平,从而为未来的巴勒斯坦建国做铺垫。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其实还有另一个不便明说的考虑,就是对伊朗坐大中东给予战略打击,在伊朗今年大选前教训它,并且让伊朗无法再打哈马斯这张牌。美国《洛杉矶时报》有类似的分析:和黎巴嫩真主党一样,哈马斯也是以色列真正的敌人——伊朗的代理人。伊拉克战争后,伊朗的影响扩散到什叶派人口占绝大多数并且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东部省,并通过真主党扩散到黎巴嫩。伊朗还对伊拉克进行了极深的渗透。叙利亚也被拉入它的势力范围,就连海湾地区的一些国家现在也听命于它,纷纷派外长访问德黑兰,并公然藐视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伊朗也拉哈马斯入伙,从而使巴以冲突演变为—场针对以色列的圣战。更有甚者,伊朗顶住国际压力走到核门槛前。这无疑对以色列是个极大的威胁。如果以色列推翻哈马斯,那将鼓舞整个中东的反伊朗力量。

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时机选择也费了一番思量,他们选择在美国政坛新老总统交接的“权力真空”时,利用了布什的默许,同时打给奥巴马看,从而使奥巴马上台后即接受哈马斯是恐怖分子这一现实。当然,奥巴马对哈马斯将会采取什么态度现在还无法预知。但无论如何,布什卸任在即,当选总统奥巴马还没上任,新旧之交时,以色列认为这是对哈马斯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

总理认为达到既定目标

以色列已收兵,对于这此军事行动,各路专家的看法莫衷一是。一些人基本认可奥尔默特的说法,奥尔默特在1月17日晚决定单方面宣布停火的内阁会议上说,“铸铅行动”是一个胜利,达到了所有的目的,现在“球在哈马斯一方”。在他看来,军事行动达到了既定目的,哈马斯的大部分设施被摧毁,火箭弹丧失了2/3,以色列胜利了。

如果以色列是想教训哈马斯而不是铲除哈马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也认为以色列已经达到了目的。2006年以色列轰炸黎巴嫩时,很少有人认为以色列赢了,弗里德曼是寥寥数人之一。他分析道,以色列动用空军对真主党实施打击,在黎巴嫩各地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大量伤亡。但以色列有自己的理由:在应对真主党这样一个藏匿在平民中的非国家实体时,惟一的长期威慑手段就是通过向平民(武装分子的家人和指使者)施加很大痛苦来遏制住真主党。以色列军方所关注的不是黎巴嫩战争刚结束时的情况——真主党宣布获胜,而以色列媒体声称战败。以军方关注的是后来的情况,当事件的真正影响在中东浮现时的情况。那时的黎巴嫩平民痛苦地对真主党说:“看看你们给自己国家招来的破坏!”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后来在谈到由于2006年7月绑架两名以军士兵而挑起战争时说:“我们当时……完完全全没有想过俘虏以军士兵会在那样的时间引发那样规模的战争。你问我如果……知道俘虏行动会导致这样一场战争,我是否会继续行动?我的回答是不会,绝对不会。”

当然,阿拉伯媒体也有另一番分析结论。

在伦敦出版的《阿拉伯圣城报》发表评论说,以色列展开地面战本身就是它失败的表现,因为如果前一阶段达到了军事目的,它就不需要动用地面部队了,地面战表明以色列已经“黔驴技穷”。文章说,以色列打不下去了,最后才不得不匆匆收场,它“改变南部安全现实”、“使哈马斯再无发射火箭弹能力”的意愿最终化为泡影,因为以色列单方面停火后,哈马斯仍在频频向以境内发射火箭,这让以色列束手“没辙”。

还有一些阿拉伯媒体认为,以色列非但没能消灭哈马斯,反而背上了屠杀儿童、妇女和无辜者的罪名,以色列用坚炮利器制造的血腥画面为哈马斯做了“免费广告”,为哈马斯聚集了“人气”,使原本因战火而恨哈马斯的人转而理解哈马斯,哈马斯的名声更大、支持率更高了。

一些阿拉伯学者说,加沙战火,使以色列在世界的不少地方都失去了舆论和道义等方面的得分,同时,在军事上,以军能够把藏兵于民、善于巷战的哈马斯歼灭到这种程度,已经算是不容易了,但作为中东最强悍和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仗打到这个份上,到最后仍有哈马斯的火箭继续落在以色列南部地区,无论以色列自己如何炫耀它军事上的“辉煌”,但客观上看都是丢人的事情。

不过,从政治上说,与加沙战事息息相关的以色列三巨头,都达到了目标,即他们通过加沙之战,有效提升了自己在民众中的威信和强硬形象。

猜你喜欢
巴拉克利夫真主党
以色列国防新型巴拉克坦克
黎以爆发四年来最严重冲突
英法庭向以前外长发逮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