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面前:日本广播电视的紧急警报

2009-02-25 06:32李志坚杨伟光
世界知识 2009年3期
关键词:气象厅警报台风

李志坚 杨伟光

汶川地震传导到重灾区北川县耗时约50秒,到重灾区青川县耗时约90秒,到达甘肃省重灾区文县耗时约100秒。如果有日本这样的广播电视紧急报警系统,可以挽回多少宝贵的生命啊。

日本是全球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日本国土面积只占全球0.3%,但是地震在日本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10%。日本还有108座活火山,占全球数量的10%。此外,台风和季节性暴雨也经常光顾日本,因此日本每年都有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发生。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造成了约10万人死亡。这场灾难也成为日本开始电台广播通报灾害的因素之一。

灾害紧急警报系统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近七万人丧生,一万多人失踪。一个月后,6月14日,日本岩手、宫城发生里氏7.2级地震,十人死亡,十二人失踪。地震没有在日本造成大范围的人员伤亡,日本的广播电视紧急警报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的广播电视机构从1985年开始,投入使用灾害紧急警报系统(EAS,emergency alert systems)。通过这套系统,日本的电视台、电台可以发射出一个特别的控制信号,这个控制信号可以使具有紧急警报接收功能的电视机和收音机自动开机,开机后电视机和收音机会发出警报声,提醒公众有灾害发生;公众可以从电视台和电台正在播出的灾害公告中获得进一步的信息,也可以马上疏散或进行有关的准备,以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2000年,日本开始地面数字电视广播,2006年春,日本的数字广播电视地面网开始向手机、移动电视等便携式移动终端覆盖。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日本气象厅于2007年10月1日推出了“紧急地震速报”(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日本气象厅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几秒钟到几十秒内签发“紧急地震速报”,发布估计的地震震中、量级和强度。NHK收到日本气象厅签发的“紧急地震速报”后,广播电视紧急警报系统在1至3秒钟之内就可以自动发射出紧急警报。由于地震波的传导需要时间,一般速度为每秒几公里,而电波的传播速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这样广播电视紧急警报发出后,就给地震影响区域内的人们赢了一定的时间,使人们能够在地震波到达之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对火车迅速制动、控制大楼电梯、关闭工厂生产线等,学校师生或办公室工作人员也可以抓紧时间紧急躲避逃生。

在2008年日本岩手、宫城的地震中,日本气象厅在地震发生4秒钟后即发布了地震警报,而把地震警报及时发送给公众的则是广播电视紧急警报系统。根据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在日本岩手、宫城地震中,日本大崎市古川第三小学因为安装了警报接收装置,在地震波到达10秒前,校内就响起了地震警报。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马上跑到附近的安全地带,逃过一难;离震源70公里的日本仙台市在地震波到达15.32秒前就接到了预警;日本宫城县大崎市居民高桥厚志看到电视里响起地震警报,他赶紧招呼一家人躲避,当一家人刚躲好时,地震来了。

灾害预警报道高于

伤亡和损害报道

NHK的灾害报道始于1954年,这一年日本发生了洞爷丸台风。这场台风因一艘叫做洞爷丸的客轮而得名,台风使得这艘客轮中的1400人丧命。NHK的电视摄像机拍到了台风过后漂浮在平静海面上的洞爷丸的船体,这条新闻也被认为是电视记录的日本最大的一场海难。洞爷丸台风过后造成的破坏的画面,也是日本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示灾难刚刚发生后的图景。

但人们很快便认识到,这种报道方式对于减轻灾害损失的帮助并不大。人们还发现洞爷丸台风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灾难,是由于当时没能准确地报道台风的位置和可能的行进路线。为了确保类似的海难不再发生,NHK的灾害新闻报道改为强调向公众提供信息以避免灾难,而不再是仅仅报道灾难造成的伤亡和损害。

洞爷丸台风发生五年之后, 1959年当伊势湾台风袭击日本时,日本气象厅的一位官员首次出现在电视上报告台风的行进路线和强度,并且发出了相应的台风警报。从那时起,预警报道优先于损害报道成为灾害新闻报道的一条原则,并一直沿用至今。

提高灾害新闻报道的速度

NHK另一个持续努力的方向是,不断提高灾害新闻报道的速度。1993年,日本北海道外的海床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称为北海道南西冲地震。由于地震靠近日本本土,引发了海啸,带来了巨大的潮涌,最高时波高超过30米,有230人丧命。

正是这次地震,促使NHK重新评估灾害新闻报道的方式,因为从发生南西冲地震到签发海啸警报,日本气象厅花了七分钟时间,之后才是NHK将警报发布出去。但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奥尻岛在地震发生5分钟之后,便遭受了第一波巨浪的袭击。

因此海啸警报必须尽可能快地签发并广播出去,在与日本气象厅磋商后,NHK改进了它的系统。1995年,日本气象厅提高了预报速度,可以在地震发生后两分钟内发布地震规模和受影响地区的信息。如果存在海啸的危险,警报将在三分钟内签发。随后日本的广播电视紧急警报系统立即向公众发布警报。

NHK为此也开发了一套紧急新闻发布系统,用于即时处理气象部门发布的地震或海啸的公告。这套系统24小时待命,以便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报道。一旦气象部门的公告通过专线传到NHK,有关信息将发送到服务器和电脑,系统自动生成广播稿和图示并发送到新闻中心,这样播音员可以立刻开始播报。

NHK自己也在日本全国的70个地方安装了地震监控仪。这样,在日本气象厅签发的信息到来之前,NHK也有可能知道何时何地发生了大地震,以便尽早着手准备新闻快报。

此外,NHK在其位于日本各地的办公室以及大量公共建筑物上安装了总共453个遥控摄像机,以捕捉重要时刻的画面。这些摄像机和数字录像机相连,都装有备用电源以备灾害发生时电力中断,并且具有快速回放功能,可以迅速找到灾难发生瞬间的画面。随着带摄像功能的移动电话开始流行,NHK希望建立一套系统,能够将移动电话拍摄的图像

用于新闻快报。

借鉴与启示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数据,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从汶川传导到重灾区北川县耗时约50秒,到重灾区青川县耗时约90秒,到达甘肃省重灾区文县耗时约100秒。由此可见,汶川地震发生后有较充足的时间向周边受影响地区发出地震警报。如果我国也建立了广播电视紧急警报系统,能够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出警报,那么北川、青川的人们收到警报后,只需十几秒钟,就有可能跑到安全地带;只需几秒钟,就可以藏身课桌、办公桌下,这将挽回多少条宝贵的生命啊。

纵观日本广播电视的灾害警报和灾害新闻报道,至少有三点值得我国广播电视同行借鉴。一是预警报道优先于损害报道的灾害新闻报道原则,灾害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死亡、伤害和破坏,而不仅仅是客观报道灾害本身。二是加强广播电视机构的所有员工应对灾害的培训。还有一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十分重视广播电视科技在灾害警报和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日本广播协会NHK的首席评论员山崎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不可能阻止地震发生或者火山爆发,也不能够停止台风前进或者降低季节性暴雨的雨量。但是通过努力,我们能够减少灾害带来的伤亡和破坏。”

有一段时间,台风在日本被说成是“每一次风过带走1000个灵魂”,意思是大台风能够导致几千人的死亡。但是最近这些年,在日本如此规模的遇难者数量已经罕见。这其中广播电视的作用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气象厅警报台风
台风过韩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台风来了
台风爱捣乱
拉响夏日警报定格无痕迹美肌